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侧电动伸缩杆,所述左侧电动伸缩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卡接在滑轨的顶部,所述左侧电动伸缩杆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架。该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通过左侧电动伸缩杆拉动滑块向右运动,使滑块靠近左侧电动伸缩杆,从而使支撑架向上抬起,将支撑杆向上提高,使患者的膝盖弯曲,方便对患者的膝盖关节进行训练,不需要人工对患者进行屈膝训练,通过定位孔和固定螺栓的配合使用,调节活动杆在连接杆内部的长度,改变支撑杆抬高的高度,方便对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在古代属"折疡"、"金镞"等范畴,历史上本科有"金疡"、"接骨"、"正骨"、"伤科"等不同称谓,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是在我国各族人民与外伤疾患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腿部骨折是骨伤科一种常见病,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锻炼患者的腿部肌肉,通常是医护人员抬起患者的腿部进行屈膝训练,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会非常的劳累,影响医护人员的继续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侧电动伸缩杆,所述左侧电动伸缩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卡接在滑轨的顶部,所述左侧电动伸缩杆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设置有按摩垫,所述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包括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与左侧电动伸缩杆的顶部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正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活动杆通过固定螺栓与第一连接杆固定在一起,所述活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呈U形。可选的,所述按摩垫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带,所述按摩垫的内部设置有振动按摩片,所述振动按摩片均匀分布在按摩垫的内部,所述振动按摩片的间隔处设置有加热线,所述加热线呈S形分布。可选的,第二连接杆的顶部铰接有脚板,所述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绑带,所述脚板与脚掌相适配。可选的,滑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右侧与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右侧设置有右侧电动伸缩杆,所述右侧电动伸缩杆与左侧电动伸缩杆关于固定块对称分布。可选的,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套杆,所述外套杆的顶部活动套接有内套杆,所述外套杆与支撑架相对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通过左侧电动伸缩杆拉动滑块向右运动,使滑块靠近左侧电动伸缩杆,从而使支撑架向上抬起,将支撑杆向上提高,使患者的膝盖弯曲,方便对患者的膝盖关节进行训练,不需要人工对患者进行屈膝训练,节省了人力,通过定位孔和固定螺栓的配合使用,调节活动杆在连接杆内部的长度,改变支撑杆抬高的高度,方便对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2、该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通过分别设置左侧电动伸缩杆和右侧电动伸缩杆,左侧电动伸缩杆和右侧电动伸缩杆能够单独进行控制和训练,当只有一条腿受伤时,可以只对一条腿进行训练,方便装置的使用,通过设置按摩垫,在进行训练时,利用按摩垫内部的振动按摩片产生振动,对肌肉进行按摩,提高患者肌肉的活动量,避免肌肉萎缩,利用按摩垫内部的加热线产生热量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加热,加快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左侧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滑轨;2、左侧电动伸缩杆;3、滑块;4、支撑架;41、第一连接杆;42、定位孔;43、活动杆;44、固定螺栓;45、支撑杆;5、按摩垫;51、振动按摩片;52、加热线;6、固定带;7、第二连接杆;8、脚板;9、绑带;10、底板;11、固定块;12、外套杆;13、内套杆;14、右侧电动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滑轨1,滑轨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侧电动伸缩杆2,左侧电动伸缩杆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3,滑块3的底部卡接在滑轨1的顶部,左侧电动伸缩杆2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架4,通过设置左侧电动伸缩杆2,利用左侧电动伸缩杆2拉动滑块3向右运动,使滑块3靠近左侧电动伸缩杆2,从而使支撑架4向上抬起,将支撑杆45向上提高,使患者的膝盖弯曲,方便对患者的膝盖关节进行训练,不需要人工对患者进行屈膝训练,节省了人力,支撑架4的内部包括有第一连接杆41,第一连接杆41的底部与左侧电动伸缩杆2的顶部铰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杆41的正面开设有定位孔42,第一连接杆41的顶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43,第一连接杆41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螺栓44,活动杆43通过固定螺栓44与第一连接杆41固定在一起,活动杆4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5,支撑杆45呈U形,通过定位孔42和固定螺栓44的配合使用,调节活动杆43在第一连接杆41内部的长度,改变支撑杆45抬高的高度,方便对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支撑架4的内侧设置有按摩垫5,按摩垫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带6,按摩垫5的内部设置有振动按摩片51,振动按摩片51均匀分布在按摩垫5的内部,振动按摩片51的间隔处设置有加热线52,加热线52呈S形分布,通过设置按摩垫5,在进行训练时,利用按摩垫5内部的振动按摩片51产生振动,对肌肉进行按摩,提高患者肌肉的活动量,避免肌肉萎缩,利用按摩垫5内部的加热线52产生热量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加热,加快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滑块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7的顶部铰接有脚板8,脚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绑带9,脚板8与脚掌相适配,第二连接杆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滑轨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底板10,底板10的右侧与固定块11的左侧固定连接,固定块11的右侧设置有右侧电动伸缩杆14,右侧电动伸缩杆14与左侧电动伸缩杆2关于固定块11对称分布,通过分别设置左侧电动伸缩杆2和右侧电动伸缩杆14,左侧电动伸缩杆2和右侧电动伸缩杆14能够单独进行控制和训练,当只有一条腿受伤时,可以只对一条腿进行训练,方便装置的使用,固定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套杆12,外套杆12的顶部活动套接有内套杆13,外套杆12与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滑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侧电动伸缩杆(2),所述左侧电动伸缩杆(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底部卡接在滑轨(1)的顶部,所述左侧电动伸缩杆(2)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内侧设置有按摩垫(5),所述滑块(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滑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侧电动伸缩杆(2),所述左侧电动伸缩杆(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底部卡接在滑轨(1)的顶部,所述左侧电动伸缩杆(2)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内侧设置有按摩垫(5),所述滑块(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的内部包括有第一连接杆(41),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底部与左侧电动伸缩杆(2)的顶部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正面开设有定位孔(42),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顶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43),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螺栓(44),所述活动杆(43)通过固定螺栓(44)与第一连接杆(41)固定在一起,所述活动杆(4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5),所述支撑杆(45)呈U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盛杰,徐明兴,曹文富,
申请(专利权)人:熊盛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