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中杰专利>正文

一种空调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11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外壳、风扇、第一水槽和多个可吸水的蒸发片,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和蒸发片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多个蒸发片竖向设置,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多个蒸发片间隔设置,且相邻蒸发片的主蒸发面彼此相对,在相邻蒸发片的主蒸发面之间形成有供气流穿过的气流通道,所述风扇用于使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穿过所述气流通道后流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水槽设置于所述多个蒸发片的下方,且所述多个蒸发片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一水槽中;该空调扇具有结构合理,制冷、制热速度快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扇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扇。
技术介绍
空调扇是一种电扇加空调模式的家用电器,兼具送风、制冷、加湿等多功能于一身。其主要以水作为储能介质,例如加入冷水并在风扇的驱动下可送出低于室温的冷风,即,起到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而加入热水后则可送出温暖湿润的暖风,即,起到提高环境温度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扇在使用时存在着蒸发量较小的问题,即制冷或制热速度相对较慢。例如申请号为200620155729.7所公开的塔式水冷空调扇;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水泵将水储水盒内泵出到水帘上,风扇吹过水帘布并将水中热能带出,进而对空气温度进行制冷或制热,而水帘布所能提供的蒸发面积往往有非常有限,因此造成制冷或制热速度相对较慢;其次通过水泵对水帘表面进行淋水也进一步增加了空调扇对电能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冷、制热速度快的空调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扇,其包括外壳、风扇、第一水槽和多个可吸水的蒸发片,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和蒸发片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多个蒸发片竖向设置,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多个蒸发片间隔设置,且相邻蒸发片的主蒸发面彼此相对,在相邻蒸发片的主蒸发面之间形成有多个供气流穿过的气流通道,所述风扇用于使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穿过所述气流通道后流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水槽设置于所述多个蒸发片的下方,且所述多个蒸发片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一水槽中。作为对所述空调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调扇还包括多个隔栅板,所述多个隔栅板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个蒸发片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与多个隔栅板连接,且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多个蒸发片在所述隔栅板上间隔排列。作为对所述空调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调扇还包括冷却组件壳体,所述多个隔栅板和多个蒸发片安装在所述冷却组件壳体中,所述多个隔栅板与所述冷却组件壳体固定连接。作为对所述空调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组件壳体呈倒U形,所述冷却组件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相向设置有多个卡持件,所述隔栅板卡持于所述卡持件中,所述冷却组件壳体的顶部还开设有接水通孔。作为对所述空调扇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蒸发片的底端皆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蒸发片的底端向所述蒸发片的顶部延伸,所述缺口的长度占所述蒸发片长度的10%-80%。作为对所述空调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多个蒸发片平行设置,且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延伸,所述多个气流通道也自所述进风口向出风口延伸。作为对所述空调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蒸发片之间。作为对所述空调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调扇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所述电池和风扇皆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和电池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作为对所述空调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与所述外壳相固定;所述百叶窗包括框体、连杆、拨动叶片和多个从动叶片,所述拨动叶片和多个从动叶片沿框体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所述拨动叶片和多个从动叶片皆与框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位于所述拨动叶片和多个从动叶片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的端侧,且所述连杆与所述拨动叶片和多个从动叶片转动连接。作为对所述空调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调扇还包括第二水槽,所述第二水槽的底部设置有落水孔,所述落水孔位于所述蒸发片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水槽相对,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二水槽加入介质的加注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了多个间隔排列的可吸水蒸发片,且蒸发片的下端部伸入到第一水槽中,其中设置的多个蒸发片有效增加了蒸发面积从而可以有效增加了空调扇在工作时的蒸发量,即提高了空调扇在使用时的制冷或是制热速度;将蒸发片的下端部伸入到第一水槽中可以使蒸发片依靠毛吸原理进行自吸水,从而避免了通过水泵向蒸发片表面淋水而增加空调扇的功耗,同时也减少了空调扇的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空调扇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空调扇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空调扇的纵向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中一种空调扇中格栅板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或销轴固定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扇,其包括外壳1、风扇10、第一水槽20和多个可吸水的蒸发片12,外壳1内设有容置腔27,且外壳1的后面和前面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进风口和出风口皆与容置腔27相连通,风扇10和蒸发片12均设置于容置腔中,多个蒸发片12竖向设置,且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在横向方向上,多个蒸发片12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蒸发片12的主蒸发面彼此相对,在相邻蒸发片12的主蒸发面之间形成有多个供气流穿过的气流通道;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设置,多个蒸发片12彼此平行设置,且自进风口向出风口延伸,多个气流通道也自进风口向出风口延伸。其中,主蒸发面是指蒸发片上面积最大的表面,例如,当蒸发片水平摆放时,即为蒸发片的上、下表面。风扇10与外壳1通过螺栓固定,风扇10用于使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穿过由相互间隔的蒸发片12所形成的气流通道后流向出风口,第一水槽20设置于多个蒸发片12的下方,且多个蒸发片12的底端部伸入第一水槽20中。设置的多个蒸发片12有效增加了蒸发面积从而可以有效增加了空调扇在工作时的蒸发量,即提高了空调扇在使用时的制冷或是制热速度;将蒸发片12的下端部伸入到第一水槽20中可以使蒸发片12依靠毛吸原理进行自吸水,从而避免了通过水泵向蒸发片12表面淋水而增加空调扇的对电能的消耗。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空调扇还包括多个隔栅板13,多个隔栅板13沿外壳1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个蒸发片12沿外壳1的高度方向与多个隔栅板13连接,且在横向方向上,多个蒸发片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风扇、第一水槽和多个可吸水的蒸发片,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和蒸发片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多个蒸发片竖向设置,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多个蒸发片间隔设置,且相邻蒸发片的主蒸发面彼此相对,在相邻蒸发片的主蒸发面之间形成有供气流穿过的气流通道,所述风扇用于使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穿过所述气流通道后流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水槽设置于所述多个蒸发片的下方,且所述多个蒸发片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一水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风扇、第一水槽和多个可吸水的蒸发片,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和蒸发片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多个蒸发片竖向设置,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多个蒸发片间隔设置,且相邻蒸发片的主蒸发面彼此相对,在相邻蒸发片的主蒸发面之间形成有供气流穿过的气流通道,所述风扇用于使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穿过所述气流通道后流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水槽设置于所述多个蒸发片的下方,且所述多个蒸发片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一水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扇还包括多个隔栅板,所述多个隔栅板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个蒸发片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与多个隔栅板连接,且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多个蒸发片在所述隔栅板上间隔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扇还包括冷却组件壳体,所述多个隔栅板和多个蒸发片安装在所述冷却组件壳体中,所述多个隔栅板与所述冷却组件壳体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壳体呈倒U形,所述冷却组件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相向设置有多个卡持件,所述隔栅板卡持于所述卡持件中,所述冷却组件壳体的顶部还开设有接水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蒸发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闫中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