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凤英专利>正文

一种奶牛颈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824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02
一种奶牛颈夹,涉及一种饲养奶牛的工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的现有的奶牛颈夹在调整时大多采用设置多个孔,用固定杆插入不同位置的孔来完成调节,这种形式调节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无法做到精确控制夹子的位置或开口尺寸,只能根据孔的位置而定,限制了其实用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部架子和下部架子均间接通过螺纹的方式来灵活调整其各自的位置,可以设置任意的位置,避免了现有的技术采用通孔的方式来调整位置而造成不能任意调整位置只能受孔的的位置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奶牛颈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实用性很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养殖奶牛的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奶牛颈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饲养奶牛的工具。
技术介绍
饲养奶牛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奶牛喂食、挤奶、喂药等,需要用牛颈夹固定好奶牛的位置,牛颈夹需要针对不同高度的奶牛或不同颈部尺寸的奶牛来灵活调整其位置或开口尺寸。现有的牛颈夹在调整时大多采用设置多个孔,用固定杆插入不同位置的孔来完成调节,这种形式调节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无法做到精确控制夹子的位置或开口尺寸,只能根据孔的位置而定,限制了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的奶牛颈夹在调整时大多采用设置多个孔,用固定杆插入不同位置的孔来完成调节,这种形式调节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无法做到精确控制夹子的位置或开口尺寸,只能根据孔的位置而定,限制了其实用性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奶牛颈夹。本技术的奶牛颈夹是由横梁1、支撑杆2、螺杆3、把手4、球体5、上部架子6、上缓冲部7、上部滑杆8、下部滑杆9、螺母10、下部架子11和下缓冲部12组成;所述的横梁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置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的侧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的支撑杆2为空心结构的圆筒,且支撑杆2的侧壁上设置滑道2-1,滑道2-1的方向与支撑杆2的轴线方向平行;支撑杆2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的螺杆3的外壁设置外螺纹;所述的上部架子6为空心结构,上部架子6的上表面为平面且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二通孔6-1;上部架子6的下表面为一个向内凹的半球形结构,下表面固定上缓冲部7;所述的第二通孔6-1的孔径小于球体5的外径且大于螺杆3的外径;所述的上部架子6的侧壁底部对称固定两个上部滑杆8,两个上部滑杆8均为水平设置;所述的上部滑杆8和下部滑杆9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的下部架子11为一个空心的半球体,在内壁上固定下缓冲部12,下部架子11的侧壁顶部对称固定两个下部滑杆9,两个下部滑杆9均为水平设置;所述的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两个支撑杆2均为竖直设置,且两个滑道2-1相对设置;螺杆3穿过第一通孔1-1且与第一通孔1-1的侧壁为螺纹连接,螺杆3的顶端固定把手4;球体5的顶端与螺杆3的底部固定,螺杆3的底部穿过第二通孔6-1且与第二通孔6-1为滑动连接,球体5设置在上部架子6的内部且球体5与上部架子6的内部上表面为滑动连接,当奶牛颈夹静止时球体5的底端与上部架子6的内部底端最高处之间留有空隙;两个上部滑杆8远离上部架子6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杆2的滑道2-1中,两个上部滑杆8与滑道2-1均为滑动连接;所述的下部架子11设置在上部架子6的正下方,两个下部滑杆9远离下部架子11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杆2的滑道2-1中,两个下部滑杆9与滑道2-1均为滑动连接,下部架子11中的下缓冲部12朝上设置;两个螺母10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杆2的外侧壁上,且两个下部滑杆9分别压在两个螺母10的上表面。