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航飞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97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其主要由支架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药枕构成,所述支架的底板两端各安装有一个用以调整药枕两端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药枕由中间的弹性筒体及包裹在弹性筒体外圆壁四周的药物层构成,所述弹性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两端的高度调节装置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医疗器械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安全,长期使用对人体不产生任何负作用,这种自然治疗办法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及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颈椎骨偏离移位等颈椎病是现代社会人们在高工作压力、高生活节奏,以及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等原因引发的一种极为普通便又严重影响人们工作与生活的疾病:由于人体头部有一定重量,又置于人体顶端,头部在日常生活中忽左、忽右摆动,偏向是十分频繁的,或者是坐在电脑前工作但又不注意正确的坐姿且运动量过少,造成支撑头部的颈椎骨必然性的产成偏离移位,这就是颈椎病产生的原因。由于人体颈椎骨偏离移位,人体将必然性的,普遍性的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状态,这就标志着人体的病魔缠身---由于颈椎病诱发的疾病主要包括中风、心绞痛、听力下降、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单就其中最为严重的中风,据统计,全国每年近100万脑血管病人中,26%是因颈椎病而诱发。由此可见,颈椎病的及时、有效治疗极为重要。对于颈椎骨偏离移位等颈椎病的治疗,现临床采用最多的两种治疗方法为:一、牵引法,这种方法不能触及颈椎骨,不仅不能起到校正的作用,还有可能人为地拉伤颈肌从而造成新的损伤;二、推拉按摩方法,引种方法对于校正偏离移位的颈椎骨,只能局限性的起到暂时性缓解,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回到原有的病症状态从而导致“复发”;三、手术治疗法,此种治疗方法治标不治本,易复发且在手术过程中会对人体颈椎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另外还有一些运用硬质或软质材料制成颈枕器械,但由于颈椎随头部摆动活动频繁,硬质材料硬顶着颈椎骨必然加重偏离移位程度,软质材料会由于受颈椎重力压迫而变形,根本起不到颈椎骨偏离移位校正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以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特征在于:其主要由长条状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药枕构成,所述支架的底板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用以调整药枕两端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药枕由中间的弹性筒体,以及利用棉布均匀包裹在弹性筒体外圆壁四周的药物层构成,所述弹性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两端的高度调节装置活动连接。对于本技术,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由底部固定在支架底板上的框形固定架,以及垂直安装在固定架框架内的调节螺杆构成,所述固定架顶部横梁的中部位置开有一个螺杆安装孔,所述的调节螺杆自上向下穿过该螺杆安装孔后与所述弹性筒体的端部螺纹活动连接。对于本技术,所述调节螺杆自上向下穿过固定架顶部横梁上的螺杆安装孔后,其调节螺杆的底端垂直插入支架底板上的一限位孔中,所述的调节螺杆还配套有一个活动螺母,所述的活动螺母螺纹连接安装在固定架框架内的调节螺杆上,且该活动螺母外壁水平对称安装有两根限位条,所述两根限位条的朝外端插入固定架两侧的两根竖梁的内侧壁竖向凹槽中,并可以在该凹槽中上下移动,所述药枕弹性筒体的两端各固定有一向外凸起的水平连接部,该连接部上开有竖向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孔套接到调节螺杆上后搁置于活动螺母上。对于本技术,所述固定架的框架内还垂直安装有一块高度刻度板。对于本技术,所述药枕中间的弹性筒体为采用弹性材料(比如金属、塑料等)一体成型的筒状体,或其两端为带有连接部的圆形基座,通过多块长条片状弹性材料(比如金属条、塑料条、竹片,木块等)均匀横向分布并将两端基座连接从而形成的筒状体。对于本技术,所述药枕的外圆弧度略小于人体颈椎向后自然弯曲的弧度。对于本技术,所述药枕弹性筒体外所包裹的药物层为肉桂、川芎、红花、三七、活血藤、乳香、没药、荆芥、积雪草、骨碎补、白芷、山奈、杠板归、香加皮、丁香、花椒、防风、干姜、丁香等多种药物成分的组合。原理:当人体颈椎骨向左或向右偏离移位时,将本医疗器械的药枕调整成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倾斜状,人体在平躺或睡觉时将脖子置于药枕上,颈椎骨偏离移位的一侧会受到药枕向另一侧的反向作用力,通过长期的使用,从而使颈椎骨偏离移位的一侧逐渐被校正并恢复正常。