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120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度采集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设有监测输送机构,所述监测输送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侧延伸出壳体,且另一侧连接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所述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的一侧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壳体且端头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夹持机构,仅需要下拉下夹持板,使上夹持板与下夹持板间的间距增加,再撤销拉力,这样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定位板向上运动,即使得限位柱上移,限位柱带动连接板与伸缩板移动,最后使下夹持板夹在配电柜的内壁下部,从而完成固定,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温度采集监控
,尤其涉及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
技术介绍
运行中的电力发电厂、变电站的配电柜是重要的电力设备,保持配电柜正常稳定运行对于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电柜的主要维护部位就是触头部位,如触头发生松动、弹性老化、接触面不洁等异常情况时,都会引起触头温度的异常变化,因此一般通过触头温度检测的方法确保配电柜正常稳定运行。现有的触头温度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在高压电接触表面涂一层颜色随温度变化的发光材料,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来大致确定温度变化范围,但这种方法准确度低,可靠性差,不能进行精确定量测量;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触头温度变化时的辐射特性,使用红外热像仪对触头温度进行检测,准确度较高,但由于需要使用额外的温度检测仪器,在高低压配电柜这一特定场景下使用不便,同时红外热像仪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以上两种方式都需要人工进行巡检,不能实时得到温度数据,只能在异常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再去发现,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判断柜内有无触头发热故障,起不到温度实时报警功能。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9764278U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包括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和与之无线连接的多个无线测温传感器;所述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MCUⅠ、无线接收模块、无线通信天线;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采用跳频方式被设置为多个接收频道,每个接收频道包括多个接收地址,所述MCUⅠ用来控制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在每个频道的工作时间,并通过多个接收地址接收多个无线测温传感器传输的数据。>但现有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的固定方式比较简单,均是捆绑在配电柜内,容易晃动,并且在后期进行检修时,拆卸也较为困难,为检修人员的工作带来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通过设置的夹持机构,仅需要下拉下夹持板,使上夹持板与下夹持板间的间距增加,从而便于卡在配电柜的内壁上,使背板上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配电柜的内部,再撤销拉力,这样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定位板向上运动,即使得限位柱上移,限位柱带动连接板与伸缩板移动,最后使下夹持板夹在配电柜的内壁下部,从而完成固定,操作简便的优点,解决了但现有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的固定方式比较简单,均是捆绑在配电柜内,容易晃动,并且在后期进行检修时,拆卸也较为困难,为检修人员的工作带来了难度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设有监测输送机构,所述监测输送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侧延伸出壳体,且另一侧连接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所述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的一侧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壳体且端头延伸至壳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背板,所述背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远离背板的一侧设有卡盖,所述卡盖的边沿设置有卡扣,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持板,所述上夹持板的底部与壳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下夹持板,所述下夹持板的顶端一侧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上部延伸至壳体内部且端头固定有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均贯穿固定板并延伸至固定板的上部,且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背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侧的限位柱外壁上均套设有弹簧,且所述限位柱的上部设有定位板,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板、定位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均固定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套设在限位柱的外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中部设置有通口,所述伸缩板穿过通口并与下夹持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持板、下夹持板均呈向壳体的一侧倾斜设置,且所述上夹持板、下夹持板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垫,所述夹持垫上均匀布置有多个棱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夹持机构,在对无线测温装置进行固定时,仅需要下拉下夹持板,使上夹持板与下夹持板间的间距增加,从而便于卡在配电柜的内壁上,使背板上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配电柜的内部,再撤销拉力,这样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定位板向上运动,即使得限位柱上移,限位柱带动连接板与伸缩板移动,最后使下夹持板夹在配电柜的内壁下部,从而完成固定,操作简便,并且在上夹持板与下夹持板上设置的夹持垫能够减小下夹持板收缩时的碰撞力,其次布置的棱条能够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无线测温装置的摩擦力,提高稳固性;2、温度传感器监测配电柜内部温度,所测量的数据通过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发送至外部设备,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很好监测配电柜内部的温度,在进行检修可以通过拆卸卡盖进行内部检修,从而便于检修,提高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夹持固定时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中固定板与限位柱的正面连接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夹持张开时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壳体、2-背板、3-温度传感器、4-夹持机构、5-上夹持板、6-下夹持板、7-伸缩板、8-连接板、9-固定板、10-限位柱、11-弹簧、12-定位板、13-定位套、14-缓冲套、15-卡盖、16-夹持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一侧设有监测输送机构,监测输送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3与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温度传感器3的一侧延伸出壳体1,且另一侧连接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的一侧设有夹持机构4,夹持机构4的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设有监测输送机构,所述监测输送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侧延伸出壳体,且另一侧连接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所述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的一侧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壳体且端头延伸至壳体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设有监测输送机构,所述监测输送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侧延伸出壳体,且另一侧连接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所述无线测温数据发射装置的一侧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壳体且端头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背板,所述背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背板的一侧设有卡盖,所述卡盖的边沿设置有卡扣,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持板,所述上夹持板的底部与壳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配电柜的无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下夹持板,所述下夹持板的顶端一侧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上部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招理春车鸿杰孙豪豪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鼎典创造体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