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60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料选择上选取5‑10年的茶树,清明与谷雨之间且一针两叶或一针一叶的新鲜茶叶,清明与谷雨之间,经过雨露的滋润,营养丰富,香气逼人,喝起来口感醇香绵和,对人的身体特别好,通全身不畅之气: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发酵采用室温25℃左右轻发酵,发酵温度偏低,程度偏轻,以期最大量地保留红茶茶黄素的含量,促使花果香型红茶形成茶汤色泽橙黄明亮、滋味醇爽的特点,有效增大成品茶叶的花果香味,提升其口感和品质。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black tea with flower and fruit frag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发酵室红茶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工序,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茶叶香气类型中,独特的花果香是深受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传统工夫红茶以甜香为主,花果香不明显,茶汤以醇厚、醇和为主,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红茶香气和滋味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花果香红茶中的花果香不明显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红茶香气和滋味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茶叶精选采摘:选择5-10年的茶树,清明与谷雨之间的晴天上午,摘取一针两叶或一针一叶的新鲜茶叶,并去除杂质或劣质新茶,收集优质新茶;S2鲜叶摊青晾干:将采集的优质新茶平铺于晾干装置上,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新茶平铺的厚度为1-5cm,每隔10-15min,翻堆一次,摆放45-60min;S3摇青:将摊青晾干后的茶叶放置入摇青机中,摇青机将茶叶以5-8r/min摇青6-8次,即先摇青30-40r,然后静置15-20min;再摇青40-45r,然后静置15-20min;最后摇青50-60r,然后静置15-20min;S4搅拌:将摇青叶并堆,8-10kg为一堆,对其反复进行“闷气-翻堆-抖动”,直至茶叶花果香浓郁、叶片70-75%变红、25-30%变黄;S5揉捻:将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投放量揉捻机容量的2/3-3/4机位,空压揉捻4-7min,轻压揉捻8-10min,最后空压揉捻8-12min;揉捻结束时,芽叶紧卷成条,揉捻温度30-35℃;S6一次烘干:将上述揉捻结束茶叶平铺在簸箕中,厚度1.5-2.5cm,置于温度35-40℃,湿度45-50%的密闭环境中远红外提香6-8min;提香结束后送进理条机中进行理条,烘干至含水量为65-70%;S7发酵:取烘干后茶叶置于阴凉通风处抖散摊凉至室温,再摊放于箩筐中,摊放厚度5-8cm,选用浸润水纯棉毛巾,覆盖于茶叶上,于室温下发酵2-3h,每20-25min翻动一次茶叶,每翻动一次茶叶更换一次湿润的纯棉毛巾;S8二次烘干:将上述二次发酵结束的茶叶置于烘焙箱中,烘焙箱内的加热温度为90-100℃,碳烤烘焙至含水量≤10%,烘干后将其放在晾干装置上,冷却至室温,得到具有花果香的红茶。作为优选,所述纯棉毛巾的面积为15-20m2。作为优选,所述晾干装置包括支撑架构、晾干结构和倾斜设置的排渣排水板,所述支撑架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低端部安装有风扇固定架,所述风扇固定架上安装有鼓风风扇。作为优选,所述晾干结构包括无盖无底的晾干筛架,所述晾干筛架的底部安装有筛网,所述晾干筛架的顶部边缘安装有限位顶座。作为优选,所述晾干筛架的外径与固定框的内径尺寸相适配,所述限位顶座的宽度与所述固定框的宽度尺寸相适配。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顶座与晾干筛架为一体成型机构,且限位顶座的两端顶部对称安装有提环。作为优选,所述排渣排水板的倾斜角度为25-35°。作为优选,所述排渣排水板的较低端连接有集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在原料选择上选取5-10年的茶树,清明与谷雨之间且一针两叶或一针一叶的新鲜茶叶,清明与谷雨之间,经过雨露的滋润,营养丰富,香气逼人,喝起来口感醇香绵和,对人的身体特别好,通全身不畅之气: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发酵采用室温25℃左右轻发酵,发酵温度偏低,程度偏轻,以期最大量地保留红茶茶黄素的含量,促使花果香型红茶形成茶汤色泽橙黄明亮、滋味醇爽的特点,有效增大成品茶叶的花果香味,提升其口感和品质。