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启桓专利>正文

一种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52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59
为了解决传统密封圈是截面是长方形的密封圈,主要与瓶体的顶面接触密封,密封圈容易变形且易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通过现有干涉配合密封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截面是圆形密封圈,与瓶体的瓶口结构内侧壁上端处接触贴合进行密封,既解决了干涉配合密封效果差的问题,又解决了方形密封圈容易掉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方形密封圈容易扭曲变形的问题,并且针对瓶体口部圆度比较差的状况时,也能很好的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市面上现有的瓶体与瓶盖密封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为当瓶盖是软材质制作时,例如LDPE,HDPE,可以将瓶盖与瓶体做成干涉配合,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另一种为瓶盖是比较硬的材质时,例如不锈钢,铁制材料,或者PP时,瓶盖本身没有弹性,做成干涉配合时,瓶盖与瓶体是无法配合的,这就需要引入密封圈2,然而传统密封圈是截面是长方形的密封圈,主要是和瓶体的顶面密封,密封容易变形且易脱落。采用第一种干涉密封的方案密封效果差,尤其当瓶体圆度比较差时,密封效果会更差;采用第二种截面是长方形的密封圈进行密封时,密封圈固定效果差,如图1和图2所示,密封圈很容易与瓶盖脱落,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密封圈本身受到瓶体开口端的挤压容易产生扭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为了解决传统密封圈是截面是长方形的密封圈,主要与瓶体的顶面接触密封,密封圈容易变形且易脱落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本技术是通过现有干涉配合密封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截面是圆形密封圈,与瓶体的瓶口结构内侧壁上端处接触贴合进行密封,既解决了干涉配合密封效果差的问题,又解决了方形密封圈容易掉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方形密封圈容易扭曲变形的问题,并且针对瓶体口部圆度比较差的状况时,也能很好的密封。一种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包括:瓶盖1、密封圈2和瓶体4,瓶盖1包括:上盖罩体11和防脱落结构12,所述瓶盖1与瓶体4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上盖罩体11内部设置有防脱落结构12,上盖罩体11内侧壁与防脱落结构12外侧壁之间构成容置腔室14,密封圈2位于防脱落结构12外壁与上盖罩体11上内壁的连接处且置于容置腔室14内,密封圈2的横截面为圆形,瓶体4上部设有瓶口结构41,瓶口结构41位于容置腔室14内且瓶口结构41的内壁贴靠于密封圈2外边缘,上盖罩体11可以完全包覆盖瓶口结构41。进一步的,密封圈2的内侧直径比防脱落结构12外侧壁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小0~0.5mm,使得密封圈2套接在防脱落结构12上后不会脱落,密封圈2的内侧直径大于防脱落结构12外侧壁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容易脱落,密封圈2的内侧直径太小于防脱落结构12外侧壁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又使得密封圈2与防脱落结构12之间不容易组装。进一步的,密封圈2外侧直径比瓶口结构41内侧壁直径大0.3~1.0mm,确保瓶体4结构真圆度比较差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进一步的,防脱落结构12的外侧壁下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倒扣结构13,倒扣量的范围为0.1~0.8mm,确保密封圈2很好组装到防脱落结构12的外侧壁上部与上盖罩体11连接处而且不会脱落。进一步的,瓶体4的瓶口结构41上端部外侧壁设有瓶体外R角43,瓶体4的瓶口结构41上端部内侧壁设有瓶体内R角44,瓶体外R角43和瓶体内R角44的直径大小范围均为0.2~1.0mm,瓶体外R角43确保瓶口结构41不会与上盖罩体11内侧壁接触时产生摩擦而使得上盖罩体11或者瓶口结构41表面划伤,瓶体内R角44确保密封时瓶口结构41不会压坏密封圈2同时可以加大密封的干涉量,这样就可以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这个R角设计不能太大,太大的话密封效果会变差瓶体外R角43和瓶体内R角44的设计也可以起到瓶体4制作时瓶体4不至于由于应力过大而导致开裂,产生缺口等不良状况。进一步的,防脱落结构12的外侧壁与瓶口结构41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值为A,瓶口结构41外侧壁形成的圆度为B,密封圈2的直径为C,密封圈2的直径即为密封圈2横截面圆形的直径,满足C≥A+B时,当瓶体4的瓶口结构41圆度比较差时,密封圈2由于本身的弹性作用,还能起到比较好的密封作用,密封效果同样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密封圈2材质为软性弹性材质,例如固体硅胶、液态硅胶或者软的塑胶等软性弹性材质。