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96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瓶口包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上方设有瓶口,所述瓶口上盖有外盖,所述瓶口与外盖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段紧密连接,所述瓶口与外盖之间垫有密封垫片,所述瓶口上端的环形凹槽上密封有可撕开密封铝箔,位于所述可撕开密封铝箔下方的瓶口内部安装有防残留液装置。该装置在普通液体瓶装容器的瓶口处添加内塞以及可旋转漏管,使得使用后瓶口不会出现残留液的不良状况,实用性强且不浪费,避免了残留液感染容器内部产品的情况出现,改善了瓶口不洁净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
本技术属于瓶口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瓶子容器,一般口较小,颈细肚大,多用塑料、瓷或玻璃制成。常用于装液体物质。然而市面上大多数承装液体的瓶子容器对于瓶口的设计比较简单,使得在容器使用后,瓶口经常会出现残留液的不良状况,不仅影响实用体验,而且浪费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旨在解决市面上大多数承装液体的瓶子容器对于瓶口的设计比较简单,使得在容器使用后,瓶口经常会出现残留液的不良状况,不仅影响实用体验,而且浪费较为严重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上方设有瓶口,所述瓶口上盖有外盖,所述瓶口与外盖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段紧密连接,所述瓶口与外盖之间垫有密封垫片,所述瓶口上端的环形凹槽上密封有可撕开密封铝箔,位于所述可撕开密封铝箔下方的瓶口内部安装有防残留液装置。优选地,所述防残留液装置包括截面U型的环状的瓶口内塞,所述瓶口内塞上端设有环状的卡环凸起,所述卡环凸起卡合瓶口上端的环形凹槽,所述瓶口内塞外壁紧贴瓶口内壁,所述瓶口内塞底端为倾斜式的圆形底板,位于所述圆形底板低水平位置设有滴漏结构,位于所述圆形底板高水平位置的上表面安装有可旋转漏管。优选地,所述滴漏结构为漏斗状,所述滴漏结构底端开有滴漏口,围绕所述滴漏口的漏斗状斜坡的截面为倒“八”字状。优选地,所述可旋转漏管包括环状吸管,所述环状吸管上端设有倒角,所述环状吸管底端呈狐状弯曲结构,所述狐状弯曲结构内嵌套于安装底座上,所述狐状弯曲结构外圈设有限位卡环,所述安装底座为环状漏斗状。优选地,所述环状吸管底端的环形的内卡扣与安装底座上端开口处的外卡扣结构相互嵌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该装置在普通液体瓶装容器的瓶口处添加内塞以及可旋转漏管,使得使用后瓶口不会出现残留液的不良状况,实用性强且不浪费,避免了残留液感染容器内部产品的情况出现,改善了瓶口不洁净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的结构图;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的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的开盖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的使用示意图;图6为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图7为图6在B-B处的剖视图;图8为图7在C处的放大图。附图中:1、容器;2、瓶口;3、外盖;4、螺纹段;5、密封垫片;6、环形凹槽;7、可撕开密封铝箔;8、防残留液装置;801、瓶口内塞;802、卡环凸起;803、圆形底板;804、滴漏结构;8041、滴漏口;805、可旋转漏管;8051、环状吸管;8052、倒角;8053、狐状弯曲结构;8054、安装底座;8055、限位卡环;8056、内卡扣;8057、外卡扣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的结构图,包括容器1,所述容器1上方设有瓶口2,所述瓶口2上盖有外盖3,所述瓶口2与外盖3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段4紧密连接,所述瓶口2与外盖3之间垫有密封垫片5,所述瓶口2上端的环形凹槽6上密封有可撕开密封铝箔7,位于所述可撕开密封铝箔7下方的瓶口2内部安装有防残留液装置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螺纹段4紧密连接发挥着第一道密封防线,密封垫片5能够有效的发挥第二道密封防线作用,可撕开密封铝箔7则起到第三层密封防线作用;防残留液装置8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瓶口不会因有残留液而出现损失的情况。