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医疗器械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过该医疗器械对颈椎病患者颈椎骨的偏离移位进行治疗,使用简单、方便、安全,长期使用对人体不产生任何负作用,这种自然治疗办法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医疗器械的主视半剖图;图2为本技术之医疗器械的左视图。图中:1-底板,2-弹性筒体,3-药物层,4-横梁,5-竖梁,6-调节螺杆,7-螺杆安装孔,8-限位孔,9-活动螺母,10-限位条,11-凹槽,12-连接部,13-连接孔,14-梅花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附图1-2所示,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其主要由长条状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药枕构成,所述支架的底板1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用以调整药枕两端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药枕由中间的弹性筒体2,以及利用棉布均匀包裹在弹性筒体外圆壁四周的药物层3构成,所述弹性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两端的高度调节装置活动连接。1、本技术各部件的具体情况如下: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由底部固定在支架底板1上的框形固定架(固定架由顶部横梁4及两侧的两根竖梁5构成),以及垂直安装在固定架框架内的调节螺杆6构成(调节螺杆的顶端连接有一个用于拧动调节螺杆转动的梅花件14),所述固定架顶部横梁4的中部位置开有一个螺杆安装孔7,所述的调节螺杆自上向下穿过该螺杆安装孔后与所述弹性筒体的端部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杆自上向下穿过固定架顶部横梁上的螺杆安装孔后,其调节螺杆的底端垂直插入支架底板上的一限位孔8中,所述的调节螺杆还配套有一个活动螺母9,所述的活动螺母螺纹连接安装在固定架框架内的调节螺杆上,且该活动螺母外壁水平对称安装有两根限位条10,所述两根限位条的朝外端插入固定架两侧的两根竖梁5的内侧壁竖向凹槽11中,并可以在该凹槽中上下移动,所述药枕弹性筒体的两端各固定有一向外凸起的水平连接部12,该连接部上开有竖向贯穿的连接孔13,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孔套接到调节螺杆上后搁置于活动螺母上。在本技术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套调节螺杆,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手指正向或反向拧动梅花件从而让调节螺杆转动,在调节螺杆转动的过程中,与调节螺杆螺纹配合的活动螺母向上或向下竖向移动(受限位条的作用,活动螺母只能上下移动而不会随调节螺杆转动),带动搁置在活动螺母上的药枕弹性筒体两端的连接部向上或向下移动,最终使药枕弹性筒体的两端高度上移或下降(药枕弹性筒体两端的高度分别单独调整,从而使药枕弹性筒体整体呈水平状或一端高另一端低的倾斜状)。所述固定架的框架内还垂直安装有一块高度刻度板(高度刻度板在附图中未示出,左右两个固定架框架内各安装一个,竖向安装于框架内靠近弹性筒体两端连接部的位置,通过连接部顶面相对于刻度板的读数来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其特征是:其主要由长条状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药枕构成,所述支架的底板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用以调整药枕两端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药枕由中间的弹性筒体,以及利用棉布均匀包裹在弹性筒体外圆壁四周的药物层构成,所述弹性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两端的高度调节装置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其特征是:其主要由长条状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药枕构成,所述支架的底板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用以调整药枕两端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药枕由中间的弹性筒体,以及利用棉布均匀包裹在弹性筒体外圆壁四周的药物层构成,所述弹性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两端的高度调节装置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由底部固定在支架底板上的框形固定架,以及垂直安装在固定架框架内的调节螺杆构成,所述固定架顶部横梁的中部位置开有一个螺杆安装孔,所述的调节螺杆自上向下穿过该螺杆安装孔后与所述弹性筒体的端部螺纹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校正颈椎骨偏离移位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自上向下穿过固定架顶部横梁上的螺杆安装孔后,其调节螺杆的底端垂直插入支架底板上的一限位孔中,所述的调节螺杆还配套有一个活动螺母,所述的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航飞
申请(专利权)人:曹航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