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超然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01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排水阀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包括两组连接管,两组所述连接管相向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锥形管,两组所述锥形管对称分布,两组所述锥形管相向的一端分别与限流管的两端连通,所述限流管内中部设置有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外侧设置有一级限流环,所述一级限流环的外侧设置有二级限流环。该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通过一级限流环、二级限流环、三级限流环和中心板的配合,以及引导杆、引导座、吸附板和滑轨的配合,使得阀门较易于对流量进行控制,且避免了水流对流量控制精确性的影响,通过吸附板与引导杆的配合,方便了使用者对流量进行调节,且提高了阀门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
本技术涉及排水阀门
,具体为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
技术介绍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液体不同流量大小调节,需要阀门的阀板呈现不同的开闭状态,目前的截止阀和蝶阀均无法较好的实现流量大小的精确控制。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848450U提出了一种截流式阀门,包括阀门主体、分流板、阀板、凸起块、弹簧、调节螺栓、螺杆和手轮,所述阀门主体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凸起块一体成型于阀门主体的外壁上,所述凸起块与阀门主体之间贯穿开设有容置腔,所述阀板下端通过密封圈密封安装在容置腔内,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容置腔外端,所述弹簧置于容置腔内,并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作用在阀板和调节螺栓上,所述分流板一体成型设置于阀门主体的内壁上,并且所述分流板对称设置在阀板的两侧,所述螺杆通过螺纹结构密封安装在阀门主体上,所述螺杆的上端与手轮相连接,所述螺杆的下端与阀板相接触,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螺杆转动带动阀板移动,实现对液体流量的精确截流控制,但是该种截流式阀门中弹簧在长时间浸泡后容易生锈或产生形变,进而影响装置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解决了目前的截止阀和蝶阀均无法较好的实现流量大小的精确控制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包括两组连接管,两组所述连接管相向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锥形管,两组所述锥形管对称分布,两组所述锥形管相向的一端分别与限流管的两端连通,所述限流管内中部设置有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外侧设置有一级限流环,所述一级限流环的外侧设置有二级限流环,所述二级限流环的外侧设置有三级限流环,所述中心板的外侧壁、一级限流环的外侧壁、二级限流环的外侧壁和三级限流环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杆,与所述中心板相连接的引导杆朝向限流管内侧壁的一端与限流管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引导杆中每两组相邻引导杆均间隔90°,分别与一级限流环、二级限流环和三级限流环连接的三组引导杆朝向限流管的一端均与引导槽滑动连接,所述引导槽开设于引导座中部,所述引导座固定连接于限流管的外侧壁上,所述引导座远离限流管的一侧卡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吸附板的中部相接触,所述吸附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滑槽滑动连接,相邻两组所述滑槽分别开设于滑轨两侧的中部,所述滑轨位于引导座的外侧,所述滑轨靠近限流管的一侧与限流管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一级限流环、二级限流环和三级限流环的截面形状均为圆环形,且一级限流环的内径等于中心板的直径,二级限流环的内径等于一级限流环的外径,三级限流环的内径等于二级限流环的外径,三级限流环的外径等于限流管的内径,所述中心板与一级限流环长度之差、一级限流环与二级限流环长度之差和二级限流环与三级限流环长度之差均为中心板的壁厚。优选的,所述三组所述引导座的长度分别与一级限流环、二级限流环和三级限流环的长度相适配,三组滑轨的长度分别与位于其底部的引导座长度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吸附板朝向限流管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强磁铁块,所述引导杆为碳钢杆,且引导杆的外表面设置有防锈镀层。优选的,所述引导座和盖板的材质均为塑料,且盖板的厚度为一毫米至两毫米。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锥形管和限流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涂层。(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通过一级限流环、二级限流环、三级限流环和中心板的配合,以及引导杆、引导座、吸附板和滑轨的配合,使得阀门较易于对流量进行控制,且避免了水流对流量控制精确性的影响,通过吸附板与引导杆的配合,方便了使用者对流量进行调节,且提高了阀门的密封性。