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57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包括支架,支架中间设有秧苗箱,秧苗箱内设有储料腔,储料腔下端两侧各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出料机构,储料腔内设有防止秧苗卡顿的压料机构,支架下端设有能够自动插秧的插秧机构,插秧机构设于出料机构下侧,支架后端设有可自由收放的移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插秧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抓取秧苗,且不会阻碍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秧田中的移动,便于使用。

A portable transpla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端装备领域,涉及插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插秧机的秧爪在对应孔钵部位则无法有效抓取秧苗,同时也无法有效送秧,导致秧田里存在秧苗空缺,即秧苗种植密度不均匀。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插秧机构[申请号:201810522612.5],包括动力转轮、从动转轮、框架、落秧管、放秧板、拨秧器、秧夹;放秧板与框架固定连接,落秧管的上端插入放秧板孔洞内;动力转轮和从动转轮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从动转轮通过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连接拨秧器;拨秧器的下拨条在落秧管的上管口的正上方并能等幅摆动;秧夹包括夹口端、弹簧和“倒V”上臂,秧夹的“倒V”上臂通过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连接框架。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和使用,可以在拨秧器逐颗拨送秧苗的过程中,同步在秧苗的根部裹上磷肥,既能有效解决因秧盘里的孔钵存在秧苗空种或死亡现象而导致的插秧机送秧空缺问题,同时还能通过在秧苗的根部裹上磷肥来提高秧苗的抗倒伏性。上述方案,无法在保障插秧零件维持垂直插秧的同时,减缓插秧零件在移动过程中与泥土接触并产生阻碍,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运用插秧机构有效地抓取秧苗,且不会阻碍本专利技术在秧田中的移动,便于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中间设有秧苗箱,所述秧苗箱内设有储料腔,所述储料腔下端两侧各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出料机构,所述储料腔内设有防止秧苗卡顿的压料机构,所述支架下端设有能够自动插秧的插秧机构,所述插秧机构设于所述出料机构下侧,所述支架后端设有可自由收放的移动机构。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设计了所述插秧机构通过可升降的所述移动柱配合所述取料组件从所述出料口处抓取秧苗进行插秧动作,升起的所述移动柱能够推动所述取料组件移至出料口内,使所述取料组件能够更加有效地抓取秧苗,降下的所述移动柱不会阻碍所述转轮在秧田中的移动,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在上述的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中,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两个挡板,所述出料口两侧各设有凹槽,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挡板两端各设有支杆,所述挡板上端设有第一弹簧槽,所述凹槽内壁上端设有第二弹簧槽,所述第一弹簧槽内壁上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槽内壁下端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在上述的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中,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升降板,所述秧苗箱前端设有升降腔,所述升降板设于所述升降腔内,所述储料腔内壁两端各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与所述升降腔相连,所述升降板两端延伸至所述升降槽内并设有支板,所述支板与所述出料口相适配,所述支板内端延伸至所述储料腔内并设有压板,所述升降腔中间设有开口,所述升降板中间前端设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升降板中间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槽内设有第一移动板,所述开口顶端设有锁定槽,所述第一移动板上端设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设于所述锁定槽内,所述第一移动板前端延伸至所述秧苗箱外侧并设有控制杆。在上述的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中,所述插秧机构包括主杆,所述主杆设于所述秧苗箱下侧,所述主杆两侧各设有转轮,所述转轮内设有凸轮腔,所述主杆两端各设有凸轮,所述凸轮设于所述凸轮腔内,所述转轮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所述通槽内端与所述凸轮腔连接,所述通槽内设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内端面与所述凸轮外端面接触,所述通槽内壁中间两端各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移动柱两端各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板外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壁外端之间设有复合弹簧,所述移动柱顶端设有取料组件。在上述的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中,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基座,所述移动柱顶端设有空腔,所述基座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空腔内壁两端各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基座两端各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基座外端两侧各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中间设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顶端设有取料夹,所述旋转块内端设有第三弹簧槽,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三弹簧槽内壁外端之间设有第二复合弹簧,所述空腔外端两侧各设有斜台,所述取料夹外壁与所述斜台内壁接触,当所述移动柱旋转至最高端时,所述取料夹设于所述出料口内。