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立志专利>正文

一种腰间盘恢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6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间盘恢复训练器,属于健身或康复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腰间盘恢复训练器,包括支撑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两个第一转动臂、两个握力臂、两个第二转动臂、两个拉力绳、两个前滑轮、两个后滑轮和两个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手紧握握力臂,带动第一转动臂转动和第二转动臂摆动,进而通过拉力绳和滑轮升举配重块,循环往复,通过间接受力原理,筋脉传导,直接作用于人体后背、脊椎、腰部肌肉、筋脉,通过运动来调节人体腰部、肌肉、筋脉、脊椎的运动平衡,解决了腰间盘患者无法通过重力训练(重力训练会导致腰椎病越练越重,阻力训练也无明显效果)的问题,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腰间盘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间盘恢复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健身或康复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腰间盘恢复训练器。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腰间盘突出长期困扰人民的健康,腰间盘滑脱压迫神经,引起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行动不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要靠服用止痛药维持日常活动。然而,吃药非但不能减轻病痛,而且会损坏胃肠、肝肾等脏器。采用手术治疗风险极高,手术失败会导致下肢瘫痪。采用物理疗法例如推拿、按摩等虽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十分不便。此外,重力训练会导致腰椎病越练越重,阻力训练也无明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腰间盘恢复训练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腰间盘恢复训练器,包括:支撑架;第一横梁,固定于支撑架前侧;两个第一转动臂,其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横梁的两端,其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握力臂;两个握力臂,每个握力臂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第二转动臂的前端,每个握力臂的另一端通过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间盘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n第一横梁,固定于支撑架前侧;/n两个第一转动臂,其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横梁的两端,其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握力臂;/n两个握力臂,每个握力臂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第二转动臂的前端,每个握力臂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一转动臂;/n第二横梁,位于支撑架的顶部;/n两个第二转动臂,第二转动臂的中部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横梁的两端,每个第二转动臂的后端分别连接拉力绳;/n第三横梁,固定于支撑架后侧;/n两个后滑轮,分别滚动在第三横梁的两端;/n第四横梁,固定于支撑架前侧且位置低于第三横梁;/n两个前滑轮,分别滚动在第四横梁的两端;/n两根拉力绳,每根拉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间盘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
第一横梁,固定于支撑架前侧;
两个第一转动臂,其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横梁的两端,其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握力臂;
两个握力臂,每个握力臂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第二转动臂的前端,每个握力臂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一转动臂;
第二横梁,位于支撑架的顶部;
两个第二转动臂,第二转动臂的中部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横梁的两端,每个第二转动臂的后端分别连接拉力绳;
第三横梁,固定于支撑架后侧;
两个后滑轮,分别滚动在第三横梁的两端;
第四横梁,固定于支撑架前侧且位置低于第三横梁;
两个前滑轮,分别滚动在第四横梁的两端;
两根拉力绳,每根拉力绳分别绕过后滑轮、前滑轮后连接配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间盘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采用伸缩结构,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外臂和内臂,外臂一侧形成有螺孔,通过旋入带有螺纹的旋钮将外臂和内臂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间盘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前后活动在支撑架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间盘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立志翁文媛
申请(专利权)人:翁立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