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志林专利>正文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18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包括风力发电叶片主体,所述风力发电叶片主体由组成机构构成,所述组成机构包括外壳、碳纤维布、环氧树脂层和内壳,所述外壳的外侧表面设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的内壁与外壳的外壁固定相连。该风力发电叶片,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和组成机构之间的配合,外壳外壁的碳纤维布和环氧树脂层,能够有效的提升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外壁的防锈蚀性能,无需担心因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外壁受到外力影响,导致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外侧防锈涂层局部脱落情况发生,使得风力发电叶片主体的使用寿命得以加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叶片
,具体为一种风力发电叶片。
技术介绍
在风力发电机中叶片的设计直接影响风能的转换效率,直接影响其年发电量,是风能利用的重要一环,叶片是风力发电机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件,其良好的设计,可靠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是保证机组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目前衔接公开技术中的风力发电叶片基本可以满足多种情况使用使用所需。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有一定的弊端,例如风力发电叶片长久使用途中,受到外力影响外侧防锈涂层局部有脱落几率,继而会导致叶片局部锈蚀情况,风力发电叶片的使用寿命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叶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风力发电叶片长久使用途中,受到外力影响外侧防锈涂层局部有脱落几率,继而会导致叶片局部锈蚀情况,风力发电叶片的使用寿命有待加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包括风力发电叶片主体,所述风力发电叶片主体由组成机构构成;所述组成机构包括外壳、碳纤维布、环氧树脂层和内壳;所述外壳的外侧表面设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的内壁与外壳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碳纤维布的外侧设有环氧树脂层,所述环氧树脂层与碳纤维布固定相连,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且多个通孔均匀等距分布。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内部设有防锈蚀机构;所述防锈蚀机构包括立筒、丝堵、短杆、把手、斜筒、锥形柱、锥形孔、透气孔和硅胶吸湿颗粒;所述立筒位于内壳的内部,所述立筒的内部顶端设有丝堵,所述丝堵的外壁与立筒的内壁螺纹相连,所述丝堵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短杆,所述短杆的底端与丝堵的上表面中心固定相连,所述短杆的外壁套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壁与短杆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立筒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斜筒,所述斜筒与立筒的接触面固定相连,所述斜筒与立筒的内部互为连通,所述斜筒的另一端与内壳的接触面固定相连,所述斜筒与内壳的内部互为连通,所述立筒的内部设有锥形柱,所述锥形柱的外壁与立筒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锥形柱的上表面中心开设有锥形孔,多个所述透气孔均匀等距开设在内壳的内表面,所述硅胶吸湿颗粒位于内壳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立筒的外壁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内侧端部与立筒的接触面固定相连,所述支杆的另一侧端部与立筒的接触面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短杆与丝堵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垂直线上。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杆相对于立筒的左右对称。优选的,所述支杆与立筒的接触面相契合。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内部设有增稳机构;所述增稳机构包括横梁和斜梁;多个所述横梁均匀位于内壳的内部,所述横梁的外侧端部与内壳的内壁固定相连,多个所述横梁之间设有多个斜梁,所述斜梁的两侧端部与横梁的接触面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横梁与斜梁组成三角结构。优选的,所述斜梁与横梁的接触面相契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风力发电叶片,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风力发电叶片,通过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和组成机构之间的配合,外壳外壁的碳纤维布和环氧树脂层,能够有效的提升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外壁的防锈蚀性能,无需担心因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外壁受到外力影响,导致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外侧防锈涂层局部脱落情况发生,使得风力发电叶片主体的使用寿命得以加强;该风力发电叶片,通过风力发电叶片主体、组成机构、防锈蚀机构之间的配合,在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安装使用