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74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冷却装置,涉及冷却装置的领域,解决了因冷却装置中一直通水导致模具热量走失的技术问题。它包括冷却板,冷却板内设有S型水道,冷却板的一端设有进水管和进气管,进水管和进气管通过过渡腔与S型水道相连通;冷却板的侧面上安装有关断组件,且关断组件延伸至过渡腔中;冷却板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S型水道通过导流腔与出水管相连通,冷却板的侧面上还设有导流组件,且导流组件延伸至导流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冷却装置中一直通水导致注塑时模具热量走失的问题,还避免了因残留的冷却水温度过高而腐蚀冷却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具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注塑模的冷却装置大多是设计在模具主体的内部,因此对冷却装置的检测与维修都非常的麻烦;并且模具内的冷却装置难以更换,一般来说只能更换模具。针对此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用于模具外部的冷却装置。但在注塑的过程中,冷却水在冷却装置中是一直流动的,流动的冷却水会带走模具的热量,容易造成物料过早凝结,导致产品出现不完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冷却装置,避免了冷却装置中一直通水导致注塑时模具热量走失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于: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设有S型水道,所述冷却板的一端设有进水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通过过渡腔与S型水道相连通;所述冷却板的侧面上安装有关断组件,且所述关断组件延伸至过渡腔中;所述冷却板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S型水道通过导流腔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板的侧面上还设有导流组件,且所述导流组件延伸至导流腔中。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关断组件包括选择阀和第一驱动器;所述选择阀安装在过渡腔中,并位于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之间;所述第一驱动器安装在冷却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驱动器与选择阀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内连续的布置有多个环槽;所述出水管的外围连续的布置有多个环状凸起。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为硅胶管,所述出水管为铜管。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水轮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导流水轮安装在导流腔内,所述第二驱动器安装在冷却板的侧面上,所述导流水轮与第二驱动器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水轮包括转轴、安装环和多个叶片;所述安装环安装在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叶片垂直的安装在安装环的外围。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冷却板的一端设有进水管和进气管,进水管和进气管通过关断组件进行关断或开启,实现往冷却板中注入冷却水或高压气体。当模具在进行注塑时,开启进气管,避免冷却板带走模具的热量影响注塑效果。当模具注塑完毕后,开启进水管,使冷却水马上进入到冷却板中对模具进行冷却,提高了对模具冷却的实时性,使注塑的效率更高。并且在生产结束后,打开进气管继续对冷却板进行吹气,有效的避免了因残留的冷却水温度过高而腐蚀冷却板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冷却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流水轮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冷却板、2-S型水道、3-进水管、4-进气管、5-过渡腔、6-出水管、7-导流腔、8-选择阀、9-第一驱动器、10-环槽、11-环状凸起、12-导流水轮、13-第二驱动器、121-转轴、122-安装环、123-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参阅图1-图2,本技术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板1。冷却板1内设有S型水道2,冷却板1的一端设有进水管3和进气管4,进水管3和进气管4通过过渡腔5与S型水道2相连通。冷却板1的侧面上安装有关断组件,且关断组件延伸至过渡腔5中。