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1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3
一种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内设预留插筋,预留插筋两侧设若干组L形植筋,每组L形植筋由分布于预留插筋两侧的a肢和b两肢组成,所述a肢和b两肢的一端植入管片内,另一端相对设置形成搭接,所述a肢和b两肢端部焊接成C形钢筋以环抱预留插筋;若干组L形植筋中最顶部一组水平设置,其余各组均垂直于管片植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了以往施工中竖向构件主筋铅垂植入管片的连接方式,扩大了植筋的间隔面积,避免了因竖向构件植筋密集对管片造成过度损伤的问题;便于主筋精确定位、调整,可配合灌浆套筒工艺满足上部车道结构预制拼装需求,解决了以往竖向构件铅垂植入管片工艺时无法预制拼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
本技术属于盾构隧道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盾构隧道技术已成为我国重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隧道内部结构预制化也已成为盾构隧道建设的一大趋势。然而由于双层盾构隧道竖向承重构件需对管片进行大量、密集的铅垂植筋,一方面对管片造成较大损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施工速度;同时因竖向构件5的主筋铅垂植筋6,不便定位、调整,导致竖向构件的预制化拼装较为困难;且植筋主要分布于竖向构件底部,但由于基座较大,上部大范围内基座与管片连接较弱,基座与管片上部连接处容易脱离、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取消竖向构件铅垂植筋工艺,减小对管片结构的破坏,可实现竖向构件预制拼装、提升施工效率,并使基于与管片连接更牢固、可靠。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内设预留插筋,预留插筋两侧设若干组L形植筋,每组L形植筋由分布于预留插筋两侧的a肢和b两肢组成,所述a肢和b两肢的一端植入管片内,另一端相对设置形成搭接,所述a肢和b两肢端部焊接成C形钢筋以环抱预留插筋;若干组L形植筋中最顶部一组水平设置,其余各组均垂直于管片植入。进一步的,预留插筋两侧设4~8组L形植筋。进一步的,所述两组相邻L型植筋的间距为150~400mm,植入管片深度为150~400mm。进一步的,所述预留插筋作为竖向预制承重构件竖向连接主筋,其在基座内需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伸出基座顶面部分需满足后续预制拼装工艺对预留插筋长度的要求。进一步的,所述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预留插筋定位及调平;B、预留插筋两侧L形植筋施工;C、L形植筋端部焊接成C形钢筋以环抱预留插筋;D、管片内弧面凿毛;E、基座内钢筋绑扎及基座混凝土浇筑。进一步的,步骤B中,预留插筋两侧设若干组L形植筋,每组L形植筋由分布于预留插筋两侧的a肢和b两肢组成,所述a肢和b两肢的一端植入管片内,另一端相对设置,形成搭接;若干组L形植筋中最顶部一组水平设置,其余各组均垂直于管片植入。进一步的,所述L形植筋数量为4~8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方法,一方面通过基座转换,取消了以往施工中竖向构件主筋铅垂植入管片的连接方式,扩大了植筋的间隔面积,避免了因竖向构件植筋密集对管片造成过度损伤的问题;另一方面,采用预留插筋作为竖向构件主筋,仅需在基座内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不植入管片,便于主筋精确定位、调整,可配合灌浆套筒工艺满足上部车道结构预制拼装需求,解决了以往竖向构件铅垂植入管片工艺时无法预制拼装的问题。同时由于基座与管片间植筋均匀分布,且基座顶部设置水平植筋,使基座与管片连接更可靠、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横断面图。图2为本技术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A-A剖面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示意图。图中:1-现浇钢筋混凝土基座;2-管片;3-预留插筋;4-L型植筋;4a-L型植筋a肢;4b-L型植筋b肢;4c-L型植筋端部焊接;5-竖向构件;6-主筋铅垂植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本连接构造由混凝土现浇基座1、管片2、预留插筋3、预留插筋两侧L形植筋4等组成。进一步的,本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方法为:预留插筋3定位及调平;预留插筋3两侧L形植筋4施工;L形植筋4端部焊接成C字形;管片2内弧面凿毛;基座1内钢筋绑扎及基座1混凝土浇筑。进一步的,所述预留插筋3作为竖向预制承重构件竖向连接主筋,其在基座1内需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伸出基座1顶面部分需满足后续预制拼装工艺对预留插筋长度的要求,预留插筋3底部不插入管片2,与管片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L形植筋4数量为4~8组,每组由分布于预留插筋两侧的L型植筋a肢4a、L型植筋b肢4b两肢组成,最顶部一组水平设置,其余各组均垂直于管片植入;L型植筋a肢4a、L型植筋b肢4b两肢需形成搭接,在基座浇筑之前需进行端部焊接4c,形成C形钢筋以环抱预留插筋。进一步的,所述两组相邻L型植筋在植入管片处的间距为150~400mm,植入管片深度为150~400mm。本技术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技术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内设预留插筋,预留插筋两侧设若干组L形植筋,每组L形植筋由分布于预留插筋两侧的a肢和b两肢组成,所述a肢和b两肢的一端植入管片内,另一端相对设置形成搭接,所述a肢和b两肢端部焊接成C形钢筋以环抱预留插筋;若干组L形植筋中最顶部一组水平设置,其余各组均垂直于管片植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与管片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盾构隧道内现浇基座内设预留插筋,预留插筋两侧设若干组L形植筋,每组L形植筋由分布于预留插筋两侧的a肢和b两肢组成,所述a肢和b两肢的一端植入管片内,另一端相对设置形成搭接,所述a肢和b两肢端部焊接成C形钢筋以环抱预留插筋;若干组L形植筋中最顶部一组水平设置,其余各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竹茵孙巍高卫平由广明刘念张亚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