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沟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065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23
本申请涉及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沟渠系统。包括:处理渠,处理渠内部设有种植植物的种植腔,种植腔的第一侧壁设置于靠近农田的一侧,处理渠的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其中,第一侧壁与底壁向农田延伸方向的夹角为45°,第一侧壁的顶部距离种植腔的底壁的距离大于第二侧壁的顶部距离种植腔的底壁的距离;防护层,防护层设置于种植腔的内部,并将种植腔的内壁覆盖;导水渠,导水渠设置于靠近处理渠的一侧,用于将种植腔内的水导出。生态沟渠系统,废水经过种植腔的过滤,由导水渠导出,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废水的处理效率。本申请中的生态沟渠系统,废水经过种植腔的过滤,由导水渠导出,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废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沟渠系统
本申请涉及污染防治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沟渠系统。
技术介绍
多年来,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是我国“三河三湖”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逐渐成为了农村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严重威胁着全国人民饮水安全。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策略主要有源头减量、过程阻断、养分再利用及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四方面。其中生态沟渠系统具有较高的污染去除率及较好的景观效果,已作为过程阻断中的有效技术被广泛运用。但是目前使用的生态拦截沟渠构造复杂,占地面积大,对农业面源废水处理效率低,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态沟渠系统,废水经过种植腔的过滤,由导水渠导出,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废水的处理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态沟渠系统,包括:处理渠,所述处理渠内部设有种植植物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的第一侧壁设置于靠近农田的一侧,所述种植腔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向农田延伸方向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距离所述种植腔的底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距离所述种植腔的底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沟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处理渠,所述处理渠内部设有种植植物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的第一侧壁设置于靠近农田的一侧,所述种植腔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距离所述种植腔的底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距离所述种植腔的底壁的距离,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向农田延伸方向的夹角为45°;/n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设置于所述种植腔的内部,并将所述种植腔的内壁覆盖;/n导水渠,所述导水渠设置于靠近所述处理渠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种植腔内的水导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沟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渠,所述处理渠内部设有种植植物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的第一侧壁设置于靠近农田的一侧,所述种植腔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距离所述种植腔的底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距离所述种植腔的底壁的距离,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向农田延伸方向的夹角为45°;
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设置于所述种植腔的内部,并将所述种植腔的内壁覆盖;
导水渠,所述导水渠设置于靠近所述处理渠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种植腔内的水导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沟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与所述种植腔的底壁的距离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壁的距离相差1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沟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位于第二侧壁与导水渠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阳泽庄凯刘雁丽胡娟赵多头
申请(专利权)人: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