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手术椎体提拉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04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颈前路手术椎体提拉固定装置,包括2条固定臂、左支撑杆以及右支撑杆,所述左、右支撑杆均呈槽形板材状,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内槽相适配,还包括左支撑杆转轴及右支撑杆转轴,所述固定臂包括左固定臂及右固定臂,左固定臂包括左固定臂本体及左固定板,右固定臂包括右固定臂本体及右固定板,还包括固定臂定位螺栓,固定臂定位螺栓有2个,还包括支撑杆长度调节螺栓,还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有2个,还包括提拉转钮,所述提拉转钮有2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可操作性强,在实现个体化的术式制定及精准化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降低了发生再压迫的风险及再手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前路手术椎体提拉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颈前路手术椎体提拉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是由韧带组织异位骨化引起颈椎管狭窄,从而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的一种颈椎退变性疾病,常需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治疗OPLL的手术方式有颈前路直接减压术和颈后路间接减压术。其中,颈前路直接减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discectomyandfusion,ACDF)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颈后路间接减压术包括椎板切除术和椎管扩大成形术。颈后路间接减压术因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少等原因,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OPLL的手术方式,但在患者的术后随访中,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欠佳甚至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常需再次行颈前路直接减压术以直接切除骨化物。近年来,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nteriorcontrollableanteriodisplacementandfusion,ACAF)被提出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颈椎OPLL的前路手术方式,其可在不直接切除骨化物的基础上,通过将颈椎椎体及骨化物作为一个复合体整体前移,达到脊髓和神经跟直接减压的效果。现有报道行ACAF手术主要采用钢板、融合器及螺钉,以钢板螺钉作为提拉固定的器械,大致方法如上图所示,其核心思路为:使用多把椎体钉起子同时拧紧需提拉节段的椎体钉,可使椎体逐渐前移,紧贴前方钢板,从而完成椎体骨化物的提拉操作。上述方法具有以下不足之处:1、切除的前方椎体较少,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距离较少,对于较大骨化物减压效果不明显,对于进行性长大的骨化物亦有再次造成压迫及再手术的风险;2、已放置椎间融合器后再分别进行提拉椎体骨化物的操作可能存在植入物移位,手术失败的风险;3、该方法依靠术前CT扫描测量决定去除骨质的厚度,不能实现术中对提拉操作的定量调节;4、在椎体两侧开槽的过程中,无支持保护装置,使用咬骨钳,高速磨钻等可能会对后方组织产生损伤,操作程度需凭借术者个人经验,具有潜在的风险;5、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已通过手术操作与四周完全断开连接,在拧紧螺钉的过程中,无组织或器械可对骨化物起支持作用,因此存在加重后方的脊髓压迫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于颈前路手术中的能够降低脊髓再压迫风险及再手术率的提拉固定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颈前路手术椎体提拉固定装置,包括2条固定臂、左支撑杆以及右支撑杆,所述左、右支撑杆均呈槽形板材状,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内槽相适配,所述左支撑杆部分嵌套于右支撑杆内槽中;还