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及应用该气嘴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0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包括: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每路所述气路通道还设置有气路分流出口;连接件,包括第二气路通道,每路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入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分流出口气密连接,第二气路通道的出口与对应的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入口气密连接;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数量保持一致,且至少包含两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完美的保证两个单连接气嘴在气路分流后仍然保持对应的气路不乱,还能够通过控制连接件的形状来使得整个双连接气嘴的体积能够做的小巧,十分贴合用户的使用需求,在应用了该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组件也能够具有相应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及应用该气嘴的组件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及应用该气嘴的组件。
技术介绍
外设的空气波压力仪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或压力抗栓泵,物理疗法。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适当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当今市场的外设的空气波压力仪大多采用的是以下三种方式:1.直接通过导气管连接气囊,由于导气管大多采用橡胶或是其他的柔软材质的材料制成,由于经常性的使用容易出现压力的控制不均以及出气不顺等问题,导气管容易出现开裂、破损的问题,且无法满足1个以上的用户共同使用的需求,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用户需要快速对气囊进行放气操作,需要将丁字形插接装置拔下,在下次使用时再插上,如果需要放气的气囊过多的话,这无疑十分的不方便,。2.在对1进行改进后,通过单连接气嘴连接气囊,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导气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也能够通过断开气嘴的方式进行快速放气,但是由于单连接气嘴只能通过一条气道进行导气,仍旧容易出现导气管开裂、破损的问题,也无法满足1个以上的用户共同使用的需求。3.在进一步对2进行改进后,通过多个呈“Y型”的双连接气嘴连接气囊,这种方式虽然能够通过断开气嘴的方式进行快速放气,也通过双通道走气的方式对导气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并能够通过“Y型”的双连接气嘴进行分离从而能够对于多用户使用,但是这种“Y型”的双连接气嘴仍具有如下问题,一方面:在1个以上用户进行使用时,“Y型”的双连接气嘴对对气路进行分流后较难保证分气孔与主气孔编号相对应;另一方面,就算保证了分气孔与主气孔编号相对应,因为需要使用多个“Y型”的双连接气嘴而会导致应用该气嘴的组件的体积过大,进而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还有一种是直接通过“Y型”的双连接气嘴来连接气路的通气管,具体的现有技术在授权号为CN207804589U的名为一种新型空气波动按摩仪的专利中已有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应用该气嘴的组件。提出了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包括第一单连接气嘴以及第二单连接气嘴,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以及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每路气路通道均设置有气路入口以及气路出口,还包括: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每路所述气路通道还设置有气路分流出口;连接件,包括第二气路通道,每路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入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分流出口气密连接,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入口气密连接;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数量保持一致,且至少包含两路。进一步,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数量均设置为4路。本技术还提出第一种组件,应用了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包括,1个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导气管,一端与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入口气密连接;进气插头,出气端与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气密连接,进气端插入外设的空气波压力仪设置;所述导气管的数量、进气插头的气路数量与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通道的数量一致。进一步,还包括,所述进气插头的通气管与所述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出口的尺寸相适配。进一步,所述组件还包括,壳体,设置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1个输气口和2个送气口;1个所述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嵌入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入口设置于所述输气口处;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与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出口分别设置于2个所述送气口处。本技术还提出第二种组件,应用了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包括,1对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相互对立贴合形成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组;导气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入口气密连接;进气插头,出气端与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气密连接,进气端插入外设的空气波压力仪;所述导气管的数量、进气插头的气路数量与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通道的数量一致。进一步,所述进气插头的通气管与所述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组的气路出口的尺寸相适配。进一步,所述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组的,两侧的所述气路出口于同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相对应的所述进气插头处的同侧设置有第一凸起,当所述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一缺口时,所述进气插头与所述气路出口气密连接。进一步,所述组件还包括,壳体,设置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1个输气口和2个送气口;所述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组嵌入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入口设置于所述输气口处;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与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出口分别设置于2个所述送气口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通过在一个单连接气嘴的每一路气路通道处设置气路分流出口,进而将气路通过连接件分流至另一个单连接气嘴处,组成双连接气嘴,这样一来既能够完美的保证两个单连接气嘴在气路分流后仍然保持对应的气路不乱,还能够通过控制连接件来使得整个双连接气嘴的体积能够做的小巧,十分贴合用户的使用需求,并且在应用了该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组第一种组件以及第二种组件也能够具有相应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组件的第一种以及第二种壳体的主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第一种以及第二种组件的壳体的俯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第一种以及第二种组件的壳体的仰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第二种组件的壳体的主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第二种组件的壳体的主视角的内部结构在工作时的空气波流向路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第二种组件的壳的后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的第二种组件的壳体的后视角的内部结构在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包括第一单连接气嘴以及第二单连接气嘴,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以及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每路气路通道均设置有气路入口以及气路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每路所述气路通道还设置有气路分流出口;/n连接件,包括第二气路通道,每路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入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分流出口气密连接,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入口气密连接;/n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数量保持一致,且至少包含两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包括第一单连接气嘴以及第二单连接气嘴,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以及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每路气路通道均设置有气路入口以及气路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每路所述气路通道还设置有气路分流出口;
连接件,包括第二气路通道,每路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入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分流出口气密连接,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入口气密连接;
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数量保持一致,且至少包含两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所述第二单连接气嘴的气路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气路通道的数量均设置为4路。


3.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了上述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包括,
1个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
导气管,一端与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入口气密连接;
进气插头,出气端与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气密连接,进气端插入外设的空气波压力仪设置;
所述导气管的数量、进气插头的气路数量与所述第一单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通道的数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进气插头的通气管与所述新型的空气波双连接气嘴的所述气路出口的尺寸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
壳体,设置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倍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