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机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59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机封,包括至少一个端面和穿过所述端面且能够自转的转动轴,所述端面和转动轴连接处罩设有防漏罩,所述防漏罩上设置有导液口,所述防漏罩通过导液口连接有负压装置。虽然现有技术中有些密封件的密封效果较好,但是若选择有误或长期使用,仍然会出现漏液现象,所以本申请在端面和转动轴的连接处设置防漏罩,防漏罩和端面之间形成一个集液腔,当液体发生泄漏,就会聚集在集液腔中,由于集液腔通过导液口连接有负压装置,使得集液腔中的液体可以通过导液口离开,避免液体在端面和转动轴连接处大量泄露,影响附近的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机封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防漏机封。
技术介绍
机械密封(mechanicalseal)是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且相对滑动所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在污水处理等领域中,经常会遇到机封,机封泄露可能会对生产产生不利于影响,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所以一种能够减少机封泄露可能、或是说能够在机封发生泄露后仍然不影响设备工作的装置尤其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机封,解决机封一旦泄露,轻则影响工作环境、重则对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机封,包括至少一个端面和穿过所述端面且能够自转的转动轴,所述端面和转动轴连接处罩设有防漏罩,所述防漏罩上设置有导液口,所述防漏罩通过导液口连接有负压装置。作为优选的,所述负压装置包括液流管,沿液体流动的方向,所述液流管内依次设置有缩流段、引流段和稳流段,所述缩流段的内径沿液体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导液口通过连接管与引流段连通。作为优选的,所述缩流段包括设置在液流管内的缩流筒,所述缩流筒进液端的外径与液流管的内径相适配。作为优选的,所述稳流段包括设置在液流管内的稳流筒,所述稳流筒外径与液流管的内径相适配,且所述缩流筒、液流管和稳流筒进液端的侧面围成引流腔,所述连接管通过引流腔与稳流筒内部连通。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漏罩包括罩体和围绕罩体设置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端面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穿过固定孔的固定柱和位于固定孔远离端面一侧的限位件。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柱远离端面的一端沿径向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盲孔内,另一端与限位件固定。作为优选的,固定孔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固定孔均布在连接环上。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远离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受力面、靠近端面的一侧设置有贴合面,所述受力面沿远离盲孔孔底的方向逐渐向端面靠近,所述贴合面与连接环相抵。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环和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贴合面和连接环之间设置有压紧垫,所述压紧垫呈U形,且所述压紧垫的厚度沿远离固定柱的方向逐渐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虽然现有技术中有些密封件的密封效果较好,但是若选择有误或长期使用,仍然会出现漏液现象,所以本申请在端面和转动轴的连接处设置防漏罩,防漏罩和端面之间形成一个集液腔,当液体发生泄漏,就会聚集在集液腔中,由于集液腔通过导液口连接有负压装置,使得集液腔中的液体可以通过导液口离开,避免液体在端面和转动轴连接处大量泄露,影响附近的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液流管中输送液体时,首先经过缩流段,由于缩流段液体通过的截面逐渐减小,使得液体的流速增加,在缩流段出液端的引流段就会产生一个负压,将集液腔内的液体抽到液流管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环和端面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机封,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一个端面1和穿过所述端面1且能够自转的转动轴2,所述端面1和转动轴2连接处罩设有防漏罩3,所述防漏罩3上设置有导液口33,所述防漏罩3通过导液口33连接有负压装置。本申请中的防漏机封包括端面1和转动轴2,可以应用于离心泵、离心机、反应釜和压缩机等设备中,其中的转动轴2可以带动叶轮、搅拌桨等设备,转轴穿过端面1,为了使得转动轴2能够顺利转动,转动轴2和端面1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但是为了减少液体的泄露,转动轴2和端面1之间还要设置必要的密封,密封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有多种,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虽然现有技术中有些密封件的密封效果较好,但是若选择有误或长期使用,仍然会出现漏液现象,所以本申请在端面1和转动轴2的连接处设置防漏罩3,防漏罩3和端面1之间形成一个集液腔,当液体发生泄漏,就会聚集在集液腔中,由于集液腔通过导液口33连接有负压装置,使得集液腔中的液体可以通过导液口33离开,避免液体在端面1和转动轴2连接处大量泄露,影响附近的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本申请为了使得集液腔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排出,导液口33最好是设置在集液腔的最低点。