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及其脱气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174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0
一种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及其脱气方法,所述的脱气装置包括工质脱气罐,所述工质脱气罐内设有喷/滴淋装置,所述喷/滴淋装置连接工质输送管道,工质输送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工质脱气罐经抽真空管道连接第一泵体,抽真空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工质脱气罐的工质出口经第二泵体和第三阀门连接真空相变锅炉;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出端还经工质循环管道与工质输送管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既不会导致泵体乳化,也不会影响真空相变锅炉的真空度、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安全系数高;而且对工质预抽真空脱气,然后灌入真空相变锅炉中,可直接运行,不需要再抽真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及其脱气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相变锅炉,特别是一种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及其脱气方法。
技术介绍
真空相变锅炉(或真空锅炉、真空热水机)是在封闭的炉体内部形成一个真空环境,在炉体内填充可相变工质(一般是水和缓蚀剂等助剂构成)。通过燃烧或其它方式加热工质,工质中的水蒸发,在换热器(换热管)上冷凝,从而加热需要供热的水。由于真空相变锅炉低于大气压运行,是一种安全的供热设备。同时安全规定限制,真空相变锅炉工作时,其内部压力不允许超过大气压。真空相变锅炉的工质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会溶解较多的气体,这些溶解气体会随工质灌入真空相变锅炉。在真空相变锅炉工作时,溶解气体受热逸出,会导致真空度变差。由于气体在密闭空间受热压力上升,再加上工质受热产生较高的水蒸气压,两者之和甚至引起真空相变锅炉内部超过大气压(或规定的压力限值),存在安全隐患。往往不得不降低工质温度运行,但这样会导致供热温度下降和供热功率下降。同时,这些溶解气体会被水蒸气携带、聚集在换热管附近,影响后续水蒸气与换热管的接触和热交换,进一步导致出力下降。此外,溶解气体中含有氧气,可以导致真空相变锅炉内部锈蚀。对真空相变锅炉内不凝性气体的抽出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真空相变锅炉工质主要成分是水,水蒸气分压高,对真空相变锅炉工质抽真空,主要抽出的是水蒸气,这不仅会使抽真空效率低,而且会导致真空泵油乳化。另外,对真空相变锅炉工质抽真空,往往只会对抽出工质表层的不凝性气体有效,液面一定深度下的不凝性气体,受到液位压力的影响,并不能顺利抽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能够将不凝性气体顺利抽出的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及其脱气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包括工质脱气罐,所述工质脱气罐内设有喷/滴淋装置,所述喷/滴淋装置连接工质输送管道,工质输送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工质脱气罐经抽真空管道连接第一泵体,抽真空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工质脱气罐的工质出口经第二泵体和第三阀门连接真空相变锅炉;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出端还经工质循环管道与工质输送管道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三阀门设于工质循环管道与真空相变锅炉之间的管道上。进一步,所述工质脱气罐的工质出口与第二泵体之间设有过滤器。进一步,所述第一泵体为水环真空泵或无油真空泵;所述第二泵体为屏蔽泵。进一步,所述第一泵体连接于喷/滴淋装置的上方。进一步,所工质脱气罐的下部设有排污阀。本专利技术之一种根据前述任一项所述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的脱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打开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通过第一泵体对工质脱气罐预抽真空;S2: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工质脱气罐内吸入工质;S3: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开启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并打开第二阀门,对工质脱气罐进行循环抽真空,抽出工质中的不凝性气体;S4: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第二泵体和第三阀门,将已经脱气的工质输送至真空相变锅炉内。S3中,通过第一泵体对工质脱气罐进行抽真空,通过第二泵体将工质脱气罐内的工质经工质循环管道和工质输送管道输送至喷/滴淋装置,形成循环。进一步,所述工质经喷/滴淋装置形成悬空的液滴落入工质脱气罐内,其中的不凝性气体会逸出,并被第一泵体抽出。