2、本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中,通过设置的晾干装置可以将采摘的新鲜茶叶进行快速晾干,同时也可以将烘干后的红茶进行冷却,提高生产效率,晾干结构通过将限位顶座安装于固定框上,便于进行使用,可以将晾干结构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晾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晾干装置中支撑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晾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的定义为:10、支撑架构;11、支撑架;12、万向轮;13、风扇固定架;14、鼓风风扇;20、固定框;30、晾干结构;31、晾干筛架;32、筛网;33、限位顶座;34、提环;40、排渣排水板;41、集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茶叶精选采摘:选择5-10年的茶树,清明与谷雨之间的晴天上午,摘取一针两叶或一针一叶的新鲜茶叶,并去除杂质或劣质新茶,收集优质新茶;S2鲜叶摊青晾干:将采集的优质新茶平铺于晾干装置上,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新茶平铺的厚度为1-5cm,每隔10-15min,翻堆一次,摆放45-60min;S3摇青:将摊青晾干后的茶叶放置入摇青机中,摇青机将茶叶以5-8r/min摇青6-8次,即先摇青30-40r,然后静置15-20min;再摇青40-45r,然后静置15-20min;最后摇青50-60r,然后静置15-20min;S4搅拌:将摇青叶并堆,8-10kg为一堆,对其反复进行“闷气-翻堆-抖动”,直至茶叶花果香浓郁、叶片70-75%变红、25-30%变黄;S5揉捻:将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投放量揉捻机容量的2/3-3/4机位,空压揉捻4-7min,轻压揉捻8-10min,最后空压揉捻8-12min;揉捻结束时,芽叶紧卷成条,揉捻温度30-35℃;S6一次烘干:将上述揉捻结束茶叶平铺在簸箕中,厚度1.5-2.5cm,置于温度35-40℃,湿度45-50%的密闭环境中远红外提香6-8min;提香结束后送进理条机中进行理条,烘干至含水量为65-70%;S7发酵:取烘干后茶叶置于阴凉通风处抖散摊凉至室温,再摊放于箩筐中,摊放厚度5-8cm,选用浸润水纯棉毛巾,覆盖于茶叶上,于室温下发酵2-3h,每20-25min翻动一次茶叶,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S1茶叶精选采摘:选择5-10年的茶树,清明与谷雨之间的晴天上午,摘取一针两叶或一针一叶的新鲜茶叶,并去除杂质或劣质新茶,收集优质新茶;/nS2鲜叶摊青晾干:将采集的优质新茶平铺于晾干装置上,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新茶平铺的厚度为1-5cm,每隔10-15min,翻堆一次,摆放45-60min;/nS3摇青:将摊青晾干后的茶叶放置入摇青机中,摇青机将茶叶以5-8r/min摇青6-8次,即先摇青30-40r,然后静置15-20min;再摇青40-45r,然后静置15-20min;最后摇青50-60r,然后静置15-20min;/nS4搅拌:将摇青叶并堆,8-10kg为一堆,对其反复进行“闷气-翻堆-抖动”,直至茶叶花果香浓郁、叶片70-75%变红、25-30%变黄;/nS5揉捻:将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投放量揉捻机容量的2/3-3/4机位,空压揉捻4-7min,轻压揉捻8-10min,最后空压揉捻8-12min;揉捻结束时,芽叶紧卷成条,揉捻温度30-35℃;/nS6一次烘干:将上述揉捻结束茶叶平铺在簸箕中,厚度1.5-2.5cm,置于温度35-40℃,湿度45-50%的密闭环境中远红外提香6-8min;提香结束后送进理条机中进行理条,烘干至含水量为65-70%;/nS7发酵:取烘干后茶叶置于阴凉通风处抖散摊凉至室温,再摊放于箩筐中,摊放厚度5-8cm,选用浸润水纯棉毛巾,覆盖于茶叶上,于室温下发酵2-3h,每20-25min翻动一次茶叶,每翻动一次茶叶更换一次湿润的纯棉毛巾;/nS8二次烘干:将上述二次发酵结束的茶叶置于烘焙箱中,烘焙箱内的加热温度为90-100℃,碳烤烘焙至含水量≤10%,烘干后将其放在晾干装置上,冷却至室温,得到具有花果香的红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花果香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茶叶精选采摘:选择5-10年的茶树,清明与谷雨之间的晴天上午,摘取一针两叶或一针一叶的新鲜茶叶,并去除杂质或劣质新茶,收集优质新茶;
S2鲜叶摊青晾干:将采集的优质新茶平铺于晾干装置上,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新茶平铺的厚度为1-5cm,每隔10-15min,翻堆一次,摆放45-60min;
S3摇青:将摊青晾干后的茶叶放置入摇青机中,摇青机将茶叶以5-8r/min摇青6-8次,即先摇青30-40r,然后静置15-20min;再摇青40-45r,然后静置15-20min;最后摇青50-60r,然后静置15-20min;
S4搅拌:将摇青叶并堆,8-10kg为一堆,对其反复进行“闷气-翻堆-抖动”,直至茶叶花果香浓郁、叶片70-75%变红、25-30%变黄;
S5揉捻:将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投放量揉捻机容量的2/3-3/4机位,空压揉捻4-7min,轻压揉捻8-10min,最后空压揉捻8-12min;揉捻结束时,芽叶紧卷成条,揉捻温度30-35℃;
S6一次烘干:将上述揉捻结束茶叶平铺在簸箕中,厚度1.5-2.5cm,置于温度35-40℃,湿度45-50%的密闭环境中远红外提香6-8min;提香结束后送进理条机中进行理条,烘干至含水量为65-70%;
S7发酵:取烘干后茶叶置于阴凉通风处抖散摊凉至室温,再摊放于箩筐中,摊放厚度5-8cm,选用浸润水纯棉毛巾,覆盖于茶叶上,于室温下发酵2-3h,每20-25min翻动一次茶叶,每翻动一次茶叶更换一次湿润的纯棉毛巾;
S8二次烘干:将上述二次发酵结束的茶叶置于烘焙箱中,烘焙箱内的加热温度为90-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迎河巳甄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