包括左支撑杆转轴及右支撑杆转轴,左支撑杆远离右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左外板及左内板,左外板垂直于左支撑杆且固定连接于左支撑杆最左侧,所述左内板平行于左外板且沿左内板边沿固定连接于左支撑杆槽内壁,所述左内板位于左外板右侧,右支撑杆远离左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右外板及右内板,右外板垂直于右支撑杆且固定连接于右支撑杆最右侧,所述右内板平行于右外板且沿右内板边沿固定连接于右支撑杆槽内壁,所述右内板位于右外板左侧,所述左支撑杆转轴依次通过左外板、左内板中部所设轴承与左支撑杆旋转配合,所述右支撑杆转轴依次通过右外板、右内板中部所设轴承与右支撑杆旋转配合,左支撑杆转轴与右支撑杆转轴中段均设有齿轮区;所述固定臂包括左固定臂及右固定臂,左固定臂包括左固定臂本体及左固定板,右固定臂包括右固定臂本体及右固定板,左、右固定臂本体中段表面均设有齿轮带,所述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均在其上下表面设有固定臂通孔,左支撑杆上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左支撑杆转轴中段所设齿轮区以及左支撑杆下表面所述固定臂通孔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位于竖直方向上,右支撑杆上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右支撑杆转轴中段所设齿轮区以及右支撑杆下表面所述固定臂通孔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左、右固定臂本体均与固定臂通孔相适配;还包括固定臂定位螺栓,固定臂定位螺栓有2个,所述左支撑杆转轴以及右支撑杆转轴均设有沿径向穿透自身的止转通孔,所述左支撑杆及右支撑杆均在其背面正对止转通孔的位置上设有止转螺纹孔,所述固定臂定位螺栓与止转螺纹孔相适配,且所述固定臂定位螺栓直径不大于止转通孔直径。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杆长度调节螺栓,右支撑杆靠近左支撑杆一侧的上、下表面设有位置正对的2个右支撑杆螺纹孔,左支撑杆的上、下表面设有位置与右支撑杆螺纹孔相对的2条左支撑杆通槽,所述支撑杆长度调节螺栓与右支撑杆螺纹孔相适配,支撑杆长度调节螺栓与左支撑杆通槽相适配。优选的,左支撑杆转轴与左支撑杆平行,所述左支撑杆转轴沿自身轴心转动,右支撑杆转轴与右支撑杆平行,所述右支撑杆转轴沿自身轴心转动。优选的,左固定臂本体依次穿过左支撑杆上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左支撑杆下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并通过齿轮带、齿轮区的相互啮合与左支撑杆滑动连接,右固定臂本体依次穿过右支撑杆上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右支撑杆下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并通过齿轮带、齿轮区的相互啮合与右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左、右固定臂本体的运动方向相互平行且均与左、右支撑杆垂直。优选的,还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有2个,分别位于左支撑杆左侧及右支撑杆右侧。优选的,所述左固定臂及右固定臂表面均设有沿左、右固定臂所在直线方向排布的刻度线。优选的,还包括提拉转钮,所述提拉转钮有2个,分别设置于左支撑杆转轴左端及右支撑杆转轴右端。优选的,所述左固定板及右固定板表面均设有若干固定嵴,所述固定嵴垂直于其所在的左固定板或右固定板。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钛网进行融合,可允许切除更多的前方椎体,骨化物前移后距离更多,减压效果更明显,降低发生再压迫的风险及再手术率;2、在使用时,先完成骨化物整体的提拉操作再放置钛网融合器,术中操作造成假体并发症的风险大大降低;3、本技术带有刻度尺,可实现术中对骨化物提拉高度的定量调节,无需通过术前CT测量决定;4、在打断骨性连接及装配螺钉过程中,本技术依旧对骨化物复合体具有支持作用,降低了加重后方脊髓压迫及术中脊髓损伤的风险;5、本方案采用旋钮设计调节器械长度,可针对病人病变节段数量及椎体高度进行个性化调节,可实现个体化的术式制定和精准化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齿轮带与齿轮区啮合部分示意图;图3为左支撑杆及右支撑杆嵌套部分示意图;图4为具体操作流程步骤A-D示意图;图5为具体操作流程步骤E-H示意图;图6为左固定板或右固定板示意图。