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16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产后恢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训练装置置入体内不卫生的缺点,包括壳体和盖板,壳体顶部开口,盖板覆盖壳体的开口并与壳体固定,盖板上设置有两个凹陷的臀槽,盖板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对抗片,且两个对抗片位于两个臀槽之间,对抗片的后端相互铰接,且对抗片前端下侧设置有贯穿盖板并与其滑动配合的导向杆,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朝向前侧。本装置无需置入体内,穿衣物坐在上面即可使用,且锻炼的幅度和速度可调节,适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还可用于提臀训练,可整体训练盆底肌群,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产后恢复训练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产妇妊娠和分娩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肌肉松弛的问题,盆底肌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若不及时锻炼,盆底肌松弛会造成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市面上存在一些辅助锻炼盆底肌的装置,但多半要伸入体内,使用不方便,在体外使用的盆底肌锻炼夹需要夹在两腿间使用,锻炼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训练装置置入体内不卫生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顶部开口,所述盖板覆盖壳体的开口并与壳体固定,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凹陷的臀槽,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对抗片,且两个对抗片位于两个臀槽之间,所述对抗片的后端相互铰接,且对抗片前端下侧设置有贯穿盖板并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和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开口,所述盖板(2)覆盖壳体(1)的开口并与壳体(1)固定,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两个凹陷的臀槽(3),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对抗片(4),且两个对抗片(4)位于两个臀槽(3)之间,所述对抗片(4)的后端相互铰接,且对抗片(4)前端下侧设置有贯穿盖板(2)并与其滑动配合的导向杆(7),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朝向前侧,且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铰接有两根等长的连接杆(11),且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导向杆(7)的下端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和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开口,所述盖板(2)覆盖壳体(1)的开口并与壳体(1)固定,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两个凹陷的臀槽(3),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对抗片(4),且两个对抗片(4)位于两个臀槽(3)之间,所述对抗片(4)的后端相互铰接,且对抗片(4)前端下侧设置有贯穿盖板(2)并与其滑动配合的导向杆(7),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朝向前侧,且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铰接有两根等长的连接杆(11),且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导向杆(7)的下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上开设有弧形的导向槽(8),所述导向杆(7)滑动配合在导向槽(8)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后恢复用盆底肌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玲玲曾苏婷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