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25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安装平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杆,第二壳体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筒固定安装在第一搅拌杆上,第二搅拌筒固定安装在第二搅拌杆上,第一搅拌筒的外周侧套设有筛筒,第一搅拌筒的外周面上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搅拌筒带动固定叶片转动,并对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进行打散,避免结块,通过在螺旋叶片开设通孔,使得葡萄糖颗粒搅拌后更加细致均匀,搅拌后葡萄糖颗粒通过筛筒筛选后排出,大小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葡萄糖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N-乙酰-D-氨基葡萄糖是新型生化药品,是生物体内多种多糖的组成单位,尤其是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含量最高,它在临床上是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它也可以作为食品抗氧化剂及婴幼儿食品添加剂,糖尿病患者甜味剂。主要用于临床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癌细胞或纤维细胞的过度生长,对癌症和恶性肿瘤起到抑制和治疗作用;对于各种炎症,能起到有效的治疗,对骨关节炎及关节疼痛也有治疗作用;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长期堆积造成结块,不便于快速投入使用,而且颗粒大小往往不一致,加工过程中无法保证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解决了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装置在使用时容易结块,不便于使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第二壳体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侧壁并延伸至外界,且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轴承座内,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二,所述安装平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一,所述皮带轮一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四,所述第一搅拌杆上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三,所述皮带轮三通过皮带与皮带轮四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搅拌筒,第一搅拌筒固定安装在第一搅拌杆上,所述第一搅拌筒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搅拌筒,所述第二搅拌筒固定安装在第二搅拌杆上;所述第一搅拌筒的外周侧套设有筛筒,所述筛筒位于第一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壳体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安装平台对应第一壳体底部开口位置处开设有通槽,所述安装平台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料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筒的外周面上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上均匀开设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拌筒的外周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固定叶片。进一步的,所述筛筒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通过螺栓与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筛筒上均匀开设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搅拌电机来带动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转动,并带动第一搅拌筒、第二搅拌筒转动,第二搅拌筒带动固定叶片转动,并对进入第二壳体内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进行打散,避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结块,第二搅拌筒带动螺旋叶片转动,通过螺旋叶片对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进行搅拌,通过在螺旋叶片开设通孔,使得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更加细致均匀,搅拌后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通过筛筒筛选后排出,保证了搅拌后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颗粒的均匀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筛筒和连接法兰的组装图。图中:1、安装平台;101、通槽;2、支撑板;3、安装架;4、搅拌电机;5、第一搅拌杆;6、第二壳体;7、第二搅拌杆;8、第二搅拌筒;9、第一搅拌筒;10、筛筒;11、第一壳体;12、连接法兰;13、振动电机;14、轴承座;15、导料板;16、皮带轮一;17、皮带轮二;18、皮带轮三;19、皮带轮四;20、螺旋叶片;21、固定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所述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6,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与第二壳体6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杆5,所述第一搅拌杆5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6的侧壁并延伸至外界,且所述第一搅拌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轴承座14内,所述第一搅拌杆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二17,所述安装平台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一16,所述皮带轮一16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二17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二搅拌杆7,所述第二搅拌杆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6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搅拌杆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四19,所述第一搅拌杆5上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三18,所述皮带轮三18通过皮带与皮带轮四19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搅拌筒9,第一搅拌筒9固定安装在第一搅拌杆5上,所述第一搅拌筒9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6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搅拌筒8,所述第二搅拌筒8固定安装在第二搅拌杆7上;所述第一搅拌筒9的外周侧套设有筛筒10,所述筛筒10位于第一壳体11的内侧,所述第一壳体11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安装平台1对应第一壳体11底部开口位置处开设有通槽101,所述安装平台1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料板15。所述第一搅拌筒9的外周面上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20,所述螺旋叶片20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搅拌筒8的外周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固定叶片21。所述筛筒10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12,所述连接法兰12通过螺栓与第一壳体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筛筒10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壳体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该搅拌装置在使用时,将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从第二壳体6顶部的开口加入,启动搅拌电机4,搅拌电机4通过皮带轮一16、皮带轮二17带动第一搅拌杆5转动,第一搅拌杆5通过皮带轮三18、皮带轮四19带动第二搅拌杆7转动,第二搅拌杆7带动第二搅拌筒8转动,第二搅拌筒8带动固定叶片21转动并对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进行混合搅拌,同时进行打散,然后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落入第二壳体6底部,第一搅拌杆5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搅拌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1),所述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6),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与第二壳体(6)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杆(5),所述第一搅拌杆(5)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6)的侧壁并延伸至外界,且所述第一搅拌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轴承座(14)内,所述第一搅拌杆(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二(17),所述安装平台(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一(16),所述皮带轮一(16)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二(17)传动连接;/n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二搅拌杆(7),所述第二搅拌杆(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6)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搅拌杆(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四(19),所述第一搅拌杆(5)上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三(18),所述皮带轮三(18)通过皮带与皮带轮四(19)传动连接;/n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搅拌筒(9),第一搅拌筒(9)固定安装在第一搅拌杆(5)上,所述第一搅拌筒(9)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6)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搅拌筒(8),所述第二搅拌筒(8)固定安装在第二搅拌杆(7)上;/n所述第一搅拌筒(9)的外周侧套设有筛筒(10),所述筛筒(10)位于第一壳体(11)的内侧,所述第一壳体(11)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安装平台(1)对应第一壳体(11)底部开口位置处开设有通槽(101),所述安装平台(1)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料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1),所述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6),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与第二壳体(6)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杆(5),所述第一搅拌杆(5)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6)的侧壁并延伸至外界,且所述第一搅拌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轴承座(14)内,所述第一搅拌杆(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二(17),所述安装平台(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一(16),所述皮带轮一(16)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二(17)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二搅拌杆(7),所述第二搅拌杆(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6)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搅拌杆(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四(19),所述第一搅拌杆(5)上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三(18),所述皮带轮三(18)通过皮带与皮带轮四(19)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搅拌筒(9),第一搅拌筒(9)固定安装在第一搅拌杆(5)上,所述第一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强史健飞顾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天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