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属于下肢康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挂架,挂架包括挂架主板和悬挂弯钩,悬挂弯钩的钩头位于挂架主板的背面;所述挂架主板的前面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前端固定有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为空心件,横向导轨内有拉绳和两个滑轮,两个所述滑轮沿所述支撑杆的中线对称设置;横向导轨的下端开口或制作两个穿绳孔,所述拉绳同时绕过两个所述滑轮,且拉绳的两端分别从横向导轨的下端开口或两个穿绳孔穿过并向下伸出,伸出的拉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脚蹬和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结构简单,方便患者在床边随时使用,增加了训练机会,提高恢复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肢肌力训练器械,属于下肢康复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脑卒中患者或下肢外伤患者在术后存在下肢肌力减弱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训练,将导致肌肉萎缩,影响以后的行走及步态。在下肢肌力达到三级以上时,可以给患者进行抗阻力训练。现有的康复训练方法较少,或者康复训练器械占用空间、结构复杂,患者只能在医院的器具室进行短时间练习,不能随时进行练习,这大大减少了患者回到病房后的练习机会。因此,需要一种针对脑卒中患者或下肢外伤患者在术后下肢肌力达到三级以上时可以随时进行下肢肌力训练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结构简单,方便患者在床边随时使用,增加了训练机会,提高恢复水平。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包括挂架,挂架包括挂架主板,挂架主板的上部连接有钩头朝下的悬挂弯钩,悬挂弯钩的钩头位于挂架主板的背面;所述挂架主板的前面中间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前端固定有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为空心件,横向导轨内有拉绳和两个滑轮,两个所述滑轮沿所述支撑杆的中线对称设置;横向导轨的下端开口或制作两个穿绳孔,所述拉绳同时绕过两个所述滑轮,且拉绳的两端分别从横向导轨的下端开口或两个穿绳孔穿过并向下伸出,伸出的拉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脚蹬和重物。进一步,所述支撑杆是斜撑杆,支撑杆的前端斜向上延伸。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与挂架主板之间有30°夹角。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与挂架主板之间有加强筋或加强杆。<br>进一步,所述悬挂弯钩有两个,两个悬挂弯钩沿挂架中线对称设置。进一步,所述挂架主板与悬挂弯钩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脚蹬和重物均通过挂钩连接在所述拉绳的端部。进一步,所述挂钩是自锁挂钩。进一步,所述拉绳从横向导轨伸出的两端部分设有限位扣,限位扣包括由限位扣壳体和盖板构成的上下端均敞口的过绳空间,限位扣壳体内固定有一个或两个螺栓,螺栓从所述盖板穿出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拉绳从过绳空间上端进入、绕过所述螺栓并从过绳空间下端伸出。进一步,所述重物是沙袋或盐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占用空间,病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在床前进行下肢训练,大大增加了训练机会,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横向导轨剖面图;图4是限位扣连接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中,1挂架,1-1挂架主板,1-2悬挂弯钩,1-3加强筋或加强杆,2横向导轨,2-1滑轮,2-2穿绳孔,3支撑杆,4拉绳,5挂钩,6脚蹬,7重物,8限位扣,8-1限位扣壳体,8-2螺栓,8-3盖板,8-4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参考图2,以图2的右侧为前面、左侧为后面或背面、上侧为上面、下侧为下面。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包括挂架1,挂架1包括挂架主板1-1,挂架主板1-1的上部连接有钩头朝下的悬挂弯钩1-2,悬挂弯钩1-2的钩头位于挂架主板1-1的背面;所述挂架主板1-1的前面中间固定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前端固定有横向导轨2,横向导轨2为空心件,横向导轨2内有拉绳4和两个滑轮2-1,两个所述滑轮2-1沿所述支撑杆3的中线对称设置;横向导轨2的下端开口或制作两个穿绳孔2-2,所述拉绳4同时绕过两个所述滑轮2-1,且拉绳4的两端分别从横向导轨2的下端开口或两个穿绳孔2-2穿过并向下伸出,伸出的拉绳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脚蹬6和重物7。