本技术的奶牛颈夹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为:本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上部架子6和下部架子11的位置来适应不同高度的奶牛或不同颈部尺寸的奶牛;手动转动把手4来调整螺杆3的高度,螺杆3下端的球体5被卡在上部架子6的内部,球体5会带动上部架子6上下移动;两个上部滑杆8被分别限制在两个支撑杆2的滑道2-1中,螺杆3和球体5在上下移动时会自转,两个上部滑杆8会限制上部架子6发生转动而只是上下移动;当螺杆3向上移动时,球体5的上端与第二通孔6-1只是线接触,在球体5转动时可以相对减少摩擦让球体5转动更轻松,减轻把手4端的人力付出,球体5的底端与上部架子6的内部底端最高处之间留有很小的空隙也可以在球体5转动时相对减少摩擦让球体5转动更轻松;当螺杆3向下移动时,球体5的底端与上部架子6的内部底端点接触,在球体5转动时可以相对减少摩擦让球体5转动更轻松,减轻把手4端的人力付出;上部架子6为空心结构,可以减轻自身重量,在球体5转动时可以相对减少摩擦让球体5转动更轻松。两个下部滑杆9分别卡在两个螺母10的上方,下部架子11的上下移动靠螺母10的移动带动,螺母10螺纹连接在支撑杆2的外侧壁上。上缓冲部7和下缓冲部12相对设置,将奶牛的颈部夹在上缓冲部7和下缓冲部12之间,可以对奶牛的颈部起到缓冲的作用,以免划伤或不舒适。本技术的上部架子6和下部架子11均间接通过螺纹的方式来灵活调整其各自的位置,可以设置任意的位置,避免了现有的技术采用通孔的方式来调整位置而造成不能任意调整位置只能受孔的的位置的限制。本技术的奶牛颈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实用性很强。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奶牛颈夹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左侧的支撑杆2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的横梁1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的上部架子6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一种奶牛颈夹,如图1-图4所示,具体是由横梁1、支撑杆2、螺杆3、把手4、球体5、上部架子6、上缓冲部7、上部滑杆8、下部滑杆9、螺母10、下部架子11和下缓冲部12组成;所述的横梁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置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的侧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的支撑杆2为空心结构的圆筒,且支撑杆2的侧壁上设置滑道2-1,滑道2-1的方向与支撑杆2的轴线方向平行;支撑杆2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的螺杆3外壁设置外螺纹;所述的上部架子6为空心结构,上部架子6的上表面为平面且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二通孔6-1;上部架子6的下表面为一个向内凹的半球形结构,下表面固定上缓冲部7;所述的第二通孔6-1的孔径小于球体5的外径且大于螺杆3的外径;所述的上部架子6的侧壁底部对称固定两个上部滑杆8,两个上部滑杆8均为水平设置;所述的上部滑杆8和下部滑杆9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的下部架子11为一个空心的半球体,在内壁上固定下缓冲部12,下部架子11的侧壁顶部对称固定两个下部滑杆9,两个下部滑杆9均为水平设置;所述的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两个支撑杆2均为竖直设置,且两个滑道2-1相对设置;螺杆3穿过第一通孔1-1且与第一通孔1-1的侧壁为螺纹连接,螺杆3的顶端固定把手4;球体5的顶端与螺杆3的底部固定,螺杆3的底部穿过第二通孔6-1且与第二通孔6-1为滑动连接,球体5设置在上部架子6的内部且球体5与上部架子6的内部上表面为滑动连接,当奶牛颈夹静止时球体5的底端与上部架子6的内部底端最高处之间留有空隙;两个上部滑杆8远离上部架子6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杆2的滑道2-1中,两个上部滑杆8与滑道2-1均为滑动连接;所述的下部架子11设置在上部架子6的正下方,两个下部滑杆9远离下部架子11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杆2的滑道2-1中,两个下部滑杆9与滑道2-1均为滑动连接,下部架子11中的下缓冲部12朝上设置;两个螺母10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杆2的外侧壁上,且两个下部滑杆9分别压在两个螺母10的上表面。