关断组件用于关断进水管3或进气管4,以实现往冷却板1中注入冷却水或高压气体。当模具在进行注塑时,模具需要保持高温的状态,此时的关断组件将进水管3关断,使高压气体通过进气管4进入到冷却板1中,以将S型水道2中的冷却水或高温产生的水汽吹走,避免冷却板带走模具的热量影响注塑效果。并且高压气体还可对S型水道2进行风干,有效的避免了因残留的冷却水温度过高而腐蚀冷却板1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冷却板1的使用寿命。当模具注塑完毕后,关断组件动作,关断进气管4,打开进水管3,使冷却水马上进入到冷却板1中对模具进行冷却,提高了对模具冷却的实时性,使注塑的效率更高。具体的,关断组件包括选择阀8和第一驱动器9;选择阀8安装在过渡腔5中,并位于进水管3和进气管4之间;第一驱动器9安装在冷却板1的侧面上,第一驱动器9与选择阀8连接。通过第一驱动器9对选择阀8的驱动,使选择阀8动作,以对进气管4或出水管6进行关断。其中,第一驱动器9可以是步进电机或调速电机。冷却板1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6。本实施例的出水管6可插接在进水管3中,并与进水管3无缝连接。即两个冷却板1可通过其中一个的出水管6与另外一个的进水管3进行连接实现两个冷却板1的连接。这样是设计实现了冷却板1的串联连接,使多个冷却板1可同时安装在模具上,通过串联的方式使冷却板1内的水道相连通,只需对位于首位置的冷却板1进行供气或供水即可,大大的简化了管路的布置,提高了模具的整体整齐度;同时也使得冷却板1的适用范围更广,对于不同型号的模具,可通过串联的冷却板1进行冷却,无需再针对该模具制作冷却板1。其中,进水管3内连续的布置有多个环槽10;出水管6的外围连续的布置有多个环状凸起11;环状凸起11与环槽10无缝连接,从而实现了冷却板1上的进水管3与另一冷却板1上的出水管6的连接。优选的,进水管3为硅胶管,出水管6为铜管。由于硅胶管本身的柔韧性和可伸缩性,因此,本实施例的铜管与硅胶管过于适配连接,使铜管插接在硅胶管内使即可实现无缝的密封连接。并且铜管的导热性能好,铜管受热后其温度的升高会对硅胶管产生影响,使硅胶管膨胀,从而更好的对铜管与硅胶管的连接处进行密封。S型水道2通过导流腔7与出水管6相连通,冷却板1的侧面上还设有导流组件,且导流组件延伸至导流腔7中。因S型水道2的弯折较多,所以冷却水在S型水道2中流动时,其会受到S型水道的阻力,从而导致进水管3和出水管6处的冷却水的流速不同;且在冷却板1串联使用后,冷却水的降速更加明显。这样会引起对模具的冷却效果变差的问题。因此,本实例通过靠近出水管6处的导流组件以增加冷却水的流速,避免因冷却水降速过大而导致对模具的冷却效果变差的问题。具体的,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水轮12和第二驱动器13;导流水轮12安装在导流腔7内,第二驱动器13安装在冷却板1的侧面上,导流水轮12与第二驱动器13连接。通过第二驱动器13驱动位于导流腔7中的导流水轮12,在导流水轮12转动后对冷却水产生驱动力,从而增加了水的流速,以补偿冷却水损失流速。优选的,第二驱动器13为伺服电机。参阅图3,导流水轮12包括转轴121、安装环122和多个叶片123;安装环122安装在转轴121的一端,转轴121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器13连接,叶片123垂直的安装在安装环122的外围。在导流水轮12转动时,通过叶片123对冷却水产生驱动力,以实现对冷却水损失的流速进行补偿。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板(1),所述冷却板(1)内设有S型水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的一端设有进水管(3)和进气管(4),所述进水管(3)和进气管(4)通过过渡腔(5)与S型水道(2)相连通;所述冷却板(1)的侧面上安装有关断组件,且所述关断组件延伸至过渡腔(5)中;所述冷却板(1)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6);所述S型水道(2)通过导流腔(7)与出水管(6)相连通,所述冷却板(1)的侧面上还设有导流组件,且所述导流组件延伸至导流腔(7)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板(1),所述冷却板(1)内设有S型水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的一端设有进水管(3)和进气管(4),所述进水管(3)和进气管(4)通过过渡腔(5)与S型水道(2)相连通;所述冷却板(1)的侧面上安装有关断组件,且所述关断组件延伸至过渡腔(5)中;所述冷却板(1)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6);所述S型水道(2)通过导流腔(7)与出水管(6)相连通,所述冷却板(1)的侧面上还设有导流组件,且所述导流组件延伸至导流腔(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断组件包括选择阀(8)和第一驱动器(9);所述选择阀(8)安装在过渡腔(5)中,并位于所述进水管(3)和进气管(4)之间;所述第一驱动器(9)安装在冷却板(1)的侧面上,所述第一驱动器(9)与选择阀(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义才孔月英王金海洪亮史俊峰李春旭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义襄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