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及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浇带施工
,具体为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及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浇筑组件对其进行密封然后通过施工装置填充混凝土,但是现有的浇筑组件与施工装置功能与结构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各种后浇带宽度条件下施工装置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及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具备适用各类宽度后浇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浇筑组件与施工装置功能与结构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各种后浇带宽度条件下施工装置使用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及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外置地面,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包括外置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外置砼梁(2),所述外置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外置砼梁(2)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挡板(4),所述支撑柱(3)远离外置地面(1)的一端延伸至挡板(4)的外侧,所述支撑柱(3)的表面套设有位于外置砼梁(2)底部的底板(5),所述底板(5)的顶部与挡板(4)的底部接触,所述外置砼梁(2)的顶部设置有浇筑设备本体(6),所述浇筑设备本体(6)的左侧与右侧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内侧延伸至浇筑设备本体(6)正面,所述浇筑设备本体(6)正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包括外置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外置砼梁(2),所述外置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外置砼梁(2)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挡板(4),所述支撑柱(3)远离外置地面(1)的一端延伸至挡板(4)的外侧,所述支撑柱(3)的表面套设有位于外置砼梁(2)底部的底板(5),所述底板(5)的顶部与挡板(4)的底部接触,所述外置砼梁(2)的顶部设置有浇筑设备本体(6),所述浇筑设备本体(6)的左侧与右侧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内侧延伸至浇筑设备本体(6)正面,所述浇筑设备本体(6)正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立板(8),所述立板(8)的内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支架(7)背面的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正面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支架(7)内部的滑杆(11),所述滑杆(11)与支架(7)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杆(12),所述导杆(12)贯穿连接板(10)并与连接板(10)滑动连接,所述导杆(12)位于螺杆(9)的左侧与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9)的底端贯穿至立板(8)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套管(13),所述套管(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杠杆(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支撑柱(3)表面的卡环(15),所述卡环(15)的内表面与支撑柱(3)的表面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6),所述底座(16)的底部与外置地面(1)的顶部接触,所述支撑柱(3)的正面横向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的表面套设有位于底板(5)底部的挤压板(1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华,徐丽军,李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光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