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秋光专利>正文

一种排气净化设备及其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322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气净化设备及其除尘系统,属于烟尘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置于所述第一罐体内;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第一端口自所述第一罐体的外侧底部伸入第二罐体内并朝向第二罐体的顶壁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公开的排气净化设备及其除尘系统,增大了气流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尘粒的分离效果,在相同水量下提高了对水尘混合气流的净化程度,并进一步合理设置各结构的尺寸、位置关系,以及流体流速,在有限的设备空间内使净化效果达到最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净化设备及其除尘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气净化设备及其除尘系统,属于烟尘处理

技术介绍
在轧钢车间,轧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烟尘、油雾弥散在车间,使车间的操作环境恶劣,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布袋除尘和静电除尘是常用的除尘方法,但是布袋除器尘长时间运行后滤袋堵塞、损耗严重,维护成本高;而静电除尘装置的体积大,运行成本高。而且,轧机车间有天车运行,除尘装置如果占用空间大,会影响车间内天车安装运行,所以现有的除尘装置难以适用于轧机车间改造。本申请人在长期一线工作中摸索出收集烟尘和油雾并将收集得到的含尘气体在通过水膜的过程中使含尘气体中的尘粒被水膜湿润包裹形成水尘混合气流的水膜过滤器,形成的水尘混合气流从水膜过滤器排出后目前是排入轧机车间渣池内的污水中,进入污水后水尘混合气流中的尘粒沉降在污水中,气体则从渣池中排出,渣池中的污水和尘粒会定期抽出进行净化处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申请人发现目前的处理方法中水尘混合气流在进入渣池时流量及流速较难控制,气流难以与水充分接触而使尘粒沉降,导致气流从渣池排出时依然携带有大量含尘水滴。并且,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具有底壁以及自底壁向上延伸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一罐体的上部形成有净化气排出口,所述第一罐体的周向侧壁开设有进水口;/n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置于所述第一罐体内,所述第二罐体具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二罐体的周向侧壁底部与第一罐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D1;/n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第一端口自所述第一罐体的外侧底部伸入第二罐体内并朝向第二罐体的顶壁开口,第一端口与第二罐体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D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具有底壁以及自底壁向上延伸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一罐体的上部形成有净化气排出口,所述第一罐体的周向侧壁开设有进水口;
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置于所述第一罐体内,所述第二罐体具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二罐体的周向侧壁底部与第一罐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D1;
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第一端口自所述第一罐体的外侧底部伸入第二罐体内并朝向第二罐体的顶壁开口,第一端口与第二罐体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的周向侧壁内表面和/或所述第二罐体的周向侧壁外表面设置有挡板;
所述挡板的上部固定于所述第一罐体的周向侧壁内表面,下部向第二罐体的周向侧壁倾斜;或者,所述挡板的上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罐体的周向侧壁外表面,下部向第一罐体的周向侧壁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竖向设置,进气管道的侧壁开设有与水尘混合气流导通的进气口,进气管道的第二端口设置有排液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口,各溢流口沿竖向排布,各溢流口设置有溢流阀。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秋光索一鸣冯成刚谢晨曦王豪迈姜致远
申请(专利权)人:于秋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