期间若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内部进入到湿气时,水分通过透气孔倍硅胶吸湿颗粒所吸附,能够明显的降低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内部的含水量,继而风力发电叶片主体的内部不易发生锈蚀情况,使得风力发电叶片主体的强度得以加强;该风力发电叶片,通过风力发电叶片主体和增稳机构之间的配合,横梁和斜梁能够增强风力发电叶片主体的强度;该风力发电叶片,通过内壳、立筒和支杆之间的配合,支杆能够增强立筒与内壳之间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立筒、丝堵和锥形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俯视剖视图;图6为图5内壳、竖筒和斜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力发电叶片主体,2、组成机构,201、外壳,202、碳纤维布,203、环氧树脂层,204、内壳,3、防锈蚀机构,301、立筒,302、丝堵,303、短杆,304、把手,305、斜筒,306、锥形柱,307、锥形孔,308、透气孔,309、硅胶吸湿颗粒,4、增稳机构,401、横梁,402、斜梁,5、通孔,6、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实施例1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包括风力发电叶片主体1,风力发电叶片主体1由组成机构2构成,组成机构2包括外壳201、碳纤维布202、环氧树脂层203和内壳204,外壳201的外侧表面设有碳纤维布202,外壳201为铝合金材质制成,碳纤维布202的内壁与外壳201的外壁固定相连,碳纤维布202的外侧设有环氧树脂层203,环氧树脂层203与碳纤维布202固定相连,外壳201的内部设有内壳204,内壳204为D型钢制成的空腔钢壳,内壳204的外壁与外壳201的内壁固定相连,内壳204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5,且多个通孔5均匀等距分布,通孔5可减轻内壳204的重量。实施例2作为一种可选情况,参见图2、3、4、5和6,风力发电叶片,内壳204的内部设有防锈蚀机构3,防锈蚀机构3包括立筒301、丝堵302、短杆303、把手304、斜筒305、锥形柱306、锥形孔307、透气孔308和硅胶吸湿颗粒309,立筒301位于内壳204的内部,立筒301的内部顶端设有丝堵302,丝堵302的外壁与立筒301的内壁螺纹相连,丝堵302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短杆303,短杆303的底端与丝堵302的上表面中心固定相连,短杆303的外壁套接有把手304,把手304的内壁与短杆303的外壁固定相连,立筒3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斜筒305,斜筒305与立筒301的接触面固定相连,斜筒305与立筒301的内部互为连通,斜筒305的另一端与内壳204的接触面固定相连,斜筒305与内壳204的内部互为连通,立筒301的内部设有锥形柱306,锥形柱306的外壁与立筒301的内壁固定相连,锥形柱306的上表面中心开设有锥形孔307,多个透气孔308均匀等距开设在内壳204的内表面,硅胶吸湿颗粒309位于内壳204的内部,立筒301的外壁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杆6,支杆6内侧端部与立筒301的接触面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包括风力发电叶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叶片主体(1)由组成机构(2)构成;/n所述组成机构(2)包括外壳(201)、碳纤维布(202)、环氧树脂层(203)和内壳(204);/n所述外壳(201)的外侧表面设有碳纤维布(202),所述碳纤维布(202)的内壁与外壳(201)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碳纤维布(202)的外侧设有环氧树脂层(203),所述环氧树脂层(203)与碳纤维布(202)固定相连,所述外壳(201)的内部设有内壳(204),所述内壳(204)的外壁与外壳(201)的内壁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包括风力发电叶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叶片主体(1)由组成机构(2)构成;
所述组成机构(2)包括外壳(201)、碳纤维布(202)、环氧树脂层(203)和内壳(204);
所述外壳(201)的外侧表面设有碳纤维布(202),所述碳纤维布(202)的内壁与外壳(201)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碳纤维布(202)的外侧设有环氧树脂层(203),所述环氧树脂层(203)与碳纤维布(202)固定相连,所述外壳(201)的内部设有内壳(204),所述内壳(204)的外壁与外壳(201)的内壁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04)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5),且多个通孔(5)均匀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04)的内部设有防锈蚀机构(3);
所述防锈蚀机构(3)包括立筒(301)、丝堵(302)、短杆(303)、把手(304)、斜筒(305)、锥形柱(306)、锥形孔(307)、透气孔(308)和硅胶吸湿颗粒(309);
所述立筒(301)位于内壳(204)的内部,所述立筒(301)的内部顶端设有丝堵(302),所述丝堵(302)的外壁与立筒(301)的内壁螺纹相连,所述丝堵(302)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短杆(303),所述短杆(303)的底端与丝堵(302)的上表面中心固定相连,所述短杆(303)的外壁套接有把手(304),所述把手(304)的内壁与短杆(303)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立筒(3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斜筒(305),所述斜筒(305)与立筒(301)的接触面固定相连,所述斜筒(305)与立筒(301)的内部互为连通,所述斜筒(305)的另一端与内壳(204)的接触面固定相连,所述斜筒(305)与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志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