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建华专利>正文

石墨烯烧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99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烯烧水壶。其技术方案是:在壶体的底部设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采用石墨烯加热体,石墨烯加热体包括温控器、上云母片、石墨烯膜、下云母片、岩棉板、带开关电源插口,所述的上云母片与下云母片之间设有石墨烯膜,石墨烯膜的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带开关电源插口,另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温控器,且所述的下云母片的下部设有可实现隔热的岩棉板。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石墨烯加热体,且加热体设计为整体式或分体式结构,加热壶底来烧水,其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率;另外,石墨烯加热膜雕刻成梅花状结构,适应于烧水壶的底部结构,其加热效果好,且制作方便,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烯烧水壶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壶,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烧水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快捷、安全、便利、充分利用能源日渐成为了电烧水壶的主要特点,电烧水壶采用的是蒸汽感应控温,具有水沸腾后自动断电、防干烧断电的功能。随着生活的需要,现在的电水壶也正在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防漏、防烫、锁水等。电水壶具有加热速度快,保温效果好,过滤功能强,式样多等优点。现在的电热水壶加热的来源一般是依靠底部的加热底座,以往不少电热水壶的加热底座由发热管组成,但使用PTC加热元件代替发热管,可以有效防止因为干烧而出现的着火危险,所以现在的电热水壶的加热底座多由PTC加热元件组成;PTC加热元件一般是采用PTC陶瓷发热元件与铝管组成,该类型PTC发热体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但是随着石墨烯技术的发展,热效率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烯烧水壶,其发热快,热效率更高,节能效果更加明显。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石墨烯烧水壶,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壶盖(1)、壶体(2)、把手(3)和加热体,壶体(2)的顶部设有壶盖(1),一侧设有把手(3),另一侧设有出水壶嘴(5),在壶体(2)的底部设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采用石墨烯加热体(4),所述石墨烯加热体(4)包括温控器(4.1)、上云母片(4.2)、石墨烯膜(4.3)、下云母片(4.4)、岩棉板(4.5)、带开关电源插口(4.6),所述的上云母片(4.2)与下云母片(4.4)之间设有石墨烯膜(4.3),石墨烯膜(4.3)的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带开关电源插口(4.6),另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温控器(4.1),且所述的下云母片(4.4)的下部设有可实现隔热的岩棉板(4.5)。优选的,上述的上云母片(4.2)的上表面与壶体(2)的底部接触,实现对壶体(2)内液体的加热。优选的,上述的石墨烯膜(4.3)包括主石墨烯环体(4.3.1)和多个放射状石墨烯条(4.3.2),所述主石墨烯环体(4.3.1)的外围设有多个放射状石墨烯条(4.3.2),形成梅花状结构,所述主石墨烯环体(4.3.1)的中心为中心孔(4.3.3)。优选的,上述的放射状石墨烯条(4.3.2)为长条形结构,且设有三至八根,功率共为500-1000瓦。优选的,上述的放射状石墨烯条(4.3.2)的宽度为2cm,长7cm,所述中心孔(4.3.3)为1.5cm。优选的,上述的放射状石墨烯条(4.3.2)为椭圆形结构,且设有三至八根,功率共为500-1000瓦。优选的,上述加热体采用石墨烯加热体(4)与壶体(2)为分体式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高温石墨烯膜作为发热体,且加热体设计为整体式或分体式结构,加热壶底来烧水,其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率;另外,石墨烯加热膜雕刻成梅花状结构,包括主石墨烯环体和多个放射状石墨烯条,适应于烧水壶的底部结构,其加热效果好,且制作方便,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A部放大示意图;附图3是石墨烯加热膜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石墨烯加热膜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壶盖1、壶体2、把手3、石墨烯加热体4、出水壶嘴5,温控器4.1、上云母片4.2、石墨烯膜4.3、下云母片4.4、岩棉板4.5、带开关电源插口4.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石墨烯烧水壶,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壶盖1、壶体2、把手3和加热体,壶体2的顶部设有壶盖1,一侧设有把手3,另一侧设有出水壶嘴5,在壶体2的底部设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采用石墨烯加热体4,所述石墨烯加热体4包括温控器4.1、上云母片4.2、石墨烯膜4.3、下云母片4.4、岩棉板4.5、带开关电源插口4.6,所述的上云母片4.2与下云母片4.4之间设有石墨烯膜4.3,石墨烯膜4.3的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带开关电源插口4.6,另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温控器4.1,且所述的下云母片4.4的下部设有可实现隔热的岩棉板4.5。