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CT检查器及其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02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OCT检查器,包括推进杆,包括握手部与杆体,所述握手部位于杆体的前端;固定杆,呈透明中空状,所述推进杆经固定杆前端开口沿所述固定杆轴向方向前后位移;刻度尺,位于所述杆体或所述固定杆的外周壁,且所述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所述固定杆前端处于同一水平面;套管,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末端,且所述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杆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咽鼓管的OCT检查装置,包括导管与上述的OCT检查器,所述导管贯穿所述OCT检查器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无需钳取咽鼓管内部组织,可无损伤的对咽鼓管进行检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CT检查器及其检查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装置
,尤其涉及人体管腔OCT扫描成像检测,提供了一种OCT检查器及其检查装置。
技术介绍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腔的管道,为中耳传音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咽鼓管的检查评估主要涉及两方面,主要是针对咽鼓管与中耳腔通气引流状态的评估,无法了解粘膜的层次组织结构。咽鼓管的病理活检,活检需取部分咽鼓管组织,组织缺损后可能出现咽鼓管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因此,临床上几乎不会常规对咽鼓管进行病理活检,了解其粘膜层次的病理变化。而针对咽鼓管的装置主要有咽鼓管吹张OCT检查器、咽鼓管球囊扩张装置。而咽鼓管吹张OCT检查器在使用过程中经鼻子导入咽鼓管咽口,向咽鼓管吹入气体进行扩张后进行检查。但咽鼓管吹张OCT检查器为一开放的管腔,无法自动向咽鼓管内导入OCT导管,只能手术推入,对病人有较大的损伤,且无法直接计算深度,影响检查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CT检查器及其检查装置,无需钳取咽鼓管内部组织,可无损伤的对咽鼓管进行检查。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OCT检查器,包括:推进杆,包括握手部与杆体,所述握手部位于杆体的前端;固定杆,所述推进杆经固定杆前端开口沿所述固定杆轴向方向前后位移;套管,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末端,且所述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杆的直径;刻度尺,位于所述杆体或所述固定杆的外周壁,且所述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所述固定杆前端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推进杆、固定杆与套管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形成一空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设置有长条状的卡槽,所述杆体外周壁设有卡块,所述杆体经由卡块进入固定杆内,沿所述固定杆上下位移;通过旋转推进杆使卡块与卡槽错位,卡块抵持卡槽,使推进杆无法退出固定杆。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末端具有预设弧度。进一步地,所述推进杆的末端设有示意段,所述示意段的颜色与所述杆体颜色不同。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还设置有扣手部,所述扣手部套设于所述固定杆的中间位置,包括位于固定杆两侧的圆形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握手部包括拉环与三角状的连接块,所述杆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一角,所述拉环固定于所述杆体正对的底边,且所述拉环的圆心与所述杆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拉环的直径小于所述底边的长度,且所述拉环与所述底边的末端存在预设长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侧边设置有供导管进出所述杆体的通道,且通道入口位于所述连接块的底边显露于所述拉环的位置;所述通道入口设置有固定导管的导管塞,且所述导管塞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前端设置有锁定螺母,用于锁定所述推进杆的位置;所述固定杆末端设置有固定螺母,用于固定连接套管。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OCT检查装置,包括导管与如上所述的OCT检查器,所述导管贯穿所述OCT检查器的空腔。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连接体分别连接控制器与导管,控制器经由连接体的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导管沿所述OCT检查器的轴向方向匀速位移。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OCT检查器及其检查装置,可方便地将导管经OCT检查器推入咽鼓管内部或由咽鼓管内部撤出,精确获取某个深度或目标区域对应的断层扫描影像,无需钳取组织即可无损伤的对咽鼓管的粘膜的层级结构进行观察,了解其病理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推进杆;11、握手部;111、拉环;112、连接块;12、杆体;13、导管塞;121、卡块;13、导管塞;2、固定杆;21、扣手部;22、锁定螺母;23、固定螺母;3、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OCT检查器,可应用于咽鼓管的检查,包括推进杆1、固定杆2与套管3。