实施例2:如图2、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防残留液装置8包括截面U型的环状的瓶口内塞801,所述瓶口内塞801上端设有环状的卡环凸起802,所述卡环凸起802卡合瓶口2上端的环形凹槽6,所述瓶口内塞801外壁紧贴瓶口2内壁,所述瓶口内塞801底端为倾斜式的圆形底板803,位于所述圆形底板803低水平位置设有滴漏结构804,位于所述圆形底板803高水平位置的上表面安装有可旋转漏管80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卡环凸起802卡合瓶口2上端的环形凹槽6防止瓶口内塞801向下掉落,瓶口内塞801底端为倾斜式的圆形底板803使得液滴不会积留,积留液都从滴漏结构804的滴漏口8041流回瓶内,可旋转漏管805的使用方便了液体倒出且不会溅射出瓶口。实施例3:如图2、图2、图7和图8所示,所述滴漏结构804为漏斗状,所述滴漏结构804底端开有滴漏口8041,围绕所述滴漏口8041的漏斗状斜坡的截面为倒“八”字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滴漏口8041的漏斗状斜坡的截面为倒“八”字状更有利于积留液顺着滴漏口8041回到瓶内。实施例4: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可旋转漏管805包括环状吸管8051,所述环状吸管8051上端设有倒角8052,所述环状吸管8051底端呈狐状弯曲结构8053,所述狐状弯曲结构8053内嵌套于安装底座8054上,所述狐状弯曲结构8053外圈设有限位卡环8055,所述安装底座8054为环状漏斗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环状吸管8051开倒角8052安全性好,所述狐状弯曲结构8053外圈设有限位卡环8055,所述安装底座8054为环状漏斗状,避免环状吸管8051转动时掉入瓶内,安装底座8054为环状漏斗状在倒液体时可避免瓶内液体积留,有效避免了浪费。实施例5:如图8所示,所述环状吸管8051底端的环形的内卡扣8056与安装底座8054上端开口处的外卡扣结构8057相互嵌合。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状吸管8051底端的环形的内卡扣8056与安装底座8054上端开口处的外卡扣结构8057相互嵌合,此处应为过盈配合起到既能旋转也保证密封性的作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该装置在普通液体瓶装容器的瓶口处添加内塞以及可旋转漏管,使得使用后瓶口不会出现残留液的不良状况,实用性强且不浪费,避免了残留液感染容器内部产品的情况出现,改善了瓶口不洁净的使用体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包括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上方设有瓶口(2),所述瓶口(2)上盖有外盖(3),所述瓶口(2)与外盖(3)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段(4)紧密连接,所述瓶口(2)与外盖(3)之间垫有密封垫片(5),所述瓶口(2)上端的环形凹槽(6)上密封有可撕开密封铝箔(7),位于所述可撕开密封铝箔(7)下方的瓶口(2)内部安装有防残留液装置(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包括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上方设有瓶口(2),所述瓶口(2)上盖有外盖(3),所述瓶口(2)与外盖(3)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段(4)紧密连接,所述瓶口(2)与外盖(3)之间垫有密封垫片(5),所述瓶口(2)上端的环形凹槽(6)上密封有可撕开密封铝箔(7),位于所述可撕开密封铝箔(7)下方的瓶口(2)内部安装有防残留液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瓶口残留液体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残留液装置(8)包括截面U型的环状的瓶口内塞(801),所述瓶口内塞(801)上端设有环状的卡环凸起(802),所述卡环凸起(802)卡合瓶口(2)上端的环形凹槽(6),所述瓶口内塞(801)外壁紧贴瓶口(2)内壁,所述瓶口内塞(801)底端为倾斜式的圆形底板(803),位于所述圆形底板(803)低水平位置设有滴漏结构(804),位于所述圆形底板(803)高水平位置的上表面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争祥唐林罗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丽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