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隽专利>正文

便携式防针刺伤针头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3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防针刺伤针头收集器,所述硬质塑料管外侧边部套接有海绵套管,所述海绵填塞腔室底端位于硬质塑料管内部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海绵填塞腔室内部填塞有高密度海绵,所述硬质塑料管内部位于海绵填塞腔室底部位置处开设有容置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硬质塑料管、海绵套管、海绵填塞腔室、限位槽、高密度海绵、容置腔室和收纳腔室使医护人员在床旁即可处置使用后的针头,无需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减少处理环节,保护医护人员操作安全,同时避免处理后的头皮针管内液体或体液、血液外溢及在空气中汽化传播,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环境安全,提高了医护人员使用的依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防针刺伤针头收集器
本技术涉及防针刺伤用具
,具体为便携式防针刺伤针头收集器。
技术介绍
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床旁穿刺、注射、抽血等诊疗操作时,都会产生注射针头、静脉留置针针芯、头皮针等损伤性医疗垃圾,现各医院医护人员都是在床旁操作时将这些损伤性医疗垃圾放置在治疗盘内的污物缸、弯盘或直接放在治疗盘中,治疗结束后再到污物区进行分类放置处理,在医护人员端持装着裸露针头的治疗盘走动过程中与患者、家属或者同事发生意外碰撞、床旁操作后双手针头回帽、输液结束拔针后将头皮针回插在输液器茂菲氏滴管上、双手裸露拿着输液瓶和拔出的头皮针走回治疗室再分类等环节均易发生针刺伤;市面上各种安全型针头和利器盒层出不穷,但是因为构造复杂、操作繁琐、价格偏高等原因未能得到临床全面使用,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未能很好的控制,因此需要提供一款便携、防刺伤操作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防针刺伤针头收集器来满足当前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便携式防针刺伤针头收集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市面上各种安全型针头和利器盒层出不穷,但是因为构造复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防针刺伤针头收集器,包括硬质塑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塑料管(1)外侧边部套接有海绵套管(2),所述硬质塑料管(1)内侧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海绵填塞腔室(3),所述海绵填塞腔室(3)底端位于硬质塑料管(1)内部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4),所述海绵填塞腔室(3)内部填塞有高密度海绵(5),所述硬质塑料管(1)内部位于海绵填塞腔室(3)底部位置处开设有容置腔室(6),所述硬质塑料管(1)内侧底端位于容置腔室(6)底部位置处开设有收纳腔室(7);/n所述硬质塑料管(1)底端中部与收纳腔室(7)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8),所述连接孔(8)边端位于硬质塑料管(1)底端表面位置处固定粘接有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防针刺伤针头收集器,包括硬质塑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塑料管(1)外侧边部套接有海绵套管(2),所述硬质塑料管(1)内侧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海绵填塞腔室(3),所述海绵填塞腔室(3)底端位于硬质塑料管(1)内部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4),所述海绵填塞腔室(3)内部填塞有高密度海绵(5),所述硬质塑料管(1)内部位于海绵填塞腔室(3)底部位置处开设有容置腔室(6),所述硬质塑料管(1)内侧底端位于容置腔室(6)底部位置处开设有收纳腔室(7);
所述硬质塑料管(1)底端中部与收纳腔室(7)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8),所述连接孔(8)边端位于硬质塑料管(1)底端表面位置处固定粘接有第一连接密封胶圈(9),所述连接孔(8)内部通过螺纹嵌入连接有连接密封座(10),所述连接密封座(10)底部与第一连接密封胶圈(9)对应位置处固定粘接有第二连接密封胶圈(11),所述连接密封座(10)底端固定安装有旋转座(12),所述旋转座(12)底端固定粘接有稳定吸盘(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防针刺伤针头收集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隽廖光霞王天燕
申请(专利权)人:何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