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和灯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106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和灯具,包括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包括管壳和管壳一端的出光口玻璃,出光口玻璃向管壳内部凹陷形成凹槽;还包括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第一基底,所述第一基底表面设置有荧光材料;还包括漫散射片,漫散射片覆盖在荧光材料表面,荧光材料和漫散射片之间有空气隙,所述漫散射片包括透明的第二基底和第二基底靠近荧光材料一面设置的第一散射层,所述第一基底远离荧光材料的一面嵌入凹槽内,第一基底与出光口玻璃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增加漫散射片来控制由该激光发光装置出射光的色温,控制色温的方法更简单,可靠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和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以及利用该激光发光装置发光的灯具。
技术介绍
激光用于照明和显示属于新兴的行业,在照明领域,白光LED为代表的半导体照明技术以其高效节能、超长寿命、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成为目前照明领域的主要光源。然而,蓝光LED芯片具有效率骤降的特点。因此大流明、高功率白光照明器件只能通过增加LED的数量来实现。白激光照明为了弥补白光LED在超大功率超高亮度照明领域的需求而开发,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白激光照明装置应用在激光照明领域同样具有诸多困难,例如,现有的控制激光发光装置色温的方法是通过控制荧光材料的厚度来控制色温,例如想获得色温低的出射光,通过增加荧光材料的厚度来实现;想获得色温高的出射光通过减小荧光材料的厚度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出射光的色温,但是,通过控制荧光材料厚度来控制出射光的色温会有诸多缺点,例如,荧光材料过厚,造成出射光发光面积过大,中心光强降低、发光边界模糊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包括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包括管壳和管壳一端的出光口玻璃,出光口玻璃向管壳内部凹陷形成凹槽;还包括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第一基底,所述第一基底表面设置有荧光材料;还包括漫散射片,漫散射片覆盖在荧光材料表面,荧光材料和漫散射片之间有空气隙,所述漫散射片包括透明的第二基底和第二基底靠近荧光材料一面设置的第一散射层,所述第一基底远离荧光材料的一面嵌入凹槽内,第一基底与出光口玻璃之间设置有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基底靠近出光口玻璃的一面设置粗糙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基底靠近荧光材料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粗糙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基底远离荧光材料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散射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由第一基底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波长转换装置所发出混合光的色温为A;所述荧光片被激光二极管所发出的激光单独激发所发出混合光的色温为B,所述B>A。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主壳体和定位底座,所述定位底座包括一个安装定位面,管壳远离出光口玻璃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定位面上,定位底座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管壳的外径,所述主壳体包括激光安装腔体,所述主壳体设置有激光安装腔体的一端包括端部外缘,激光安装腔体内径大于管壳的外径,并且小于定位底座的外轮廓尺寸,端部外缘贴在安装定位面上,管壳伸入激光安装腔体内,所述安装定位面与端部外缘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光孔,波长转换装置覆盖在通光孔靠近出光口玻璃的一端,漫散射片远离荧光材料的一面粘接在固定板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通光孔与波长转换装置之间或设置在荧光材料与第一散射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基底与荧光材料之间还包括反射荧光透射激光的光学薄膜,光学薄膜镀在第一基底覆盖荧光材料的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散射层与第二散射层均为若干白色颗粒组成。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通过增加漫散射片来控制由该激光发光装置出射光的色温,控制色温的方法更简单,可靠性更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剖视图。图4是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的仰视图。图5是波长转换装置与漫散射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4所示,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包括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包括管壳102和管壳102一端的出光口玻璃105,出光口玻璃105向管壳102内部凹陷形成凹槽。还包括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第一基底108,为了提高激光发光装置的照明效果,荧光材料109均匀覆盖在第一基底108上。此时,出射光的颜色更均匀,照明效果更好。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第一基底108对整个激光发光装置尤为重要,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底108选用蓝宝石,但是第一基底108的材料不限于蓝宝石,透明的、高导热的材料即可。第一基底108采用透明的材料是因为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需要穿过第一基底108,然后激发第一基底108表面覆盖的荧光材料109发出荧光,因此,第一基底108必须是透明的;其次,激光激发荧光材料109产生荧光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对荧光材料109的使用寿命和荧光的转化率影响比较大,为了保护荧光材料109,第一基底108必须具有导热的能力。在本专利中,为了控制激光发光装置出射光的色温,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一个覆盖在荧光材料109表面的漫散射片,漫散射片包括透明的第二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10靠近荧光材料109一面设置的第一散射层111,第一散射层111为透射式散射层,第一散射层111散射荧光材料109出射光的同时,反射荧光材料109出射光,荧光材料109出射光最终由第一散射层111出射,然后穿过第二基底110出射。荧光材料109出射的光包括激光与荧光组成的混合光,第一散射层111会反射部分激光重新返回到荧光材料109内重新激发荧光材料109产生荧光,从而改变最终出射的激光与荧光的能量比,进而改变色温。因此通过控制第一散射层111的厚度即可控制由第二基底110出射光的色温。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第二基底110采用蓝宝石,但是第二基底110的材料不限于蓝宝石,第二基底110为透明的材料即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第一散射层111为若干白色颗粒组成,白色颗粒起到散射和反射的效果。增加漫散射片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激光发光装置的色温,如果荧光材料109与漫散射片之间粘接在一起,相当于漫散射片与荧光材料109组成了一个整体,荧光材料109出射的光由漫散射片出射到空气中。此时,相当于由折射率大的材料入射到折射率小的材料中,此时大部分光在漫散射片内发生全反射,只有小部分可以出射到空气中。因此,本实施例中给出了,荧光材料109和漫散射片之间设置有空气隙的一种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避免激光与荧光在漫散射片内发生全反射从而提高了光出射效率。穿过出光口玻璃105发出的激光包括一个快轴和一个慢轴,激光在快轴方向的发光角度大于该激光在慢轴方向上的发光角度。所以穿过出光口玻璃105发出的激光在近场和远场形成的光点大小不同,激光在近场形成的光点小于远场形成的光点。因此,为了减小激光在荧光片上的发光点大小,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基底108远离荧光材料109的一面嵌入到出光口玻璃105向管壳102内凹形成的凹槽中。上述技术方案记载的是第一基底1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包括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包括管壳和管壳一端的出光口玻璃,出光口玻璃向管壳内部凹陷形成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第一基底,所述第一基底表面设置有荧光材料,还包括漫散射片,漫散射片覆盖在荧光材料表面,荧光材料和漫散射片之间有空气隙,所述漫散射片包括透明的第二基底和第二基底靠近荧光材料一面设置的第一散射层,所述第一基底远离荧光材料的一面嵌入凹槽内,第一基底与出光口玻璃之间设置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包括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包括管壳和管壳一端的出光口玻璃,出光口玻璃向管壳内部凹陷形成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第一基底,所述第一基底表面设置有荧光材料,还包括漫散射片,漫散射片覆盖在荧光材料表面,荧光材料和漫散射片之间有空气隙,所述漫散射片包括透明的第二基底和第二基底靠近荧光材料一面设置的第一散射层,所述第一基底远离荧光材料的一面嵌入凹槽内,第一基底与出光口玻璃之间设置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嵌入凹槽内的一面设置粗糙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荧光材料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粗糙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远离荧光材料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散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可控的激光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由第一基底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波长转换装置所发出混合光的色温为A;不包括漫散射片的波长转换装置被激光二极管所发出的激光单独激发所发出混合光的色温为B,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湖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