在上述的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旋转架,所述旋转架设于所述支架底端,所述旋转架后侧设有船板,所述旋转架中间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二移动槽内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槽内壁后端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固定块上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上端延伸至所述旋转架上侧,所述船板前端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固定块后端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槽上侧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下侧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船板后端两侧各设有具有缓冲功能的滚轮组件。在上述的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中,所述滚轮组件包括缓冲架,所述船板后端两侧各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架设于所述缓冲腔内,所述缓冲架前端与所述缓冲腔内壁前端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腔内壁两侧各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缓冲架两端各设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所述缓冲架后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中间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后侧设于所述船板外侧。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的出料机构通过挡板遮挡出料口,防止在非出料情况下秧苗从出料口落出,而挡板可在插秧机构的控制下自行打开,便于从出料口取出秧苗进行插秧动作,提高了实用性。2.本专利技术中的压料机构通过在自重作用下下移的升降板1带动压板对储料腔内的秧苗进行压料,防止秧苗卡在储料腔中间,无法通过自重下移至出料口处的情况发生,且可转动的压板能够配合储料腔内部形状,而支板可一直下降至出料口处,可以更好地实现压料功能,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中的插秧机构通过可升降的移动柱配合取料组件从出料口处抓取秧苗进行插秧动作,升起的移动柱能够推动取料组件移至出料口内,使取料组件能够更加有效地抓取秧苗,降下的移动柱不会阻碍转轮在秧田中的移动,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4.本专利技术中的取料组件通过上下移动的基座实现两个取料夹夹合或打开,当基座移至出料口处的过程中,取料夹在与挡板的挤压下推动基座向下移动,下移的基座带动取料夹夹合秧苗,当取料夹携带秧苗插入秧田后,取料夹在泥土的阻碍下向外侧移动,基座随之向外侧移动,则取料夹上移失去斜台的限制,在第二复合弹簧的作用下打开,实现松开秧苗的动作,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5.本专利技术中的移动机构通过固定块固定船板的位置状态,当船板被固定在水平状态时,船板下端面与秧田上表面接触,为本专利技术提供浮力,减轻重量,便于使用人员推动本专利技术进行插秧动作,当船板被固定在竖直朝下的状态时,船板下端的滚轮组件可协助操作人员移动本专利技术,便于在梯田等复杂地形进行携带移动,降低了劳动强度,当船板被固定在竖直朝上的状态时,可减小本专利技术的体积,便于存放和运输,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6.本专利技术中的滚轮组件通过缓冲弹簧为缓冲架提供的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中间设有秧苗箱(2),所述秧苗箱(2)内设有储料腔(3),所述储料腔(3)下端两侧各设有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处设有出料机构(10),所述储料腔(3)内设有防止秧苗卡顿的压料机构(20),所述支架(1)下端设有能够自动插秧的插秧机构(40),所述插秧机构(40)设于所述出料机构(10)下侧,所述支架(1)后端设有可自由收放的移动机构(7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中间设有秧苗箱(2),所述秧苗箱(2)内设有储料腔(3),所述储料腔(3)下端两侧各设有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处设有出料机构(10),所述储料腔(3)内设有防止秧苗卡顿的压料机构(20),所述支架(1)下端设有能够自动插秧的插秧机构(40),所述插秧机构(40)设于所述出料机构(10)下侧,所述支架(1)后端设有可自由收放的移动机构(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10)包括两个挡板(11),所述出料口(4)两侧各设有凹槽(12),所述挡板(11)设于所述凹槽(12)内,所述挡板(11)两端各设有支杆(13),所述挡板(11)上端设有第一弹簧槽(14),所述凹槽(12)内壁上端设有第二弹簧槽(15),所述第一弹簧槽(14)内壁上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槽(15)内壁下端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机构(20)包括升降板(21),所述秧苗箱(2)前端设有升降腔(22),所述升降板(21)设于所述升降腔(22)内,所述储料腔(3)内壁两端各设有升降槽(23),所述升降槽(23)与所述升降腔(22)相连,所述升降板(21)两端延伸至所述升降槽(23)内并设有支板(24),所述支板(24)与所述出料口(4)相适配,所述支板(24)内端延伸至所述储料腔(3)内并设有压板(25),所述升降腔(22)中间设有开口(26),所述升降板(21)中间前端设于所述开口(26)内,所述升降板(21)中间设有第一移动槽(27),所述第一移动槽(27)内设有第一移动板(28),所述开口(26)顶端设有锁定槽(29),所述第一移动板(28)上端设有锁定块(30),所述锁定块(30)设于所述锁定槽(29)内,所述第一移动板(28)前端延伸至所述秧苗箱(2)外侧并设有控制杆(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构(40)包括主杆(41),所述主杆(41)设于所述秧苗箱(2)下侧,所述主杆(41)两侧各设有转轮(42),所述转轮(42)内设有凸轮腔(43),所述主杆(41)两端各设有凸轮(44),所述凸轮(44)设于所述凸轮腔(43)内,所述转轮(42)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45),所述通槽(45)内端与所述凸轮腔(43)连接,所述通槽(45)内设有移动柱(46),所述移动柱(46)内端面与所述凸轮(44)外端面接触,所述通槽(45)内壁中间两端各设有第一限位槽(4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开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