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22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基本功能结构和温度补偿机构,基本功能结构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和室内换热器,温度补偿机构包括室内辅助换热器,室内辅助换热器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并联,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室内辅助换热器设置于室内换热器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除湿模式下,打开第一阀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辅助换热器均切换为冷凝器并联制热,室内换热器切换为蒸发器制冷,室内辅助换热器工作时对因除湿变冷的空气进行加热,在空气对流的原理下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能够补偿由于除湿而被降低的空气温度,实现恒温恒湿的功能,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没有增加任何能耗设备,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能耗和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用于除湿的家用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除湿机,除湿机在使用时普遍存在噪音大、除湿效率低、发热量大而导致室内潮热感明显的问题;另一种是家用空调,家用空调在除湿时,通过制冷使室内机换热器的温度降的足够低,使流经室内机的空气过饱和,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达到除湿的目的。然而,当空调运行在除湿模式时,通常是因为气温并不高,只是湿度大,为了避免流经室内机的空气被降温后吹到人身上造成不适,此时室内机的风扇运转会很慢,这就导致室内空气无法形成强制对流,离室内机较远处的空气需要靠自然对流的方式扩散到室内机附近时才能被除湿,这极大地降低了除湿效率。并且,由于除湿效率低,空调需要长时间运行,一方面浪费了能源,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运行后,室内空气依然会降到很低的温度,给人造成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基本功能结构和温度补偿机构,所述基本功能结构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和室内换热器,温度补偿机构包括室内辅助换热器,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并联,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外侧。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压缩机上的制冷剂进管和制冷剂出管通过换向阀连接到一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节流部件为毛细管或膨胀阀。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换向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路上和室外换热器与节流部件之间的制冷剂管路上。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管上仅设置一个第一阀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还通过第二支管并联到室内换热器,在第一支管上和第二支管上分别设置有阀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与所述换向阀之间的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与所述节流部件之间的第二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与所述换向阀之间的第二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与所述节流部件之间的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换向阀之间的制冷剂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五阀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分别为可控制通断及流量的阀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室内换热器和室内辅助换热器分别包括制冷剂管和与所述制冷剂管接触的换热片,其中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的换热片的密度小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片的密度。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的换热片的密度为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片的密度的30%-7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除湿模式下,打开第一阀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辅助换热器均切换为冷凝器并联制热,室内换热器切换为蒸发器制冷,室内辅助换热器工作时对因除湿变冷的空气进行加热,在空气对流的原理下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能够补偿由于除湿而被降低的空气温度,从而实现恒温恒湿的功能,而且本专利技术没有增加任何能耗设备,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能耗和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空调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一种空调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一种空调结构处于加速制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一种空调结构处于加速制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1、压缩机;12、室外换热器;13、室内换热器;14、制冷剂管路;15、换向阀;16、节流部件;21、室内辅助换热器;22、第一阀门;23、第一支管;31、第一阀门;32、第二阀门;33、第三阀门;34、第四阀门;35、第五阀门;36、第二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基本功能结构和温度补偿机构,其中基本功能结构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14依次相连的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节流部件16和室内换热器13,压缩机11上的制冷剂进管和制冷剂出管通过换向阀15连接到一起。通过换向阀15可以改变制冷剂在循环管路中的流向,从而使室外换热器12和室内换热器13的功能在蒸发器的制冷功能和冷凝器的制热功能之间实现切换,优选的,节流部件16为膨胀阀,当然还可以为毛细管,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制。例如空调制冷时,室外换热器12切换为冷凝器制热,室内换热器13切换为蒸发器制冷,或者空调制热时,室外换热器12切换为蒸发器制冷,室内换热器13切换为冷凝器制热。另外温度补偿机构包括室内辅助换热器21,室内辅助换热器21通过第一支管23与室外换热器12并联,第一支管2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换向阀15与室外换热器12之间的制冷剂管路14上和室外换热器12与节流部件16之间的制冷剂管路14上,第一支管2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2,而且室内辅助换热器21设置于室内换热器13的外侧,室内换热器13和室内辅助换热器21分别包括制冷剂管和与制冷剂管接触的换热片,其中室内辅助换热器21的换热片的密度小于室内换热器13的换热片的密度。更具体的说,室内辅助换热器21的换热片的密度为室内换热器13的换热片的密度的30%-70%,优选的,室内辅助换热器21的换热片的密度为室内换热器13的换热片的密度的50%。空调在处于除湿模式时,室外换热器12切换为冷凝器制热,室内换热器13切换为蒸发器制冷,同时打开第一阀门22,室内辅助换热器21切换为冷凝器制热,这时候室外换热器12和室内辅助换热器21并联制热,相当于将一部分热量分流至室内。这样,流经室内换热器13的空气首先被降温,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达到除湿,接着,除湿后的冷空气流经室内辅助换热器21时,被室内辅助换热器21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吹向室内。由于吹向室内的空气已经被加热到了合适的舒适温度,不会给人体造成不适,因此可以增加风扇的运行速度,提高风量,使室内空气形成强制对流,大大提高了除湿效率。由于除湿效率提高,空气运行较短时间就可以完成除湿,大大节省了能源。并且,由于除湿后的温度进行了加热,因此在除湿完毕后室温也不会降低,不会给人造成不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充分利用了空调运行时自身所产生的热量,无需额外的能源,进一步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功能结构和温度补偿机构,所述基本功能结构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和室内换热器,温度补偿机构包括室内辅助换热器,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并联,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功能结构和温度补偿机构,所述基本功能结构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和室内换热器,温度补偿机构包括室内辅助换热器,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并联,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上的制冷剂进管和制冷剂出管通过换向阀连接到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件为毛细管或膨胀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换向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路上和室外换热器与节流部件之间的制冷剂管路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上仅设置一个第一阀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辅助换热器还通过第二支管并联到室内换热器,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甘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