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装置可以包括液流管4,沿液体流动的方向,所述液流管4内依次设置有缩流段41、引流段42和稳流段43,所述缩流段41的内径沿液体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导液口33通过连接管5与引流段42连通。本实施例中,液流管4中输送液体时,首先经过缩流段41,由于缩流段41液体通过的截面逐渐减小,使得液体的流速增加,在缩流段41出液端的引流段42就会产生一个负压,将集液腔内的液体抽到液流管4中。本实施例中的液流管4可以是水管、油管或其他传输液体的管道,其中输送的液体可以是与机封所应用的离心泵、离心机、反应釜和压缩机等设备中存在的组分,这样离心泵、离心机、反应釜和压缩机等设备漏到集液腔中的液体可以通过液流管4重新回到对应的设备中,不会造成原料的浪费,也不会影响设备的工作,同时不会污染正常的工作环境。本实施例中,所述缩流段41可以包括设置在液流管4内的缩流筒411,所述缩流筒411进液端的外径与液流管4的内径相适配。在缩流段41内设置缩流筒411,缩流筒411与液流管4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螺栓、过盈配合等方式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稳流段43包括设置在液流管4内的稳流筒431,所述稳流筒431外径与液流管4的内径相适配,且所述缩流筒411、液流管4和稳流筒431进液端的侧面围成引流腔422,所述连接管5通过引流腔422与稳流筒431内部连通。其中的稳流筒431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稳流段43的内径稍小于液流管4,液体流过的面积不至于突然增加,有利于保持液流管4内液体流动的稳定性。由于缩流筒411的直径逐渐减小,缩流筒411的出液端和液流管4内壁和稳流筒431进液端的侧面之间形成了引流腔422,稳流筒431和缩流筒411之间形成引流腔422的出口,集液腔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引流腔422进入液流管4。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罩3包括罩体31和围绕罩体31设置的连接环32,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环32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端面1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穿过固定孔的固定柱11和位于固定孔远离端面1一侧的限位件12。其中的罩体31和连接环32为一体成型结构,限位件12和固定柱11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限位件12和固定柱11为螺栓,所述端面1上设置有能够与螺栓固定连接的螺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11远离端面1的一端沿径向设置有盲孔13,所述盲孔13内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机封,包括至少一个端面(1)和穿过所述端面(1)且能够自转的转动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1)和转动轴(2)连接处罩设有防漏罩(3),所述防漏罩(3)上设置有导液口(33),所述防漏罩(3)通过导液口(33)连接有负压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机封,包括至少一个端面(1)和穿过所述端面(1)且能够自转的转动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1)和转动轴(2)连接处罩设有防漏罩(3),所述防漏罩(3)上设置有导液口(33),所述防漏罩(3)通过导液口(33)连接有负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机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装置包括液流管(4),沿液体流动的方向,所述液流管(4)内依次设置有缩流段(41)、引流段(42)和稳流段(43),所述缩流段(41)的内径沿液体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导液口(33)通过连接管(5)与引流段(4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机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流段(41)包括设置在液流管(4)内的缩流筒(411),所述缩流筒(411)进液端的外径与液流管(4)的内径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机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段(43)包括设置在液流管(4)内的稳流筒(431),所述稳流筒(431)外径与液流管(4)的内径相适配,且所述缩流筒(411)、液流管(4)和稳流筒(431)进液端的侧面围成引流腔(422),所述连接管(5)通过引流腔(422)与稳流筒(431)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波廖泽均钟平杜勇汪平杨帅
申请(专利权)人:怡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