本实施方式的奶牛颈夹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为:本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奶牛颈夹,其特征在于奶牛颈夹是由横梁(1)、支撑杆(2)、螺杆(3)、把手(4)、球体(5)、上部架子(6)、上缓冲部(7)、上部滑杆(8)、下部滑杆(9)、螺母(10)、下部架子(11)和下缓冲部(12)组成;/n所述的横梁(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置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的侧壁上设置内螺纹;/n所述的支撑杆(2)为空心结构的圆筒,且支撑杆(2)的侧壁上设置滑道(2-1),滑道(2-1)的方向与支撑杆(2)的轴线方向平行;支撑杆(2)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n所述的螺杆(3)的外壁设置外螺纹;/n所述的上部架子(6)为空心结构,上部架子(6)的上表面为平面且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二通孔(6-1);上部架子(6)的下表面为一个向内凹的半球形结构,下表面固定上缓冲部(7);所述的第二通孔(6-1)的孔径小于球体(5)的外径且大于螺杆(3)的外径;所述的上部架子(6)的侧壁底部对称固定两个上部滑杆(8),两个上部滑杆(8)均为水平设置;/n所述的上部滑杆(8)和下部滑杆(9)均为长方体结构;/n所述的下部架子(11)为一个空心的半球体,在内壁上固定下缓冲部(12),下部架子(11)的侧壁顶部对称固定两个下部滑杆(9),两个下部滑杆(9)均为水平设置;/n所述的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两个支撑杆(2)均为竖直设置,且两个滑道(2-1)相对设置;螺杆(3)穿过第一通孔(1-1)且与第一通孔(1-1)的侧壁螺纹连接,螺杆(3)的顶端固定把手(4);球体(5)的顶端与螺杆(3)的底部固定,螺杆(3)的底部穿过第二通孔(6-1)且与第二通孔(6-1)为滑动连接,球体(5)设置在上部架子(6)的内部且球体(5)与上部架子(6)的内部上表面为滑动连接,当奶牛颈夹静止时球体(5)的底端与上部架子(6)的内部底端最高处之间留有空隙;两个上部滑杆(8)远离上部架子(6)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杆(2)的滑道(2-1)中,两个上部滑杆(8)与滑道(2-1)均为滑动连接;/n所述的下部架子(11)设置在上部架子(6)的正下方,两个下部滑杆(9)远离下部架子(11)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杆(2)的滑道(2-1)中,两个下部滑杆(9)与滑道(2-1)均为滑动连接,下部架子(11)中的下缓冲部(12)朝上设置;两个螺母(10)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杆(2)的外侧壁上,且两个下部滑杆(9)分别压在两个螺母(10)的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奶牛颈夹,其特征在于奶牛颈夹是由横梁(1)、支撑杆(2)、螺杆(3)、把手(4)、球体(5)、上部架子(6)、上缓冲部(7)、上部滑杆(8)、下部滑杆(9)、螺母(10)、下部架子(11)和下缓冲部(12)组成;
所述的横梁(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置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的侧壁上设置内螺纹;
所述的支撑杆(2)为空心结构的圆筒,且支撑杆(2)的侧壁上设置滑道(2-1),滑道(2-1)的方向与支撑杆(2)的轴线方向平行;支撑杆(2)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
所述的螺杆(3)的外壁设置外螺纹;
所述的上部架子(6)为空心结构,上部架子(6)的上表面为平面且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二通孔(6-1);上部架子(6)的下表面为一个向内凹的半球形结构,下表面固定上缓冲部(7);所述的第二通孔(6-1)的孔径小于球体(5)的外径且大于螺杆(3)的外径;所述的上部架子(6)的侧壁底部对称固定两个上部滑杆(8),两个上部滑杆(8)均为水平设置;
所述的上部滑杆(8)和下部滑杆(9)均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的下部架子(11)为一个空心的半球体,在内壁上固定下缓冲部(12),下部架子(11)的侧壁顶部对称固定两个下部滑杆(9),两个下部滑杆(9)均为水平设置;
所述的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两个支撑杆(2)均为竖直设置,且两个滑道(2-1)相对设置;螺杆(3)穿过第一通孔(1-1)且与第一通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英罗春华周洪杰魏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刘凤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