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流道重金属去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066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流道重金属去除系统,该系统的主体为一长方体池体结构,池体内部分隔为一体化平行流道和沉淀池(3),沿进水方向上依次为一体化平行流道和沉淀池(3),一体化流道由所属池体内设置的隔板(2)交错将池体隔开形成,形成S型流道,一体化流道区域设置有多个重金属去除制剂和酸碱调节液的加入口,或通过管道均匀布药的布液管道;所述的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吸泥机(9)用于定期清理淤泥,沉淀池(3)的出水还可以经过填充有零价铁的过滤塔和多介质过滤器进一步过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重金属去除系统是集加药、混合、酸碱调节、凝聚、团聚、重金属捕捉和吸附于一体,多过程协同并进的一体化流道重金属去除系统,能够对多种重金属进行深度去除,结合沉淀、过滤手段能够使水体得到深度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流道重金属去除系统
本技术涉及重金属污水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长距离的一体化流道对污水中重金属成分去除的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水质污染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重金属是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特别是汞、镉、铅、铬、砷等重金属或类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在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或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因此,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重金属对保护水体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吸附法、溶剂萃取法、蒸发浓缩法和生物法等。现有重金属的去除技术都是由多个独立的方形池体通过组合来完成,一般包括加药池、酸碱调节池、单级或多级曝气池、絮凝池、沉淀池等。多池组合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复杂且能耗高。各个池体的功能单一,比如加药池、酸碱调节池、曝气池、絮凝池行使的功能分别为加药、酸碱调节、曝气、絮凝,而重金属的去除过程只集中在边曝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流道重金属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主体为一长方体池体(1),池体(1)内部分隔为一体化平行流道和沉淀池(3),沿进水方向上依次为一体化平行流道和沉淀池(3),一体化流道由所属池体内设置的隔板(2)交错将池体隔开形成,形成S型流道,一体化流道区域设置有多个重金属去除制剂和酸碱调节液的加入口或通过管道均匀布药的布液管道;所述的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吸泥机(9)用于定期清理淤泥;所述重金属去除制剂加入与进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摩尔浓度比为1:1-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流道重金属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主体为一长方体池体(1),池体(1)内部分隔为一体化平行流道和沉淀池(3),沿进水方向上依次为一体化平行流道和沉淀池(3),一体化流道由所属池体内设置的隔板(2)交错将池体隔开形成,形成S型流道,一体化流道区域设置有多个重金属去除制剂和酸碱调节液的加入口或通过管道均匀布药的布液管道;所述的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吸泥机(9)用于定期清理淤泥;所述重金属去除制剂加入与进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摩尔浓度比为1:1-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隔板(2)间的间距为0.1-5.0m,隔板(2)长度为1-200m,流道深度为0.5-5.0m,流道总长度为10-2000m;流道内安装有推流器和布液管道(10),重金属去除制剂和酸碱调节剂通过沿一体化流道底部延伸的布液管道(10)加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流道后1/10至1/4段部分加入助凝剂聚丙烯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3)为斜板沉淀池或折流板沉淀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学军冷思文张翔垣雒晓艳马娜孙悦郑子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