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10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包括熏蒸仪,所述熏蒸仪的右侧连通有输药结构,所述熏蒸仪正面的顶部栓接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内侧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设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药头,所述熏蒸仪正面的下方设置有承托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输药结构、连接盖、限位杆、活动座、喷药头、承托结构、滚轮和把手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可以方便调节喷药位置,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解决了目前的中药熏蒸仪器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调节不便的缺陷,导致喷头长时间对着一个部位喷蒸汽,容易使用户感到局部不适好或烫伤问题的发生,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中药熏蒸也日渐成熟。目前有专门的用于中药熏蒸的仪器,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调节不便的缺陷,导致喷头长时间对着一个部位喷蒸汽,容易使用户感到局部不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方便调节喷药位置,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中药熏蒸治疗装置来解决此问题,该装置尤其针对腿部病患处的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具备可以方便调节喷药位置,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中药熏蒸仪器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调节不便的缺陷,导致喷头长时间对着一个部位喷蒸汽,容易使用户感到局部不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包括熏蒸仪,所述熏蒸仪的右侧连通有输药结构,所述熏蒸仪正面的顶部栓接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内侧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设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药头,所述熏蒸仪正面的下方设置有承托结构,所述熏蒸仪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熏蒸仪正面的上方栓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熏蒸仪正面中部的两侧均栓接有固定片,两个固定片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绕设有防烫布。优选的,所述承托结构包括集液盒、支撑柱和弧形板,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且它们均与集液盒内壁的底部栓接,所述弧形板栓接在支撑柱的顶端,且弧形板的表面粘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熏蒸仪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熏蒸仪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与熏蒸仪和集液盒之间固定安装。优选的,所述连接盖的正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活动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贯穿至条形槽的外侧并栓接有握柄。优选的,所述输药结构包括连接座、竖管和软管,所述连接座安装在熏蒸仪的侧面,所述竖管安装在连接座的顶部,所述软管与竖管的顶端连通,且软管远离竖管的一端贯穿连接盖并延伸至活动座的内侧与喷药头之间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输药结构、连接盖、限位杆、活动座、喷药头、承托结构、滚轮和把手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可以方便调节喷药位置,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解决了目前的中药熏蒸仪器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调节不便的缺陷,导致喷头长时间对着一个部位喷蒸汽,容易使用户感到局部不适的问题,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熏蒸仪;2、输药结构;21、连接座;22、竖管;23、软管;3、连接盖;4、限位杆;5、活动座;6、喷药头;7、承托结构;71、集液盒;72、支撑柱;73、弧形板;8、滚轮;9、把手;10、固定片;11、转轴;12、防烫布;13、安装孔;14、安装板;15、条形槽;16、横板;17、握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包括熏蒸仪1,熏蒸仪1的右侧连通有输药结构2,熏蒸仪1正面的顶部栓接有连接盖3,连接盖3内侧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限位杆4的表面套设有活动座5,活动座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药头6,熏蒸仪1正面的下方设置有承托结构7,熏蒸仪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滚轮8,熏蒸仪1正面的上方栓接有把手9,通过输药结构2、连接盖3、限位杆4、活动座5、喷药头6、承托结构7、滚轮8和把手9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可以方便调节喷药位置,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解决了目前的中药熏蒸仪器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调节不便的缺陷,导致喷头长时间对着一个部位喷蒸汽,容易使用户感到局部不适的问题,值得推广。请参阅图1所示,熏蒸仪1正面中部的两侧均栓接有固定片10,两个固定片10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表面绕设有防烫布12,在熏蒸的过程中,偶然会形成大的雾滴,老年人及神经中枢损伤的病人对温热刺激感觉迟钝等原因可能产生烫伤,给患者增加痛苦,防烫布12可以有效避免此种情况,在保证通透的情况下不会造成烫伤。请参阅图1所示,承托结构7包括集液盒71、支撑柱72和弧形板73,支撑柱72的数量为两个,且它们均与集液盒71内壁的底部栓接,弧形板73栓接在支撑柱72的顶端,且弧形板73的表面粘接有橡胶垫,弧形板73在使用时可以供患者腿部搭放,其内侧的橡胶垫可以避免血液不流通,集液盒71可以收集上方产生的小液珠。请参阅图1和3所示,熏蒸仪1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13,熏蒸仪1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安装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通过螺钉与熏蒸仪1和集液盒71之间固定安装,安装板14用于对集液盒71进行安装,配合安装孔13可以对集液盒71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患者。请参阅图1和2所示,连接盖3的正面开设有条形槽15,活动座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横板16,横板16贯穿至条形槽15的外侧并栓接有握柄17,通过横板16和握柄17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喷药位置进行调节,连接盖3为底部敞口式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输药结构2包括连接座21、竖管22和软管23,连接座21安装在熏蒸仪1的侧面,竖管22安装在连接座21的顶部,软管23与竖管22的顶端连通,且软管23远离竖管22的一端贯穿连接盖3并延伸至活动座5的内侧与喷药头6之间连通,通过输药结构2的设置,它用于供应药液蒸汽,熏蒸仪1为现有产品,其配合输药结构2的工作不作详细叙述。工作原理:患者以坐姿使用,同时将腿部搭放在弧形板73的顶部,使病患处置于连接盖3的下方,随后将防烫布12从转轴11的表面抽出盖在腿部病患处,熏蒸仪1工作产生的药液蒸汽进入输药结构2的内侧,之后通过软管23进入喷药头6的内侧向下方喷雾,手部通过握柄17对横板16进行调节,横板16带动活动座5在限位杆4的表面来回滑动,即可实现对下方喷药位置的调节,药液蒸汽透过防烫布12传至皮肤病患处,实现治疗,而且来回调节可以避免局部不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包括熏蒸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仪(1)的右侧连通有输药结构(2),所述熏蒸仪(1)正面的顶部栓接有连接盖(3),所述连接盖(3)内侧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所述限位杆(4)的表面套设有活动座(5),所述活动座(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药头(6),所述熏蒸仪(1)正面的下方设置有承托结构(7),所述熏蒸仪(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滚轮(8),所述熏蒸仪(1)正面的上方栓接有把手(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包括熏蒸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仪(1)的右侧连通有输药结构(2),所述熏蒸仪(1)正面的顶部栓接有连接盖(3),所述连接盖(3)内侧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所述限位杆(4)的表面套设有活动座(5),所述活动座(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药头(6),所述熏蒸仪(1)正面的下方设置有承托结构(7),所述熏蒸仪(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滚轮(8),所述熏蒸仪(1)正面的上方栓接有把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仪(1)正面中部的两侧均栓接有固定片(10),两个固定片(10)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表面绕设有防烫布(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熏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结构(7)包括集液盒(71)、支撑柱(72)和弧形板(73),所述支撑柱(72)的数量为两个,且它们均与集液盒(71)内壁的底部栓接,所述弧形板(73)栓接在支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丽华杜康石荣艳邹学彤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康复医院徐州市老年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