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0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包括支撑架、背靠部和转动接头,支撑架的侧边对称设有凸耳,凸耳上开设有转孔,支撑架的后侧缘设有限位卡条,支撑架用于安装在熏灸仪的主机上,背靠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延伸设有转动臂,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设有红光热灸装置,前壳体的底部外边面设有与限位卡条相匹配的限位槽,转动接头的一端沿着凸耳的内侧穿过转孔并与转动臂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背靠部能够折叠使用、收放自如,红光热灸装置对着人体肾俞位进行理疗,理疗效果更明显;不使用时背靠部与熏灸仪的主机外侧壁相互贴合,从而减少熏灸仪的占用面积,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
本技术涉及理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
技术介绍
中药熏蒸治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有效的外治法,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而取效,热可松驰肌筋、疏松腠理,活血通络;药能对症下药,并能排除由于人体对口服药物的排泄解毒作用而降低药效成份,该疗法能将药效完全作用于患部。一般用中药熏蒸治疗时,会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进行干蒸或湿蒸的熏蒸方式。使用者坐在熏灸仪上,通过艾片(由艾绒压制而成)受热挥发,熏蒸经人体吸收,利用艾叶本身特有的物理性质,借助熏灸仪,更好的发挥了艾叶本身的最大功效。使用者需坐在熏灸仪上进行艾灸,然而,熏灸仪每次所使用的艾片,需经加热40分钟-60分钟,艾片方能完全挥发至使用者吸收,才可达到最佳使用效果,使用者连续固定坐在熏灸仪上长达40-60分钟,容易引起腰部不适。然而,目前市面上仅存在对使用者腰部进行支撑的熏灸仪,该熏灸仪结构简单,背靠部与熏灸仪主机一体连接,占用面积较大,使用过程不方便,同时不能对肾俞位进行治疗。因此目前亟需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侧边对称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开设有转孔;所述支撑架的后侧缘设有限位卡条;所述支撑架用于安装在熏灸仪的主机上;/n背靠部,所述背靠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延伸设有转动臂;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设有红光热灸装置;所述前壳体的底部外边面设有与限位卡条相匹配的限位槽;/n转动接头,所述转动接头的一端沿着凸耳的内侧穿过转孔并与转动臂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侧边对称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开设有转孔;所述支撑架的后侧缘设有限位卡条;所述支撑架用于安装在熏灸仪的主机上;
背靠部,所述背靠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延伸设有转动臂;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设有红光热灸装置;所述前壳体的底部外边面设有与限位卡条相匹配的限位槽;
转动接头,所述转动接头的一端沿着凸耳的内侧穿过转孔并与转动臂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交错连接的横向加强条与纵向加强条;若干所述的横向加强条与纵向加强条将前壳体内侧面分割成多个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条上设有连通纵向加强条同一侧空腔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熏灸仪靠背折叠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健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