进一步,所述第二泵体对工质的循环次数为3~5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第一泵体将将工质脱气罐进行抽真空并且维持真空状态,利用第二泵体将工质进行循环,并且在工质脱气罐内喷淋或滴淋,使之形成悬空的液滴,使工质中的不凝性气体迅速逸出,并被第一泵体抽出,这种方式相较于常规真空相变锅炉的工质底部溶解的不凝性气体不能直接抽出而言,本专利技术随着第二泵体的循环、喷/滴淋装置的滴淋或喷淋,气体几乎可以全部被第一泵体抽出,既不会导致泵体乳化,也不会影响真空相变锅炉的真空度、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安全系数高,能够将不凝性气体顺利抽出;而且对工质预抽真空脱气,然后灌入真空相变锅炉中,可直接运行,不需要再抽真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工质脱气罐;2.喷/滴淋装置;3.工质输送管道;4.抽真空管道;5.第二泵体;6.工质循环管道;7.过滤器;8.排污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包括工质脱气罐1,工质脱气罐1内设有喷/滴淋装置2,喷/滴淋装置2连接工质输送管道3,工质输送管道3上设有第一阀门F1;工质脱气罐1经抽真空管道4连接第一泵体,抽真空管道4上设有第二阀门F2;工质脱气罐的工质出口经第二泵体5和第三阀门F3连接真空相变锅炉;第二泵体5的输出端还经工质循环管道6与工质输送管道3连接。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利用第一泵体将工质脱气罐进行抽真空并且维持真空状态,利用第二泵体将工质进行循环,并且在工质脱气罐内喷淋或滴淋,使之形成悬空的液滴,使工质中的不凝性气体迅速逸出,并被第一泵体抽出,这种方式相较于常规真空相变锅炉的工质底部溶解的不凝性气体不能直接抽出而言,本专利技术随着第二泵体的循环、喷/滴淋装置的滴淋或喷淋,气体几乎可以全部被第一泵体抽出,既不会导致泵体乳化,也不会影响真空相变锅炉的真空度、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安全系数高;而且对工质预抽真空脱气,然后灌入真空相变锅炉中,可直接运行,不需要再抽真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工质脱气罐1能够承受抽真空产生的负压,并且可以完全密封,内含的喷/滴淋装置2可以是但不限于钻孔的管道、莲蓬头、各种喷嘴。第一泵体主要起到抽真空的作用,优选为水环真空泵或无油真空泵,虽然极限真空度不及含油旋片真空泵,但足以满足工质脱气的要求,并且不会被工质的水蒸气乳化。第二泵体5主要是起到循环和输送的作用,优选为屏蔽泵,其扬程超过工质脱气罐的最高液位,并且确保工质与大气隔离,而且采用屏蔽泵,在真空状态向真空相变锅炉灌装工质,与常规灌装方法比较,不容易泄漏,且不易使气体进入真空相变锅炉。第一阀门F1、第二阀门F2和第三阀门F3均为真空阀,可以是手动或电动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三阀门F3设于工质循环管道6与真空相变锅炉之间的管道上,工质可在工质循环管道3与罐体之间进行循环,也可经工质循环管道3输送至真空相变锅炉。工质循环管道3连接于第一阀门F1与罐体之间那段工质输送管道上。本实施例中,工质脱气罐1的工质出口与第二泵体5之间设有过滤器7,过滤器7包括滤网和磁性材料,滤网用于拦截工质中的机械杂质,以防止损害第二泵体;磁性材料用于吸附工质中的铁磁性微粒。本实施例中,第一泵体连接于喷/滴淋装置2的上方,以便于抽出工质中逸出的不凝性气体。第二泵体5设于罐体的下方,以便于对工质进行循环和输出工质。本实施例中,工质脱气罐1的下部设有排污阀8,打开后,用于排出罐体内的污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质脱气罐,所述工质脱气罐内设有喷/滴淋装置,所述喷/滴淋装置连接工质输送管道,工质输送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工质脱气罐经抽真空管道连接第一泵体,抽真空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工质脱气罐的工质出口经第二泵体和第三阀门连接真空相变锅炉;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出端还经工质循环管道与工质输送管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质脱气罐,所述工质脱气罐内设有喷/滴淋装置,所述喷/滴淋装置连接工质输送管道,工质输送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工质脱气罐经抽真空管道连接第一泵体,抽真空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工质脱气罐的工质出口经第二泵体和第三阀门连接真空相变锅炉;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出端还经工质循环管道与工质输送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门设于工质循环管道与真空相变锅炉之间的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脱气罐的工质出口与第二泵体之间设有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为水环真空泵或无油真空泵;所述第二泵体为屏蔽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于喷/滴淋装置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相变锅炉工质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工质脱气罐的下部设有排污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
申请(专利权)人: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