所述支撑杆3可以是水平杆,也可以是斜撑杆。斜撑杆的前端斜向上延伸。进一步,所述支撑杆3与挂架主板1-1之间有30°夹角。所述支撑杆3为斜撑杆时,与挂架主板1-1之间有加强筋或加强杆1-3,增加结构强度。所述悬挂弯钩1-2可以有两个,两个悬挂弯钩1-2沿挂架1中线对称设置。所述挂架主板1-1与悬挂弯钩1-2一体成型,可以是一块板切割折弯而成。所述脚蹬6和重物7均通过挂钩5连接在所述拉绳4的端部,进一步,所述挂钩5是自锁挂钩,便于挂接和自锁。参考图4-图5,所述拉绳4从横向导轨2伸出的两端部分设有限位扣8,限位扣8包括由限位扣壳体8-1和盖板8-3构成的上下端均敞口的过绳空间,限位扣壳体8-1内固定有一个或两个螺栓8-2,螺栓8-2从所述盖板8-3穿出并通过螺母8-4固定,所述拉绳4从过绳空间上端进入、绕过所述螺栓8-2并从过绳空间下端伸出。限位扣8可以调节拉绳伸出长度,用于调节横向导轨2与脚蹬6和重物7之间的距离。所述重物7是沙袋或盐袋或其它重物。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挂接部分可直接将本辅助工具方便地悬挂在床边护栏或床帮或其它合适的物件上;而脚蹬6和重物7分别位于同一串拉绳4的两端,拉绳4从横向导轨2的滑轮穿过,通过踩踏脚蹬6拉动重物7进行锻炼。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第一步:将挂架1挂于床边、床尾护栏或床帮或其它合适的物件上。第二步:根据病人所需要锻炼的患肢,将脚蹬6通过挂钩5挂在拉绳4一端,重物7通过挂钩5挂于拉绳4另一端。第三步:病人将自己的患肢用脚踩在脚蹬6上,进行第一次缓慢训练。第四步:病人根据自己的力量调整重物7的重量。第四步:病人通过第一次训练确定自己下肢抬起的高度,对限位扣8进行调节,调节后可防止训练时沙袋将病人下肢拉起过高而摔倒。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占用空间,病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在床前进行下肢训练,大大增加了训练机会,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架(1),挂架(1)包括挂架主板(1-1),挂架主板(1-1)的上部连接有钩头朝下的悬挂弯钩(1-2),悬挂弯钩(1-2)的钩头位于挂架主板(1-1)的背面;所述挂架主板(1-1)的前面中间固定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前端固定有横向导轨(2),横向导轨(2)为空心件,横向导轨(2)内有拉绳(4)和两个滑轮(2-1),两个所述滑轮(2-1)沿所述支撑杆(3)的中线对称设置;所述横向导轨(2)的下端开口或制作两个穿绳孔(2-2),所述拉绳(4)同时绕过两个所述滑轮(2-1),且拉绳(4)的两端分别从横向导轨(2)的下端开口或两个穿绳孔(2-2)穿过并向下伸出,伸出的拉绳(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脚蹬(6)和重物(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架(1),挂架(1)包括挂架主板(1-1),挂架主板(1-1)的上部连接有钩头朝下的悬挂弯钩(1-2),悬挂弯钩(1-2)的钩头位于挂架主板(1-1)的背面;所述挂架主板(1-1)的前面中间固定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前端固定有横向导轨(2),横向导轨(2)为空心件,横向导轨(2)内有拉绳(4)和两个滑轮(2-1),两个所述滑轮(2-1)沿所述支撑杆(3)的中线对称设置;所述横向导轨(2)的下端开口或制作两个穿绳孔(2-2),所述拉绳(4)同时绕过两个所述滑轮(2-1),且拉绳(4)的两端分别从横向导轨(2)的下端开口或两个穿绳孔(2-2)穿过并向下伸出,伸出的拉绳(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脚蹬(6)和重物(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是斜撑杆,支撑杆(3)的前端斜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与挂架主板(1-1)之间有30°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肌力训练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与挂架主板(1-1)之间有加强筋或加强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丽丽,韩梅,王金凤,秦丹,翟宏伟,郭美芹,周侠,孙旭,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康复医院徐州市老年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