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水除臭马桶,包括马桶本体,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便池,马桶本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马桶本体内的下部空间设置有集便器,集便器上部开口,底部设有第一排便口;集便器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集便器位于第一位置时,集便器的空间与便池的空间相通;集便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集便器底部的第一排便口与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相通;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中围绕便池设置有抽气腔,抽气腔通过管道连接到抽气装置的吸气口,抽气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或连通到室内通风管道。抽气装置将马桶内部的臭味抽送到外部的排气管中,减少了臭味外逸的可能,实现除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水除臭马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卫生洁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节水除臭马桶。
技术介绍
马桶虽然具有使用方便、干净卫生等优点,但是由于马桶安装于室内也存在有害、有异味的气体不易逸散的缺点,影响使用的舒适度,甚至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节水又能除臭的马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水除臭马桶,节水除臭马桶,包括马桶本体,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便池,所述马桶本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下部空间设置有集便器,所述集便器上部开口,底部设有第一排便口;所述集便器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集便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集便器的空间与所述便池的空间相通;所述集便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集便器底部的第一排便口与所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相通;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对应所述便池底部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集便器的顶部贴合所述隔板设置;所述集便器的顶部与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中围绕所述便池设置有抽气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将所述抽气腔与马桶本体内的下部空间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气腔通过管道连接到抽气装置的吸气口,所述抽气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或连接到墙体内排风管道内。进一步,所述抽气装置为可调节功率的管道风机,所述抽气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进一步,所述集便器的容积小于所述便池的容积,所述集便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与便池空间始终处于隔离状态。进一步,所述集便器顶部朝向第一位置的一侧延伸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长度满足当所述集便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板可遮挡住所述便池底的开口。进一步,所述集便器底部设置在滑板上;所述滑板下方设置有滑轨,所述滑板可在所述滑轨上滑动,所述滑板与滑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滑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排便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排便口,所述滑轨上对应所述排污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排便口。进一步,所述滑轨上表面设置有纵向的限位槽,所述滑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进一步,所述马桶本体内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在检测到所述集便器运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输出信号给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集便器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驱动装置为丝杠,所述丝杠设于所述安装座并与安装座螺纹配合;所述丝杠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马桶本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检修口。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在现有的马桶便池下方设置了一个可移动的集便器,在使用时,使集便器移动到第一位置,此时,集便器的空间与便池的空间通过便池底部的开口相通,排泄物落入便池后接着便落入集便器,便池内基本不会存留排泄物,即使存留部分排泄物,用少量的水即可冲洗干净。使用完毕后,驱动集便器移动到第二位置,然后打开集便器底部排便口上的排便阀,将排泄物排入下水道,实现节水的目的。除了节水外,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无论集便器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下水道与便池空间之间都不连通,可以有效避免下水道中的气味进入室内。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中围绕便池设置有抽气腔,在隔板上设置有将抽气腔与马桶本体内的下部空间连通的抽气孔;抽气腔通过管道连接到抽气装置的吸气口,抽气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或连通到马桶本体外。在使用除臭马桶时,抽气装置将马桶内部的臭味抽送到外部的排气管中,减少了臭味外逸的可能,实现除臭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A-A向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第二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图7是沿图4中B-B向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第三实施例的集便器底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一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中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图11是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第四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马桶本体,2、便池的空间,3、便池,4、隔板,5、第一位置传感器,6、集便器,7、第一排便口,8、第二排便口,9、滑轨,10、第三排便口,11、排污口,12、滑板,13、齿轮,14、电动水阀,15、水箱,16、人体传感器,17、水管,18、密封垫,19、冲水孔,20、马桶盖锁定装置,21、底板,22、开口,23、第二位置传感器,24、电磁阀,25、丝杠,26、驱动电机,27、导轨,28、安装座,29、开合板,30、检修口,31、抽气腔,32、管道,33、抽气装置,34、挡板,35、喷水口,36、排水孔,37、抽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节水除臭马桶的一实施例,包括马桶本体1,马桶本体1内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其中上部空间设置有便池3,马桶本体1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1,该排污口11在马桶安装完毕后与下水道相通。马桶本体1内的下部空间设置有集便器6,集便器6上部开口,底部设有第一排便口7;集便器6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集便器6位于第一位置时,集便器6的空间与便池的空间2相通;集便器6位于第二位置时,集便器6底部的第一排便口7与马桶本体1底部的排污口11相通。优选地,在马桶本体1内的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之间设置有隔板4,隔板4对应便池3底部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集便器6的顶部贴合隔板4设置。集便器6的顶部与隔板4之间优选设置有密封垫18,以实现更好的密封,防止集便器周围空间中的气体进入集便器内的空间,进而通过便池底部的开口进入室内。马桶本体1内的上部空间中围绕便池设置有抽气腔31,隔板上设置有将所述抽气腔与马桶本体内的下部空间连通的抽气孔37;抽气腔通过管道32连接到抽气装置33的吸气口,抽气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如图1和图2所示)或连通到室内通风管道(如图11所示)。抽气装置33为可调节功率的管道风机,抽气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集便器6在驱动装置驱动下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如图1所示,集便器6的空间与便池的空间2之间通过便池底部的开口22相通,马桶处于可用状态。使用者将大便或小便排泄到便池后,排泄物接着便会从便池底部的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节水除臭马桶,包括马桶本体,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便池,所述马桶本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下部空间设置有集便器,所述集便器上部开口,底部设有第一排便口;所述集便器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集便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集便器的空间与所述便池的空间相通;所述集便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集便器底部的第一排便口与所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相通;/n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对应所述便池底部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集便器的顶部贴合所述隔板设置;/n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中围绕所述便池设置有抽气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将所述抽气腔与马桶本体内的下部空间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气腔通过管道连接到抽气装置的吸气口,所述抽气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或连接到墙体内排风管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节水除臭马桶,包括马桶本体,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便池,所述马桶本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下部空间设置有集便器,所述集便器上部开口,底部设有第一排便口;所述集便器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集便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集便器的空间与所述便池的空间相通;所述集便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集便器底部的第一排便口与所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相通;
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对应所述便池底部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集便器的顶部贴合所述隔板设置;
所述马桶本体内的上部空间中围绕所述便池设置有抽气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将所述抽气腔与马桶本体内的下部空间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气腔通过管道连接到抽气装置的吸气口,所述抽气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或连接到墙体内排风管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除臭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为可调节风速或风量的管道风机,所述抽气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除臭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除臭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便器的容积小于所述便池的容积,所述集便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马桶本体底部的排污口与便池空间始终处于隔离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广民,郑金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更美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