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雷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035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开设有线孔,所述箱体远离线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箱体靠近第一轴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把手、转动盘、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固定杆,使得在工作过程中只需要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转动盘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与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第二固定杆与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四齿轮中部的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转动时带动提拉线上升,进而达到提升的效果,在转动盘上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使得可以更加精确的固定转动盘,从而更精确的固定提拉线,从而使得工作时提拉作用更加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面部提升固定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
技术介绍
面部衰老的原因是活体组织衰老导致弹性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肌肤内的构造物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持韧带(RetainingLigament)渐渐弱化,另外皮肤、脂肪和肌肉等因自身的重量,即受重力影响之下出现下垂。这种现象除了在面部,在臀部、胸部、腹部等多处亦可被发现。以恢复下垂皮肤到原来的位置,让面部重现年轻的愿望为目的,衍生出了面部提升术。应用倒钩线悬吊行松弛的面部除皱术是近年来出现的面部提升的手术方法之一。传统面部提升固定器不能对皮肤组织的提拉程度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我们设计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开设有线孔,所述箱体远离线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箱体靠近第一轴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轴承远离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转动盘靠近第一固定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固定孔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远离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杆末端位于第二固定孔内部,所述第三齿轮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靠近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靠近箱体的一侧贯穿箱体,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固定连接在箱体内部,所述第四齿轮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四齿轮中部的第二转动杆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动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提拉线,所述提拉线远离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贯穿线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齿轮位于第一转动杆外侧,且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宽度一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环型分布在转动盘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线孔的数量为五个,且均匀分布在箱体的底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四齿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均位于第二齿轮两侧,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的规格一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块呈柱体,且固定块周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固定杆外径等于第二固定孔内径。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把手、转动盘、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固定杆,使得在工作过程中只需要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转动盘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与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第二固定杆与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四齿轮中部的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转动时带动提拉线上升,进而达到提升的效果,在转动盘上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使得可以更加精确的固定转动盘,从而更精确的固定提拉线,从而使得工作时提拉作用更加精确。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使得在工作过程中转动一周,而第三齿轮时第三齿轮转动与第二固定杆转动幅度小,从而使得提拉精确度更高,提拉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例说明:1、箱体;2、提拉线;3、第一齿轮;4、把手;5、固定块;6、第一固定杆;7、第二固定孔;8、转动盘;9、第一转动杆;10、第一固定孔;11、第二固定杆;12、第二齿轮;13、第二转动杆;14、第一轴承;15、第三齿轮;16、第二轴承;17、第四齿轮;18、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开设有线孔18,箱体1远离线孔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4,箱体1靠近第一轴承1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7,第一轴承14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9,第一转动杆9靠近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5,第一转动杆9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8,转动盘8远离第一转动杆9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转动盘8靠近第一固定孔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4,第一固定孔10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杆6,第一固定杆6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第一固定杆6末端位于第二固定孔7内部,第三齿轮15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靠近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1,第二固定杆11靠近箱体1的一侧贯穿箱体1,第二固定杆11远离第一齿轮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17,第二齿轮12远离第一齿轮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3远离第二齿轮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6,第二轴承16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部,第四齿轮17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第四齿轮17中部的第二转动杆13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6,第二转动杆13底部固定连接有提拉线2,提拉线2远离第二转动杆13的一端贯穿线孔18。第三齿轮15位于第一转动杆9外侧,且第三齿轮15与第一齿轮3宽度一致,使得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面部提拉效果。第一固定孔10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环型分布在转动盘8上,有利于提高面部提拉效果。线孔18的数量为五个,且均匀分布在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开设有线孔(18),所述箱体(1)远离线孔(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4),所述箱体(1)靠近第一轴承(1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7),所述第一轴承(14)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9),所述第一转动杆(9)靠近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5),所述第一转动杆(9)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8),所述转动盘(8)远离第一转动杆(9)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所述转动盘(8)靠近第一固定孔(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4),所述第一固定孔(10)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杆(6),所述第一固定杆(6)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第一固定杆(6)末端位于第二固定孔(7)内部,所述第三齿轮(15)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靠近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1),所述第二固定杆(11)靠近箱体(1)的一侧贯穿箱体(1),所述第二固定杆(11)远离第一齿轮(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二齿轮(12)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17),所述第二齿轮(12)远离第一齿轮(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所述第二转动杆(13)远离第二齿轮(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6),所述第二轴承(16)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部,所述第四齿轮(17)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所述第四齿轮(17)中部的第二转动杆(13)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6),所述第二转动杆(13)底部固定连接有提拉线(2),所述提拉线(2)远离第二转动杆(13)的一端贯穿线孔(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面部提升固定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开设有线孔(18),所述箱体(1)远离线孔(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4),所述箱体(1)靠近第一轴承(1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7),所述第一轴承(14)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9),所述第一转动杆(9)靠近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5),所述第一转动杆(9)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8),所述转动盘(8)远离第一转动杆(9)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所述转动盘(8)靠近第一固定孔(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4),所述第一固定孔(10)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杆(6),所述第一固定杆(6)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第一固定杆(6)末端位于第二固定孔(7)内部,所述第三齿轮(15)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靠近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1),所述第二固定杆(11)靠近箱体(1)的一侧贯穿箱体(1),所述第二固定杆(11)远离第一齿轮(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二齿轮(12)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17),所述第二齿轮(12)远离第一齿轮(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所述第二转动杆(13)远离第二齿轮(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6),所述第二轴承(16)固定连接在箱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王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