其中,上述的上云母片4.2的上表面与壶体2的底部接触,实现对壶体2内液体的加热。参照附图3,本技术的石墨烯膜4.3包括主石墨烯环体4.3.1和多个放射状石墨烯条4.3.2,所述主石墨烯环体4.3.1的外围设有多个放射状石墨烯条4.3.2,形成梅花状结构,所述主石墨烯环体4.3.1的中心为中心孔4.3.3。其中,上述的放射状石墨烯条4.3.2为长条形结构,且设有三至八根,功率共为500-1000瓦。以附图3为例,上述的放射状石墨烯条4.3.2采用8根,每根的宽度为2cm,长7cm,所述中心孔4.3.3为1.5cm,功率为500瓦。实施例2,本技术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本技术的放射状石墨烯条4.3.2为椭圆形结构,且设有三至八根,功率共为500-1000瓦。参照附图4,放射状石墨烯条采用6根,其采用椭圆形的结构。实施例3,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石墨烯烧水壶,包括壶盖1、壶体2、把手3和加热壶底,壶体2的顶部设有壶盖1,一侧设有把手3,另一侧设有出水壶嘴5,在壶体2的底部安装在加热壶底上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壶底包括石墨烯加热体4,所述石墨烯加热体4包括温控器4.1、上云母片4.2、石墨烯膜4.3、下云母片4.4、岩棉板4.5、带开关电源插口4.6,所述的上云母片4.2与下云母片4.4之间设有石墨烯膜4.3,石墨烯膜4.3的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带开关电源插口4.6,另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温控器4.1,且所述的下云母片4.4的下部设有可实现隔热的岩棉板4.5。本技术采用的加热壶底与壶体2为分体式结构,加热壶底装有石墨烯加热体,这样可以适用于分体式的烧水壶,应用范围更广。实施例4,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石墨烯烧水壶,参照附图1和2,包括壶盖1、壶体2、把手3和加热体,壶体2的顶部设有壶盖1,一侧设有把手3,另一侧设有出水壶嘴5,在壶体2的底部设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采用石墨烯加热体4,所述石墨烯加热体4包括温控器4.1、上云母片4.2、石墨烯涂层、下云母片4.4、岩棉板4.5、带开关电源插口4.6,所述的上云母片4.2与下云母片4.4之间设有石墨烯涂层,石墨烯涂层的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带开关电源插口4.6,另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温控器4.1,且所述的下云母片4.4的下部设有可实现隔热的岩棉板4.5。其中,上述的上云母片4.2的上表面与壶体2的底部接触,实现对壶体2内液体的加热,另外,石墨烯涂层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附图3和4的结构,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烧水壶,包括壶盖(1)、壶体(2)、把手(3)和加热体,壶体(2)的顶部设有壶盖(1),一侧设有把手(3),另一侧设有出水壶嘴(5),在壶体(2)的底部设有加热体,其特征是:所述加热体采用石墨烯加热体(4),所述石墨烯加热体(4)包括温控器(4.1)、上云母片(4.2)、石墨烯膜(4.3)、下云母片(4.4)、岩棉板(4.5)、带开关电源插口(4.6),所述的上云母片(4.2)与下云母片(4.4)之间设有石墨烯膜(4.3),石墨烯膜(4.3)的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带开关电源插口(4.6),另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温控器(4.1),且所述的下云母片(4.4)的下部设有可实现隔热的岩棉板(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烧水壶,包括壶盖(1)、壶体(2)、把手(3)和加热体,壶体(2)的顶部设有壶盖(1),一侧设有把手(3),另一侧设有出水壶嘴(5),在壶体(2)的底部设有加热体,其特征是:所述加热体采用石墨烯加热体(4),所述石墨烯加热体(4)包括温控器(4.1)、上云母片(4.2)、石墨烯膜(4.3)、下云母片(4.4)、岩棉板(4.5)、带开关电源插口(4.6),所述的上云母片(4.2)与下云母片(4.4)之间设有石墨烯膜(4.3),石墨烯膜(4.3)的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带开关电源插口(4.6),另一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温控器(4.1),且所述的下云母片(4.4)的下部设有可实现隔热的岩棉板(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烧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上云母片(4.2)的上表面与壶体(2)的底部接触,实现对壶体(2)内液体的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烧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石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陆建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