进一步的,上盖罩体11侧壁下端面设有撕裂C环5,在瓶盖1与瓶体4组装完成的状态下,撕裂C环5位于瓶口结构41下部的外侧面且撕裂C环5下端部与瓶口结构41和瓶体4连接处相贴靠。进一步的,上盖罩体11内侧壁设有上盖螺纹15,瓶口结构41的外侧壁设有瓶口螺纹42,当拧动瓶盖1时,上盖螺纹15与瓶口螺纹42相配合,使得瓶盖1只能沿瓶体4的轴线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进一步的,上盖罩体11内部还设有干燥剂定位装置3,所述干燥剂定位装置3位于防脱落结构12内侧壁内且与上盖罩体11一体成型,干燥剂定位装置3是配合干燥剂的,干燥剂可以直接与干燥剂定位装置3卡接,对于瓶体4内的水汽直接接触,起到更好的吸湿干燥的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是通过现有干涉配合密封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截面是圆形密封圈2,与瓶体4的瓶口结构41内侧壁上端处接触贴合进行密封,既解决了干涉配合密封效果差的问题,又解决了方形密封圈2容易掉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方形密封圈2容易扭曲变形的问题,并且针对瓶体4口部圆度比较差的状况时,也能很好的密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传统密封效果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传统密封脱落效果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传统密封变形效果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传统密封变形效果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细节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瓶盖1上盖罩体11防脱落结构12倒扣结构13容置腔室14上盖螺纹15密封圈2干燥剂定位装置3瓶体4瓶口结构41瓶口螺纹42瓶体外R角43瓶体内R角44撕裂C环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1: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的细节结构示意图。一种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包括:瓶盖1、密封圈2和瓶体4,瓶盖1包括:上盖罩体11和防脱落结构12,所述瓶盖1与瓶体4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上盖罩体11内部设置有防脱落结构12,上盖罩体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包括:瓶盖(1)、密封圈(2)和瓶体(4),瓶盖(1)包括:上盖罩体(11)和防脱落结构(12),所述瓶盖(1)与瓶体(4)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上盖罩体(11)内部设置有防脱落结构(12),上盖罩体(11)内侧壁与防脱落结构(12)外侧壁之间构成容置腔室(14),密封圈(2)位于防脱落结构(12)外壁与上盖罩体(11)上内壁的连接处且置于容置腔室(14)内,密封圈(2)的横截面为圆形,瓶体(4)上部设有瓶口结构(41),瓶口结构(41)位于容置腔室(14)内且瓶口结构(41)的内壁贴靠于密封圈(2)外边缘,上盖罩体(11)可以完全包覆盖瓶口结构(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包括:瓶盖(1)、密封圈(2)和瓶体(4),瓶盖(1)包括:上盖罩体(11)和防脱落结构(12),所述瓶盖(1)与瓶体(4)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上盖罩体(11)内部设置有防脱落结构(12),上盖罩体(11)内侧壁与防脱落结构(12)外侧壁之间构成容置腔室(14),密封圈(2)位于防脱落结构(12)外壁与上盖罩体(11)上内壁的连接处且置于容置腔室(14)内,密封圈(2)的横截面为圆形,瓶体(4)上部设有瓶口结构(41),瓶口结构(41)位于容置腔室(14)内且瓶口结构(41)的内壁贴靠于密封圈(2)外边缘,上盖罩体(11)可以完全包覆盖瓶口结构(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圈(2)的内侧直径比防脱落结构(12)外侧壁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小0~0.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圈(2)外侧直径比瓶口结构(41)内侧壁直径大0.3~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防脱落结构(12)的外侧壁下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倒扣结构(13),倒扣量的范围为0.1~0.8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与瓶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瓶体(4)的瓶口结构(41)上端部外侧壁设有瓶体外R角(43),瓶体(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启桓
申请(专利权)人:付启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