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松军专利>正文

一种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96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包括护栏和支撑组件以及与所述护栏、支撑组件相连接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护栏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纵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之间分体设置,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分别对应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护栏中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纵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分开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不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通过相对应的与之相适配的连接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通过将部分组件采用弹性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杆制成,方便在收合的过程中,折叠更加的方便、折叠完成后更加的方便携带,特别是外出游玩时折叠后不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
技术介绍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选择一张结构稳定、能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睡眠床,又能折叠方便、方便携带,是所有作为父母的迫切需求,现有技术的婴儿床款式多种多样,功能和结构品种多样,但现有技术的婴儿床很多结构稳定性不高,在使用时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给婴幼儿的睡眠带来麻烦,降低了婴幼儿的睡眠质量,且很多不方便折叠,或折叠后占用空间过多,特别是带上婴幼儿外出游玩的时候,不方便携带及展开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旨在解决婴儿床结构稳定性不高和折叠结构过于复杂,不方便折叠携带和展开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包括护栏和支撑组件以及与所述护栏、支撑组件相连接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护栏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纵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之间分体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邻位置分别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所述连接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支撑杆、以及与第三连接件连接的第三支撑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T字型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供第一连接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供第一支撑杆穿过的第三盲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从第一通孔穿入后,再由第二通孔穿出或与第二通孔的孔口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水平管段可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一连接件的垂向管段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为T字型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供第二连接杆穿过的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连接的第六通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杆从第四通孔穿入后,再由第五通孔穿出或与第五通孔的孔口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水平管段与第二连接杆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垂向管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为L型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件横向具有供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的第七盲孔以及垂向具有供第三支撑杆穿过的第八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水平管段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固定,第三连接件的垂向管段通过中间件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连接,其中,中间件的上端与第三连接件的垂向管段固定连接,中间件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活动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婴儿床底部的底架,所述底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杆为玻璃纤维杆。本技术技术方案在将护栏中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纵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分开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不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通过相对应的与之相适配的连接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通过将部分组件采用弹性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杆制成,方便在收合的过程中,折叠更加的方便、折叠完成后更加的方便携带以及展开使用方便,特别是外出游玩时折叠后不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该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该技术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图一(21A)、立体图二(21B)、剖示图;图3为该技术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图一(22A)、立体图二(22B)、剖示图;图4为该技术的第三连接件的立体图一(23A)、立体图二(23B)、剖示图;图5为该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护栏;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2、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件;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三盲孔;22、第二连接件;221、第四通孔;222、第五通孔;223、第六通孔;23、第三连接件;232、第七盲孔;233、第八通孔;3、支撑组件;31、第一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杆;33、第三支撑杆;4、第三连接杆;5、底架;6、中间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5所示,该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包括护栏1和支撑组件3以及与所述护栏1、支撑组件3相连接的连接组件2,其中,所述护栏1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11和纵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12;该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端部之间分体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相邻位置分别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所述连接组件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1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2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连接的第一支撑杆3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连接的第二支撑杆32、以及与第三连接件23连接的第三支撑杆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为T字型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21具有供第一连接杆11穿过的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12以及供第一支撑杆31穿过的第三盲孔2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11从第一通孔211穿入后,再由第二通孔212穿出或与第二通孔的孔口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水平管段沿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一连接件21可沿第一连接杆11长度方向左右移动,第一连接件21的垂向管段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完成安装后,第一连接件21与第一支撑杆31形成整体,施加外部的作用力后,可以驱使第一支撑杆31带动第一连接件21沿第一连接杆11的长度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为T字型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包括护栏和支撑组件以及与所述护栏、支撑组件相连接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护栏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纵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之间分体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邻位置分别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所述连接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包括护栏和支撑组件以及与所述护栏、支撑组件相连接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护栏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纵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之间分体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邻位置分别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所述连接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支撑杆、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的第三支撑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T字型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供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过的第三盲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从第一通孔穿入后,再由第二通孔穿出或与第二通孔的孔口平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方便折叠婴儿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水平管段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垂向管段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军
申请(专利权)人:胡松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