推进杆1包括握手部11与杆体12,所述握手部11位于杆体12的前端,方便使用者施加推力控制OCT检查器。而固定杆2为透明中空杆,推进杆1经固定杆2前端开口沿所述固定杆2轴向方向前后位移;刻度尺则设置于所述杆体12或固定杆2的外周壁,精确测量导管进入或撤出的深度。初始状态下所述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所述固定杆2前端处于同一水平面。套管3固定于所述固定杆2的末端,且所述套管3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杆2的直径,供导管进入即可。推进杆1的杆体12为中空的圆柱形通道,其内外径大小可以根据使用的导管直径大小进行调整。杆体12或者固定杆2外周壁设置有刻度尺,使用者在通过推进杆1将导管推进咽鼓管内可精确的实时记录导管进入咽鼓管的深度。而在推进杆1推进的过程中,沿固定杆2的轴向方向发生位移。因此固定杆2呈透明状,方便使用者直观看到推进杆1的位置,直接观察刻度尺。而为了使测量结果精确直观,在本实施例中,刻度尺精确至毫米。且在初始状态下,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所述固定杆2的前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则在运动过程中导管运动的距离即为推进杆1显露于所述固定杆2内的刻度。在杆体12的末端则设置有示意段,示意段的颜色与杆体12的颜色不同,便于使用者观察推进杆1与固定杆2发生的相对运动距离,了解导管推进或撤回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示意段的颜色为红色,杆体12的颜色为白色,直观展现推进杆1的位移长度。在杆体12的外周壁设置有卡块121,固定杆2设置有长条状的卡槽,所述杆体12经由卡块121进入卡槽内,沿所述固定杆2上下位移。当卡块121与所述卡槽位于同一方向时,则推进杆1可以顺利进入所述固定杆2内。当卡块121位于卡槽内时,推进杆1才可以沿着固定杆2的轴向方向移动。当推进杆1移动到对应位置时,则通过旋转推进杆1使卡块121与卡槽错位,推进杆1无法直接由固定杆2内抽出,有效避免了带有导管的推进杆1直接滑出固定杆2,导致装置失效、甚至导管受损的情况。在固定杆2的前端,即固定杆2与推进杆1连接处还设置有锁定螺母22。当推进杆1带动导管移动至预定位置时,需要将导管固定时,则将卡块121与卡槽错位,转动锁定螺母22,将固定杆2固定至预设位置。为了方便操作,在推进杆1的前端设有握手部11,在固定杆2的中间设置有扣手部21。握手部11包括拉环111与三角状的连接块112。连接块112的一角固定于杆体12,而拉环111则设置于杆体12正对的底边,且保持拉环111的圆心与杆体12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避免移动过程中方向改变致使观察的影像不准确。使用过程中,手指通过拉环111施加推力,方便手动控制推进杆1的运动。而扣手部21则套设于固定杆2的中间位置,包括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设置于所述固定杆2的两侧,与所述握手部11位于同一水平面,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CT检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推进杆,包括握手部与杆体,所述握手部位于杆体的前端;/n固定杆,所述推进杆经固定杆前端开口沿所述固定杆轴向方向前后位移;/n套管,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末端,且所述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杆的直径;/n刻度尺,位于所述杆体或所述固定杆的外周壁,且所述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所述固定杆前端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推进杆、固定杆与套管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形成一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CT检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进杆,包括握手部与杆体,所述握手部位于杆体的前端;
固定杆,所述推进杆经固定杆前端开口沿所述固定杆轴向方向前后位移;
套管,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末端,且所述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杆的直径;
刻度尺,位于所述杆体或所述固定杆的外周壁,且所述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所述固定杆前端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推进杆、固定杆与套管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形成一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CT检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设置有长条状的卡槽,所述杆体外周壁设有卡块,所述杆体经由卡块进入固定杆内,沿所述固定杆上下位移;通过旋转推进杆使卡块与卡槽错位,卡块抵持卡槽,使推进杆无法退出固定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CT检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末端具有预设弧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CT检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杆的末端设有示意段,所述示意段的颜色与所述杆体颜色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CT检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还设置有扣手部,所述扣手部套设于所述固定杆的中间位置,包括位于固定杆两侧的圆形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官萍孙晓梅刘天润顾庆于罗佳祺肖志文张慧清梁为亮李百灵高峻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永士达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