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金霞专利>正文

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520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包括用于容纳试管的承载座和用于保持试管稳定的夹持器;夹持器由固定在承载座上的至少两个弹片做成,每个弹片由夹持部、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组成;第一引导段一端与夹持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引导段连接;第二引导段远离第一引导段的另一端连接在承载座上;第一引导段远离夹持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承载座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为医疗检测仪器中样本试管传输而设计,解决了试管在线传输的定位问题,对试管兼容性好,避免了放置试管的抓手受力而损坏;设置在下座体底部的RFID标签,能够配合相关读取器,在样本试管传输过程中始终检测试管的位置,定位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被用于输送及转移样本的承载器,尤其涉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中样本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实验室生化、免疫、尿仪等仪器组合的整体流水线上,样本试管需要放入试管支座内在各个样本处理装置之间通过轨道进行转运传输。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08354.1公开了一种试管支座,由保持架主体和试管固定适配器组成,该适配器由多个板簧和螺旋弹簧构成,其存在的不足是板簧结构较复杂,且需要与环形螺旋弹簧配合使其固定试管,且螺旋弹簧容易损坏及脱落,最终导致适配器不能有效的对其试管进行固定;同时该保持架主体内部没有设置高度缓冲件,这就使得对试管的尺寸及放置试管的抓手上下运行精度要求较高,且对放取位置要求较严格,否则试管存在放置不到位或试管在放置时与保持架面硬性接触,导致试管破裂,以及放置试管的抓手在长期受力而损坏,其寿命大大降低,增加了其故障率及维护成本。并且由于保持架主体较长,使得保持架主体会遮挡试管上的条码,容易导致条码读取失败,最终导致测试效率低下。还有的适配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65631.2)采用弹簧钢丝或采用齿形转子的环形齿轮啮合(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80018504.9),其本身结构及其周围元件的结构过于复杂,组装困难,成本较高,损坏或破裂时导致维修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成本低、拆卸维护便捷的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包括用于容纳试管的承载座和用于保持试管稳定的夹持器;所述夹持器由固定在所述承载座上的至少两个弹片做成,每个所述弹片由夹持部、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组成;所述第一引导段一端与所述夹持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段远离所述第一引导段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座上;所述第一引导段远离夹持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承载座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引导段与第一引导段朝向相同的角度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引导段朝向与第一引导段成夹角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引导段与第二引导段弧形过渡连接。所述夹持部包括用于接触夹持试管的夹持面和与夹持面连接的延伸面,所述延伸面朝向远离所述承载座中心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承载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试管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设置有与试管底部形状配合的凹陷部。所述缓冲垫的凹陷部上设置有摩擦面。所述缓冲垫中心具有孔特征,其孔径小于试管直径,与试管底部配合对其进行限位。所述缓冲垫外形为圆形、圆环形或多边形。所述承载座外侧壁具有内凹环槽或外凸圆台体特征,用于试管支座在轨道上传输时的上、下、左、右限位。所述内凹环槽或外凸圆台体上设置有止转平面,用于防止试管支座在轨道上运行时旋转。所述承载座的内部开设有容纳RFID标签的密封腔室,用于保护所述RFID标签和人为更换。本技术专为医疗检测仪器中样本试管传输而设计,其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1、解决了试管在线传输的定位问题;所述底盖和二阶圆台体的下部圆台及上部圆台形成的环槽,使得样本试管在槽形轨道内传输过程中起到上、下、左、右限位作业,大大提高了样本试管在传输时的稳定性和定位准确性。2、对试管兼容性好;适配器由沿环向均布固定在圆环台体上表面的多个弹性卡片组成,能够兼容市场上直径在11-17mm范围内的试管使用。3、设置在下座体台阶孔内的缓冲垫圈,缓解了在放置试管时底与试管底部硬性接触所导致的机械部件受力,提高了稳定性,同时避免了放置试管的抓手受力而损坏。4、设置在下座体底部的RFID标签,能够配合相关读取器,在样本试管传输过程中始终检测试管的位置,定位更加准确。5、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更换及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上座体和适配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下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缓冲垫上设置有凹陷部与试管底部配合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缓冲垫设置有中心孔与试管底部配合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环槽上设置止转的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夹持部第一引导段与第二引导段朝向相同的角度延伸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夹持部第一引导段与第二引导段弧形过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包括用于容纳试管的承载座和用于保持试管稳定的夹持器。承载座由上座体和下座体构成;上座体为容纳试管的圆环台体1,下座体为开设有台阶孔的二阶圆台体;二阶圆台体的上部圆台2直径大于下部圆台3直径,上部圆台2用于试管支座在轨道上传输时的上、下限位。台阶孔的上孔4直径大于下孔5直径,上孔4内设置有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垫圈6,下孔5用于提供容纳缓冲垫圈6在发生变形时的变形量;当然缓冲垫圈6外形可以选择圆形、圆环形或多边形。所述缓冲垫6上设置有与试管底部形状配合的凹陷部,凹陷部上设置有摩擦面,对试管进行定位,防止试管在运行及停止过程中底部错位,如图5所示。当然可缓冲垫6对试管定位也可以是缓冲垫6中心具有孔特征,其孔径小于试管直径,与试管底部配合对其进行限位及缓冲,如图6所示。下座体底部设置有底盖8,底盖8的直径大于二阶圆台体的下部圆台3直径从而形成环槽9,环槽9用于试管支座在轨道上传输时的上、下、左、右限位。下座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容纳RFID标签7的上凹腔室14,底盖8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凹腔室14直径相匹配的凸台10,用于对RFID标签7定位。上座体、下座体和底盖8通过螺钉11连为一体。同时可以拓展在环槽9或底盖8上设置止转的平面19,防止试管支座在轨道上运行时旋转,如图示7。如图1所示,所述夹持器由沿环向均布固定在圆环台体1上表面的弹性卡片组成,每个所述弹片由夹持部13、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组成的支撑段12;所述第一引导段一端与所述夹持部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段远离所述第一引导段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座上;为了延长弹性卡片的寿命,所述第一引导段远离夹持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承载座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为同一段,但也可以扩展为第二引导段朝与第一引导段角度方向延伸设置,如8所示。同样也可以设置为第二引导段15朝向与第一引导段16夹角的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引导段15与第二引导段16弧形过渡连接,如图9所示。如图8所示,夹持部也可包括用于接触夹持试管的夹持面17和与夹持面17连接的延伸面18,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包括用于容纳试管的承载座和用于保持试管稳定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由固定在所述承载座上的至少两个弹片做成,每个所述弹片由夹持部、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组成;所述第一引导段一端与所述夹持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段远离所述第一引导段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座上;所述第一引导段远离夹持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承载座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包括用于容纳试管的承载座和用于保持试管稳定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由固定在所述承载座上的至少两个弹片做成,每个所述弹片由夹持部、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组成;所述第一引导段一端与所述夹持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段远离所述第一引导段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座上;所述第一引导段远离夹持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承载座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段与第一引导段朝向相同的角度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段朝向与第一引导段成夹角的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段与第二引导段弧形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用于接触夹持试管的夹持面和与夹持面连接的延伸面,所述延伸面朝向远离所述承载座中心方向倾斜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用于试管传输的试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上设置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金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