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内表面电解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50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件内表面电解加工装置,属于电解加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阴极支架、管状阴极、管状工件、底座。阴极支架外表面上部设有螺纹和引线槽;底座上设有固定支架和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上装配有环形过滤网;阴极支架装配在环形凹槽中,管状阴极包裹在阴极支架上,电绝缘多孔布紧密贴覆于管状阴极外表面;管状工件装配在底座上固定支架的内侧。电绝缘多孔布与管状工件之间的间隙填充掩膜粒子,通过密封圈和压紧螺母进行固定及压紧。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加工技术在曲面上电解加工中掩膜粒子需要复杂装置来固定的不足,且装置简单,组装方便,工艺成本低,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内表面电解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解加工
,特别是一种零件内表面电解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表面织构技术在改善零件表面的减摩耐蚀、超疏亲水性以及传质传热等方面的优越表现,使其在航空航天、汽车、海洋生物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的表面织构加工技术已成为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研制出多种表面织构的加工方法。目前,针对圆柱内壁表面微织构的加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机械加工、超声加工、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磨料气射流加工以及电解加工等。其中,电解加工是对作为阳极的金属工件在电解液中进行原子溶解去除材料、实现工件表面加工的一种特种加工方法,具有加工后表面无残余应力和微观裂纹、质量好、效率高、适应性强等显著特点。对于平面零件表面微织构的加工,掩膜电解加工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但对于曲面表面的加工则常需要借助掩膜及专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零件内表面电解加工装置,可快速装配、一次性实现掩膜和工作的定位和固定,高效的实现零件内表面微织构的加工,降低掩膜制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件内表面电解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阴极支架(1)、管状阴极(2)、管状工件(4)和底座(5);所述的底座(5)上设有固定支架(5-1)和环形凹槽(5-2),所述的环形凹槽(5-2)上装配有环形过滤网(6);所述的阴极支架(1)装配在底座(5)上的环形凹槽(5-2)中,管状阴极(2)装配在阴极支架(1)上,电绝缘多孔布(3)紧密贴覆于管状阴极(2)外表面;所述的管状工件(4)装配在贴覆电绝缘多孔布(3)的管状阴极(2)外侧、底座(5)上固定支架(5-1)的内侧;所述的电绝缘多孔布(3)与管状工件(4)之间的间隙填充掩膜粒子(11);所述的阴极支架(1)外表面上部设有螺纹(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内表面电解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阴极支架(1)、管状阴极(2)、管状工件(4)和底座(5);所述的底座(5)上设有固定支架(5-1)和环形凹槽(5-2),所述的环形凹槽(5-2)上装配有环形过滤网(6);所述的阴极支架(1)装配在底座(5)上的环形凹槽(5-2)中,管状阴极(2)装配在阴极支架(1)上,电绝缘多孔布(3)紧密贴覆于管状阴极(2)外表面;所述的管状工件(4)装配在贴覆电绝缘多孔布(3)的管状阴极(2)外侧、底座(5)上固定支架(5-1)的内侧;所述的电绝缘多孔布(3)与管状工件(4)之间的间隙填充掩膜粒子(11);所述的阴极支架(1)外表面上部设有螺纹(1-1)和引线槽(1-4);所述的掩膜粒子(11)通过密封圈(9)和设置在阴极支架(1)外表面与螺纹(1-1)配合的压紧螺母(10)进行固定及压紧;所述的底座(5)上的固定支架(5-1)外侧设有凹槽(5-5),凹槽(5-5)内装配有固定圈(7),通过夹紧螺柱(8)、固定圈(7)和固定支架(5-1)固定装配在底座(5)上的管状工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内表面电解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王江帆秦歌闫亮明平美张新民陈伟郭春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