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37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所述的成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在所述的下模的腔内设置一个易于取出和放入的瓣模,所述的瓣模的内型面与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之间的配合面的形状相适应,根据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配合面的凸起在瓣模的内型面上设计一个以上的卡槽,在卡槽内设置用于支撑异形嵌件的支撑块,以解决在压制过程中异形嵌件因受力不均而变形或碎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异形嵌件易从模具中放入或取出;产品压制过程中异形嵌件受力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本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兵器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时候复合材料需要和金属嵌件模压在一起,如何在复合材料内压制嵌件,特别是如何制备带有异形嵌件的复合材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通常已知的现有技术,制造带嵌件的复合材料制品,首先应保证嵌件容易置入模具并易于取出,普通的回旋体嵌件(如圆柱体)在复合材料热压成型时,可以直接放入模具,压制完成后随制品一起取出。如果嵌件为异形嵌件,用常规的压制模具就很难或根本无法将异形嵌件直接放入模具中。另外,如果异形嵌件底部有凸起,为躲开凸起一般要在下模腔内增加凹槽,这就造成异形嵌件和下模的结合面积减小,压制过程中异形嵌件受力不均,易造成异形嵌件变形甚至碎裂。鉴于以上问题,亟待技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带异形嵌件的复合材料制品难以压制的问题;解决压制过程中异形嵌件因受力不均而变形或碎裂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所述的成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在所述的下模的腔内设置一个易于取出和放入的瓣模,所述的瓣模的内型面与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之间的配合面的形状相适应,根据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配合面的凸起在瓣模的内型面上设计一个以上的卡槽,在卡槽内设置用于支撑异形嵌件的支撑块,以解决在压制过程中异形嵌件因受力不均而变形或碎裂的问题。成型模具通过上模和下模的配合,压制出成型的复合材料产品。异形嵌件是要压制的复合材料产品中的一部分,复合材料的主体通过上模成型,通常,异形嵌件设置在下模腔中。优选的,所述的瓣模从中心到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配合面最大外径点的半径方向分开成两瓣以上(两瓣或更多瓣)。优选的,所述瓣模的尺寸及形状结构与异形嵌件和模具配合面的尺寸及形状结构相适应。优选的,瓣模之间通过螺栓和连接销相连。优选的,在瓣模腔内的内型面上依据异形嵌件的外表面形状设置卡槽。优选的,所述的卡槽的方向为从瓣模中心到和成型模具配合的异形嵌件外表面的每一凸起处。优选的,所述的卡槽的宽度略大于异形嵌件的凸起部位的宽度,卡槽的宽度能保证异形嵌件的凸起部位完全落入卡槽内。优选的,在卡槽内设置支撑块,支撑块的上表面与卡槽上方异形嵌件的外表面弧度保持一致并紧密贴合,支撑块放入卡槽后放置平稳、与瓣模合为一体。优选的,所述的支撑块的尺寸略小于卡槽的尺寸,支撑块可以在卡槽内顺利取出或放入。本技术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与普通的成型模具相比的优越性在于:(1)异形嵌件易从模具中放入或取出;(2)产品压制过程中异形嵌件受力均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的瓣模剖视图;图中,1-第一支撑块,2-第二支撑块,3-第三支撑块,4-第四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异形嵌件为一种带尾球体的异形嵌件,这种异形嵌件薄壁、外表面有八个连接座凸起,伸出的两个侧喷管由钼金属做成,材质较脆,易断裂。由于复合材料成型需要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所以成型模具设计时既要考虑压制好绝热层的尾球体便于取出,又要保护壳体和侧喷管。本技术的实施例技术构思是:依据异形嵌件外形设计一在下模腔内可以自由取出和放入的瓣模,所述的瓣模为从中心到两个侧喷管的最大外径点的半径方向分开成两瓣模,两瓣模通过螺栓和连接销相连(也可以采用其它更为合理的连接方式),瓣模内表面依据异形嵌件外表面的形状设计为半球形。在瓣模腔内设置了卡槽,从连接座凸起到瓣模中心有四个卡槽,卡槽宽度要稍大于连接座凸起的宽度。在卡槽内依据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配合面形状及连接座凸起设置了四个有一定弧度的支撑块: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2、第三支撑块3、第四支撑块4,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的瓣模剖视图,支撑块外侧留有放置连接座凸起的空隙,连接座凸起与支撑块紧密吻合,随异形嵌件一起放入瓣模,第一支撑块1和第四支撑块4的外侧和内侧分别与连接座凸起和侧喷管根部紧密贴合。支撑块与异形嵌件外表面紧密贴合,放入瓣模后,异形嵌件外表面与瓣模内表面贴合完好,瓣模恰好完全托住异形嵌件。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两瓣模中的一个瓣模的剖视结构,另一个瓣模的剖视结构结构与图1相同。每个瓣模中均设置四个卡槽、四个支撑块,这样最终压制出外表面有八个连接座凸起的复合材料产品。上述具体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也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所述的成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模的腔内设置一个瓣模,所述的瓣模的内型面与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之间的配合面的形状相适应,根据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配合面的凸起在瓣模的内型面上设计一个以上的卡槽,在卡槽内设置用于支撑异形嵌件的支撑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所述的成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模的腔内设置一个瓣模,所述的瓣模的内型面与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之间的配合面的形状相适应,根据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配合面的凸起在瓣模的内型面上设计一个以上的卡槽,在卡槽内设置用于支撑异形嵌件的支撑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瓣模从中心到异形嵌件和成型模具配合面最大外径点的半径方向分开成两瓣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瓣模的尺寸及形状结构与异形嵌件和模具配合面的尺寸及形状结构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瓣模之间通过螺栓和连接销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瓣模腔内的内型面上依据异形嵌件的外表面形状设置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瓣模式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的方向为从瓣模中心到和成型模具配合的异形嵌件外表面的每一凸起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瓣模式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辉李传校高延杰魏化震张俊华李增翼李锦文徐晓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