图中:1-左支撑杆、2-右支撑杆、3-左支撑杆转轴、4-右支撑杆转轴、5-左外板、6-左内板、7-齿轮区、8-左固定臂本体、9-左固定板、10-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颈前路手术椎体提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条固定臂、左支撑杆以及右支撑杆,所述左、右支撑杆均呈槽形板材状,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内槽相适配,所述左支撑杆部分嵌套于右支撑杆内槽中;/n还包括左支撑杆转轴及右支撑杆转轴,左支撑杆远离右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左外板及左内板,左外板垂直于左支撑杆且固定连接于左支撑杆最左侧,所述左内板平行于左外板且沿左内板边沿固定连接于左支撑杆槽内壁,所述左内板位于左外板右侧,右支撑杆远离左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右外板及右内板,右外板垂直于右支撑杆且固定连接于右支撑杆最右侧,所述右内板平行于右外板且沿右内板边沿固定连接于右支撑杆槽内壁,所述右内板位于右外板左侧,所述左支撑杆转轴依次通过左外板、左内板中部所设轴承与左支撑杆旋转配合,所述右支撑杆转轴依次通过右外板、右内板中部所设轴承与右支撑杆旋转配合,左支撑杆转轴与右支撑杆转轴中段均设有齿轮区;/n所述固定臂包括左固定臂及右固定臂,左固定臂包括左固定臂本体及左固定板,右固定臂包括右固定臂本体及右固定板,左、右固定臂本体中段表面均设有齿轮带,所述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均在其上下表面设有固定臂通孔,左支撑杆上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左支撑杆转轴中段所设齿轮区以及左支撑杆下表面所述固定臂通孔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位于竖直方向上,右支撑杆上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右支撑杆转轴中段所设齿轮区以及右支撑杆下表面所述固定臂通孔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左、右固定臂本体均与固定臂通孔相适配;/n还包括固定臂定位螺栓,固定臂定位螺栓有2个,所述左支撑杆转轴以及右支撑杆转轴均设有沿径向穿透自身的止转通孔,所述左支撑杆及右支撑杆均在其背面正对止转通孔的位置上设有止转螺纹孔,所述固定臂定位螺栓与止转螺纹孔相适配,且所述固定臂定位螺栓直径不大于止转通孔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颈前路手术椎体提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条固定臂、左支撑杆以及右支撑杆,所述左、右支撑杆均呈槽形板材状,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内槽相适配,所述左支撑杆部分嵌套于右支撑杆内槽中;
还包括左支撑杆转轴及右支撑杆转轴,左支撑杆远离右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左外板及左内板,左外板垂直于左支撑杆且固定连接于左支撑杆最左侧,所述左内板平行于左外板且沿左内板边沿固定连接于左支撑杆槽内壁,所述左内板位于左外板右侧,右支撑杆远离左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右外板及右内板,右外板垂直于右支撑杆且固定连接于右支撑杆最右侧,所述右内板平行于右外板且沿右内板边沿固定连接于右支撑杆槽内壁,所述右内板位于右外板左侧,所述左支撑杆转轴依次通过左外板、左内板中部所设轴承与左支撑杆旋转配合,所述右支撑杆转轴依次通过右外板、右内板中部所设轴承与右支撑杆旋转配合,左支撑杆转轴与右支撑杆转轴中段均设有齿轮区;
所述固定臂包括左固定臂及右固定臂,左固定臂包括左固定臂本体及左固定板,右固定臂包括右固定臂本体及右固定板,左、右固定臂本体中段表面均设有齿轮带,所述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均在其上下表面设有固定臂通孔,左支撑杆上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左支撑杆转轴中段所设齿轮区以及左支撑杆下表面所述固定臂通孔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位于竖直方向上,右支撑杆上表面所设固定臂通孔、右支撑杆转轴中段所设齿轮区以及右支撑杆下表面所述固定臂通孔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左、右固定臂本体均与固定臂通孔相适配;
还包括固定臂定位螺栓,固定臂定位螺栓有2个,所述左支撑杆转轴以及右支撑杆转轴均设有沿径向穿透自身的止转通孔,所述左支撑杆及右支撑杆均在其背面正对止转通孔的位置上设有止转螺纹孔,所述固定臂定位螺栓与止转螺纹孔相适配,且所述固定臂定位螺栓直径不大于止转通孔直径。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王翰孟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