2、该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通过盖板和引导座与吸附板的配合,避免了引导座和盖板对引导杆的移动产生干涉,且使得吸附板对引导杆的吸合较为稳定,通过限流管和锥形管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涂层,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限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管;2、锥形管;3、限流管;4、中心板;5、一级限流环;6、二级限流环;7、三级限流环;8、引导杆;9、引导槽;10、引导座;11、盖板;12、吸附板;13、滑槽;14、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包括两组连接管1,两组连接管1相向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锥形管2,两组锥形管2对称分布,两组锥形管2相向的一端分别与限流管3的两端连通,限流管3内中部设置有中心板4,中心板4的外侧设置有一级限流环5,一级限流环5的外侧设置有二级限流环6,二级限流环6的外侧设置有三级限流环7,中心板4的外侧壁、一级限流环5的外侧壁、二级限流环6的外侧壁和三级限流环7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杆8,与中心板4相连接的引导杆8朝向限流管3内侧壁的一端与限流管3固定连接,多组引导杆8中每两组相邻引导杆8均间隔90°,分别与一级限流环5、二级限流环6和三级限流环7连接的三组引导杆8朝向限流管3的一端均与引导槽9滑动连接,引导槽9开设于引导座10中部,引导座10固定连接于限流管3的外侧壁上,引导座10远离限流管3的一侧卡接有盖板11,盖板11与吸附板12的中部相接触,吸附板12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滑槽13滑动连接,相邻两组滑槽分别开设于滑轨14两侧的中部,滑轨14位于引导座10的外侧,滑轨14靠近限流管3的一侧与限流管3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一级限流环5、二级限流环6、三级限流环7和中心板4的配合,以及引导杆8、引导座10、吸附板12和滑轨14的配合,使得阀门较易于对流量进行控制,且避免了水流对流量控制精确性的影响。具体的,为了对流量进行精确控制,一级限流环5、二级限流环6和三级限流环7的截面形状均为圆环形,且一级限流环5的内径等于中心板4的直径,二级限流环6的内径等于一级限流环5的外径,三级限流环7的内径等于二级限流环6的外径,三级限流环7的外径等于限流管3的内径,中心板4与一级限流环5长度之差、一级限流环5与二级限流环6长度之差和二级限流环6与三级限流环7长度之差均为中心板4的壁厚,三组引导座10的长度分别与一级限流环5、二级限流环6和三级限流环7的长度相适配,三组滑轨14的长度分别与位于其底部的引导座10长度相适配,仅移动三级限流环7并使得三级限流环7与二级限流环6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包括两组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接管(1)相向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锥形管(2),两组所述锥形管(2)对称分布,两组所述锥形管(2)相向的一端分别与限流管(3)的两端连通,所述限流管(3)内中部设置有中心板(4),所述中心板(4)的外侧设置有一级限流环(5),所述一级限流环(5)的外侧设置有二级限流环(6),所述二级限流环(6)的外侧设置有三级限流环(7),所述中心板(4)的外侧壁、一级限流环(5)的外侧壁、二级限流环(6)的外侧壁和三级限流环(7)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杆(8),与所述中心板(4)相连接的引导杆(8)朝向限流管(3)内侧壁的一端与限流管(3)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引导杆(8)中每两组相邻引导杆(8)均间隔90°,分别与一级限流环(5)、二级限流环(6)和三级限流环(7)连接的三组引导杆(8)朝向限流管(3)的一端均与引导槽(9)滑动连接,所述引导槽(9)开设于引导座(10)中部,所述引导座(10)固定连接于限流管(3)的外侧壁上,所述引导座(10)远离限流管(3)的一侧卡接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与吸附板(12)的中部相接触,所述吸附板(12)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滑槽(13)滑动连接,相邻两组所述滑槽分别开设于滑轨(14)两侧的中部,所述滑轨(14)位于引导座(10)的外侧,所述滑轨(14)靠近限流管(3)的一侧与限流管(3)外表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控制流量的截流阀门,包括两组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接管(1)相向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锥形管(2),两组所述锥形管(2)对称分布,两组所述锥形管(2)相向的一端分别与限流管(3)的两端连通,所述限流管(3)内中部设置有中心板(4),所述中心板(4)的外侧设置有一级限流环(5),所述一级限流环(5)的外侧设置有二级限流环(6),所述二级限流环(6)的外侧设置有三级限流环(7),所述中心板(4)的外侧壁、一级限流环(5)的外侧壁、二级限流环(6)的外侧壁和三级限流环(7)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杆(8),与所述中心板(4)相连接的引导杆(8)朝向限流管(3)内侧壁的一端与限流管(3)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引导杆(8)中每两组相邻引导杆(8)均间隔90°,分别与一级限流环(5)、二级限流环(6)和三级限流环(7)连接的三组引导杆(8)朝向限流管(3)的一端均与引导槽(9)滑动连接,所述引导槽(9)开设于引导座(10)中部,所述引导座(10)固定连接于限流管(3)的外侧壁上,所述引导座(10)远离限流管(3)的一侧卡接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与吸附板(12)的中部相接触,所述吸附板(12)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滑槽(13)滑动连接,相邻两组所述滑槽分别开设于滑轨(14)两侧的中部,所述滑轨(14)位于引导座(10)的外侧,所述滑轨(14)靠近限流管(3)的一侧与限流管(3)外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然
申请(专利权)人:张超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