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163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内腔、加湿装置、低温检测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内腔上用于检测内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低温检测区上用于检测低温检测区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温,控制器分别与加湿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S102,根据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计算获取湿度目标值;S103,根据湿度目标值控制加湿装置工作。其结构简单,可提高湿度控制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蒸汽烹饪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在进行食物的烹制过程中,为了保证烹制效果,蒸汽烹饪设备内的湿度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指标。为了检测蒸汽烹饪设备内的湿度数据,现有技术中已经在蒸汽烹饪设备内使用了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在蒸汽烹饪设备在低温发酵状态下对蒸汽烹饪设备内的湿度进行测量。但是蒸汽烹饪设备大多烹饪菜单的工作温度在200℃以上,目前还没有能够稳定用于高温下对湿度进行测量的湿度传感器,蒸汽烹饪设备内的湿度监测仍然困难,难以实现对蒸汽烹饪设备内湿度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结构简单,可提高湿度控制的精确性。上述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内腔、加湿装置、低温检测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加湿装置的蒸汽出口和内腔的蒸汽入口连通,内腔的蒸汽出口和低温检测区的蒸汽入口连通,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内腔上用于检测内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低温检测区上用于检测低温检测区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温,控制器分别与加湿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S102,根据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计算获取湿度目标值;S103,根据湿度目标值控制加湿装置工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获取湿度目标值:X=[B-△T-(T3-C)]/A;其中,X为湿度目标值,B为纯干空气的温度下降值,△T为内腔温度T1和低温检测区温度T2的差值,T3为室温,C为预建模型中的预设室温,A为预建模型中温度降幅的直线斜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建模型为在预设室温条件下,温度降幅基于相对湿度和温度构建的关系模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03具体为:根据湿度目标值控制加湿装置工作,以使内腔湿度在湿度目标值的上限和湿度目标值的下限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湿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箱、水泵和蒸发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低温检测区内设置有温湿交换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结构简单,可提高湿度控制的精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蒸汽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建模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内腔1、加湿装置2、低温检测区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第三温度传感器6和控制器,其中加湿装置2的蒸汽出口和内腔1的蒸汽入口连通,内腔1的蒸汽出口和低温检测区3的蒸汽入口连通,低温检测区3用于对排出的高温蒸汽进行降温,当系统设定的参数固定时,则低温检测区3对高温蒸汽的降温程度相对固定,第一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内腔1上用于检测内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低温检测区上用于检测低温检测区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室温,控制器分别与加湿装置2、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和第三温度传感器6电性连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S102,根据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计算获取湿度目标值;S103,根据湿度目标值控制加湿装置工作,具体的,根据湿度目标值控制加湿装置工作,以使内腔湿度在湿度目标值的上限和湿度目标值的下限之间。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结构简单,可提高湿度控制的精确性。具体的,通过建立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室温T3和内腔湿度的关系,当获取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后即可计算获得湿度目标值,并根据湿度目标值控制加湿装置工作,以此可实现实时检测并控制湿度,并取得更好的烹饪效果。且不再需要低温湿度传感器对内腔湿度进行检测,由此可避免由于采用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所存在的不足发生。本实施例中,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获取湿度目标值:X=[B-△T-(T3-C)]/A;其中,X为湿度目标值,B为纯干空气的温度下降值,△T为内腔温度T1和低温检测区温度T2的差值,T3为室温,C为预建模型中的预设室温,A为预建模型中温度降幅的直线斜率。其设计合理、巧妙,可根据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获取湿度目标值,利于实现实时检测并控制湿度,并取得更好的烹饪效果。进一步的,预建模型为在预设室温条件下,温度降幅基于相对湿度和温度构建的关系模型。由于,湿空气焓值=干空气焓值+水分压饱和分压的焓值,则相同温度的湿空气,且相对湿度越大,湿空气焓值相对越大,经过相同的冷却量后,相对湿度越大,温度下降的差值越小,温度降幅越小。具体可参见图3,图3所示为在预设室温条件下,温度降幅基于相对湿度和温度构建的关系模型,预设室温条件为20℃。预设室温为20℃时,温度降幅与相对湿度的关系:△T=B–A*X(%);其中,△T=T1-T2,X(%)为相对湿度,B为纯干空气的温度下降值。考虑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尤其是季节性影响,引入室温T3进行修正,则:△T=B–A*X(%)–(T3-20),其中(T3-20)为室温对于模型的影响。有上述公式得到:X=[B-△T-(T3-C)]/A。当然,还可以构建预设室温条件为5℃、35℃下,温度降幅基于相对湿度和温度构建的关系模型,控制器可根据季节的不同自动匹配不同的预建模型,例如春季和秋季匹配预设室温条件为20℃的预建模型,冬季匹配预设室温条件为5℃的预建模型,夏季匹配预设室温条件为35℃的预建模型。本实施例中,加湿装置2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箱21、水泵22和蒸发器23,水箱21中的水通过水泵22进入到蒸发器23,蒸发器23工作使水变成蒸汽进入到内腔1里面以对食物进行烹饪。控制器通过控制蒸发器信号的占空比,控制进入内腔1的水蒸汽的量。进一步的,在低温检测区3内设置有温湿交换挡板7,以此可提高低温检测区3对高温蒸汽的降温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蒸汽烹饪设备可为蒸箱、微蒸箱、蒸烤箱及微蒸烤一体机等烹饪设备。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1)、加湿装置(2)、低温检测区(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第三温度传感器(6)和控制器,其中加湿装置(2)的蒸汽出口和内腔(1)的蒸汽入口连通,内腔(1)的蒸汽出口和低温检测区(3)的蒸汽入口连通,第一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内腔(1)上用于检测内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低温检测区上用于检测低温检测区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室温,控制器分别与加湿装置(2)、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和第三温度传感器(6)电性连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01,获取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nS102,根据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计算获取湿度目标值;/nS103,根据湿度目标值控制加湿装置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1)、加湿装置(2)、低温检测区(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第三温度传感器(6)和控制器,其中加湿装置(2)的蒸汽出口和内腔(1)的蒸汽入口连通,内腔(1)的蒸汽出口和低温检测区(3)的蒸汽入口连通,第一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内腔(1)上用于检测内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低温检测区上用于检测低温检测区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室温,控制器分别与加湿装置(2)、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和第三温度传感器(6)电性连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
S102,根据内腔温度T1、低温检测区温度T2和室温T3计算获取湿度目标值;
S103,根据湿度目标值控制加湿装置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获取湿度目标值:
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宁刘明雄罗淦恩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