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
本技术涉及教学辅具
,具体为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诊断学是对临床各专业学科如: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的重要基础,是从医生入门到终身的应用,其研究内容是: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等。在学习诊断学中,对人体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准确认识,是十分基础与重要的。现有学习人体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方式,教师多采用人体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模型、图片与视频等教学道具,这类道具存在着一定弊端,学生基本靠死记硬背,记忆效率不高,互动性与实战性低下,导致学生难以掌握人体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准确的位置,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能够对现有的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进行改进,设置的模型可代替传统的教学装置,学生可先通过记录有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标注的模型,再在未有标注的模型上进行实战,通过将两个模型重合以形成对比,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与实战性,大大加深对人体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所在准确位置的印象。r>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其包括壳体、框架一、框架二、框架三和框架四,所述壳体内腔纵中轴线处固定安装限位板,所述壳体内壁顶部与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滑道,所述壳体底部四周固定安装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部均固定安装带刹万向轮,所述滑道前侧壁从左至右依次滑动连接所述框架一、所述框架二、所述框架三和所述框架四,所述框架一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一,所述模型一上设置有血液循环标注,所述框架一前侧壁设置有滑动门一,所述滑动门一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框架二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二,所述框架二内壁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一,所述框架三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三,所述框架三内壁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二,所述框架四内腔固定安装模型四,所述模型四上设置有神经系统标注,所述框架四前侧壁设置有滑动门二,所述滑动门二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左侧壁固定安装把手。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型一与所述模型二形状一致,所述模型三与所述模型四形状一致。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型二与所述模型三均采用橡胶材质构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型一与所述模型四均采用透光材质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现有的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进行改进,设置的模型可代替传统的教学装置,学生可先通过记录有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标注的模型,再在未有标注的模型上进行实战,通过将两个模型重合以形成对比,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与实战性,大大加深对人体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所在准确位置的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00、限位板110、滑道120、伸缩杆130、带刹万向轮140、把手150、框架一200、模型一210、血液循环标注220、滑动门一230、框架二300、模型二310、照明灯一320、框架三400、模型三410、照明灯二420、框架四500、模型四510、神经系统标注520、滑动门二5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现有的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进行改进,设置的模型可代替传统的教学装置,学生可先通过记录有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标注的模型,再在未有标注的模型上进行实战,通过将两个模型重合以形成对比,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与实战性,大大加深对人体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所在准确位置的印象。请参阅图1至图2,包括壳体100、框架一200、框架二300、框架三400和框架四500;请再次参阅图1,壳体100具有限位板110、滑道120、伸缩杆130、带刹万向轮140和把手150,具体的,壳体100内腔纵中轴线处固定安装限位板110,壳体100内壁顶部与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滑道120,壳体100底部四周固定安装伸缩杆130,伸缩杆130底部均固定安装带刹万向轮140,壳体100左侧壁固定安装把手150,滑道120前侧壁从左至右依次滑动连接框架一200、框架二300、框架三400和框架四500;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2,框架一200具有模型一210、血液循环标注220和滑动门一230,框架一200滑动连接在滑道120前侧壁,具体的,框架一2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一210,模型一210上设置有血液循环标注220,框架一200前侧壁设置有滑动门一230,滑动门一230滑动连接在滑道120上;请再次参阅图1,框架二300具有模型二310和照明灯一320,框架二300滑动连接在滑道120前侧壁,具体的,框架二3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二310,模型一210与模型二310形状一致,框架二300内壁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一320;请再次参阅图1,框架三400具有模型三410和照明灯二420,框架三400滑动连接在滑道120前侧壁,具体的,框架三4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三410,模型二310与模型三410均采用橡胶材质构成,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框架一(200)、框架二(300)、框架三(400)和框架四(500),所述壳体(100)内腔纵中轴线处固定安装限位板(110),所述壳体(100)内壁顶部与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滑道(120),所述壳体(100)底部四周固定安装伸缩杆(130),所述伸缩杆(130)底部均固定安装带刹万向轮(140),所述滑道(120)前侧壁从左至右依次滑动连接所述框架一(200)、所述框架二(300)、所述框架三(400)和所述框架四(500),所述框架一(2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一(210),所述模型一(210)上设置有血液循环标注(220),所述框架一(200)前侧壁设置有滑动门一(230),所述滑动门一(230)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120)上,所述框架二(3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二(310),所述框架二(300)内壁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一(320),所述框架三(4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三(410),所述框架三(400)内壁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二(420),所述框架四(5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四(510),所述模型四(510)上设置有神经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物理诊断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框架一(200)、框架二(300)、框架三(400)和框架四(500),所述壳体(100)内腔纵中轴线处固定安装限位板(110),所述壳体(100)内壁顶部与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滑道(120),所述壳体(100)底部四周固定安装伸缩杆(130),所述伸缩杆(130)底部均固定安装带刹万向轮(140),所述滑道(120)前侧壁从左至右依次滑动连接所述框架一(200)、所述框架二(300)、所述框架三(400)和所述框架四(500),所述框架一(2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一(210),所述模型一(210)上设置有血液循环标注(220),所述框架一(200)前侧壁设置有滑动门一(230),所述滑动门一(230)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120)上,所述框架二(3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二(310),所述框架二(300)内壁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一(320),所述框架三(400)内腔固定安装模型三(410),所述框架三(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焕君,姜晓花,杨凯,孙允芹,谢静,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