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给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00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给液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给液机,包括泵组件、储液瓶、感应探头、控制板和出液嘴,泵组件的进液口用于抽取储液瓶内的液体,泵组件和感应探头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出液嘴包括出液嘴壳体,出液嘴壳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出液嘴壳体的进液口与泵组件的出液口连通,感应探头设置在出液嘴壳体内,感应探头的探头壳与出液嘴壳体共同围合形成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连通出液嘴壳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感应探头与出液嘴紧密结合,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有利于设备小型化,易于组装,整个液体回路也比较简单紧凑,避免了以往采用硅胶软管的连接,漏液的风险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给液机
本技术属于给液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给液机。
技术介绍
自动给液装置(如自动泡沫给皂装置)相对于手动给液装置具有使用便捷、不存在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公共卫生间、酒店、医院等各种场所中。自动给液装置需要设置有感应探头来感应是否有手靠近来取液,若是感应到有手靠近,则控制板自动控制泵组件抽取储液瓶内的液体,并由出液嘴给出,感应探头可以是红外感应探头、微波感应探头等。现有的自动给液装置,如公开专利:CN210043899U所公开的一种清洁剂自动分配装置,其感应探头与出液嘴是分立设置的,结构不够紧凑,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设备小型化,组装较麻烦,此外,出液嘴与泵组件的出液口是通过软管,如硅胶软管连接,漏液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给液机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给液机,包括泵组件、储液瓶、感应探头、控制板和出液嘴,泵组件的进液口用于抽取储液瓶内的液体,泵组件和感应探头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出液嘴包括出液嘴壳体,出液嘴壳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出液嘴壳体的进液口与泵组件的出液口连通,感应探头设置在出液嘴壳体内,感应探头的探头壳与出液嘴壳体共同围合形成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连通出液嘴壳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嘴壳体的顶面开口设置,出液嘴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台阶面,探头壳的底部设有探测面,出液嘴壳体的底面设有对应于探测面的让位孔,探头壳的外表面分别与台阶面和让位孔的周沿密封连接而使台阶面与让位孔的周沿之间形成出液通道。更进一步地,所述让位孔的周沿设有向上凸起的围壁,围壁与出液嘴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槽体,探头壳的外表面分别与台阶面和围壁的上端面密封连接而将槽体封闭形成出液通道。更进一步地,所述探头壳的外表面设有分别对应于台阶面和围壁的上端面的密封环,探头壳的外表面通过密封环分别与台阶面和围壁的上端面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嘴壳体的横剖面的外轮廓为方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探头壳的顶面开口设置,探头壳上设有固定扣,控制板设置在探头壳内,且由固定扣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嘴壳体与泵组件卡扣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嘴壳体的进液口内设有起泡装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给液机外壳,泵组件设置在给液机外壳内部,储液瓶设置在给液机外壳的下方,给液机外壳的外侧面设有向外延伸的筒状的安装部,安装部的内外端开口设置,出液嘴壳体设置在安装部内。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底面设有让位于探测面的让位槽,让位槽贯穿至安装部的外端面,探测面穿过让位孔而穿设在让位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将感应探头与出液嘴紧密结合在一起,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有利于设备小型化,且易于组装,此外,整个出液回路也比较简单紧凑,出液嘴与泵组件的出液口之间无需采用硅胶等软管来连接,漏液的风险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一;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二;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出液嘴与感应探头的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出液嘴与感应探头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出液嘴壳体的结构图;图1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探头壳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11所示,一种自动给液机,包括泵组件1、储液瓶2、感应探头、控制板3和出液嘴,泵组件1的进液口11用于抽取储液瓶2内的液体,具体的,泵组件1的进液口11通过吸液管4延伸至储液瓶2内底部,用于抽取储液瓶2内的液体。泵组件1可以采用泡沫泵、液体泵等现有的各种泵来实现,具体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此不再细说。泵组件1和感应探头分别与控制板3电连接,出液嘴包括出液嘴壳体5,出液嘴壳体5设有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出液嘴壳体5的进液口51与泵组件1的出液口12直接连通设置,本具体实施例中,出液嘴壳体5的进液口51插设在泵组件1的出液口12内且由密封圈进行密封,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但并不限于此。感应探头设置在出液嘴壳体5内,感应探头的探头壳6与出液嘴壳体5之间共同围合形成有出液通道7,出液通道7连通出液嘴壳体5的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本技术将感应探头与出液嘴紧密结合在一起,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有利于设备小型化,且易于组装,此外,整个出液回路也比较简单紧凑,出液嘴与泵组件1的出液口12之间无需采用硅胶等软管来连接,漏液的风险小。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嘴壳体5的顶面(以图3为方形基准)开口设置,出液嘴壳体5的内侧面设有朝上的台阶面53,探头壳6的底部设有探测面61,出液嘴壳体5的底面设有对应于探测面61的让位孔54,探测面61通过让位孔54裸露出来,提高探测灵敏度,探头壳6的外表面分别与台阶面53和让位孔54的周沿密封连接而使位于台阶面53与让位孔54的周沿之间的出液嘴壳体5和探头壳6围合形成环形的出液通道7。采用该结构,结构较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且结构更紧凑,但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出液嘴壳体5与探头壳6之间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来实现,只要它们之间形成有出液通道7即可。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让位孔54的周沿设有向上凸起的围壁541,围壁541与出液嘴壳体5的侧壁之间形成顶面开口的槽体55,探头壳6的外表面分别与台阶面53和围壁541的上端面密封连接而将槽体55封闭形成出液通道7,采用该出液嘴壳体5结构,结构设计更合理,更易于加工和装配,但并不限于此。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探头壳6的外侧面设有分别对应于台阶面53和围壁541的上端面的台阶面62和63,探头壳6通过台阶面62和63分别与台阶面53和围壁541的上端面密封连接而将槽体55封闭形成出液通道7,结构更紧凑稳定,占用的空间更小,但并不以此为限。优选的,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探头壳6的的台阶面62和63分别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给液机,包括泵组件、储液瓶、感应探头、控制板和出液嘴,泵组件的进液口用于抽取储液瓶内的液体,泵组件和感应探头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出液嘴包括出液嘴壳体,出液嘴壳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出液嘴壳体的进液口与泵组件的出液口连通,感应探头设置在出液嘴壳体内,感应探头的探头壳与出液嘴壳体共同围合形成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连通出液嘴壳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给液机,包括泵组件、储液瓶、感应探头、控制板和出液嘴,泵组件的进液口用于抽取储液瓶内的液体,泵组件和感应探头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出液嘴包括出液嘴壳体,出液嘴壳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出液嘴壳体的进液口与泵组件的出液口连通,感应探头设置在出液嘴壳体内,感应探头的探头壳与出液嘴壳体共同围合形成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连通出液嘴壳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给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嘴壳体的顶面开口设置,出液嘴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台阶面,探头壳的底部设有探测面,出液嘴壳体的底面设有对应于探测面的让位孔,探头壳的外表面分别与台阶面和让位孔的周沿密封连接而使台阶面与让位孔的周沿之间形成出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给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孔的周沿设有向上凸起的围壁,围壁与出液嘴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槽体,探头壳的外表面分别与台阶面和围壁的上端面密封连接而将槽体封闭形成出液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给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壳的外表面设有分别对应于台阶面和围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根洪加明张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欧立通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