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装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25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拆装钳,用于拆装带有孔腔的零件,拆装钳包括:第一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有第一钳头块,第二端形成第一手柄部;与第一钳体铰接的第二钳体,第二钳体与第一钳头块相对的端部设有与第一钳头块相适配的第二钳头块,第二钳头块与第一钳头块对贴后的外轮廓适配于与孔腔的外轮廓;第二钳体与第一手柄部相对的端部形成第二手柄部,且第二手柄部与第一手柄部间留设有调节间距,第二钳体和第一钳体可绕铰接处转动从而可使得第二钳头块和第一钳头块可互靠近而对贴或相互远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拆装快捷的优点,可提高工作效率,可控的拆装力度,能够避免损坏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拆装钳
本技术涉及拆装工具结构领域,特指一种拆装钳。
技术介绍
卡簧钳是一种常用的五金工具,其主要用来拆卸或安装内簧环和外簧环,按照使用功能可以分为内卡簧钳和外卡簧钳两种,内卡簧钳和外卡簧钳的结构相似,均由一对通过中间销轴相互交叉活动连接的钳体组成,其中中间销轴上侧的钳体部分俗称为钳头,中间销轴下侧的钳体部分俗称为钳身(或钳柄),内卡簧钳与外卡簧钳的不同之处是:当合拢两个钳柄时,若两个钳头随着钳柄一起合拢,则称为内卡簧钳,其钳头又称为内卡钳头;若两个钳头随着钳柄的合拢而分开,则称为外卡钳,其钳头又称为外卡钳头。卡簧钳在外形上属于尖嘴钳一类。现有技术中,针对圆孔腔零件,没有专用的拆装工具,只能通过卡簧钳采用敲、扭、拉、掰等原始方法进行拆装,其过程费时费力且不易拆装,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拆装钳,解决现有的圆孔腔零件进行拆装时费时费力、不易拆装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拆装钳,用于拆装带有孔腔的零件,所述拆装钳包括:第一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钳头块,所述第二端形成第一手柄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钳体铰接的第二钳体,所述第二钳体与所述第一钳头块相对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钳头块相适配的第二钳头块,所述第二钳头块与所述第一钳头块对贴后的外轮廓适配于与所述孔腔的外轮廓;所述第二钳体与所述第一手柄部相对的端部形成第二手柄部,且所述第二手柄部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间留设有调节间距,所述第二钳体和所述第一钳体可绕铰接处转动从而可使得所述第二钳头块和所述第一钳头块可互靠近而对贴或相互远离。本技术通过第一钳头块和第二钳头块对贴形成外轮廓适配于空腔的外轮廓的结构,这样第一钳头块和第二钳头块对贴后可伸入到空腔内,进一步施加作用力对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使得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相互靠近,这样第一钳头块和第二钳头块相互远离,进而第一钳头块和第二钳头块顶撑于孔腔的内壁,进而可实现对带有孔腔的零件的安装与拆卸,能够有效解决原始方法存在的费时费力,不易拆装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拆装快捷的优点,可提高工作效率,可控的拆装力度,能够避免损坏零件。本技术的拆装钳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通过销轴铰接,且所述销轴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第一钳头块和所述第二钳头块设置。本技术的拆装钳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钳体上设有一对第一轴板,所述的一对第一轴板上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轴板相适配的第二轴板,所述第二轴板上开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板插入所述的一对第一轴板之间且所述第二轴孔与两个第一轴孔相对齐;所述销轴穿置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且限位于所述第一轴板和所述第二轴板上,从而实现了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通过销轴铰接。本技术的拆装钳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靠近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的铰接处设置,所述复位弹簧施加弹力支撑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而使得所述第一钳头块与所述第二钳头块相贴。本技术的拆装钳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钳头块和所述第二钳头块的外表面设有防滑槽。本技术的拆装钳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钳头块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钳体的端部;所述第二钳头块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钳体的端部。本技术的拆装钳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呈弧形。本技术的拆装钳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钳头块和所述第二钳头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孔腔的深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拆装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拆装钳上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拆装钳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拆装钳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拆装钳,适用于带有孔腔的零件的安装于拆卸,有效的解决了在某些孔腔的操作空间(比如圆孔腔),传统钳子无法操作的问题,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拆装便捷,可提高工作效率,可控的拆装力度,避免了损坏零件。进一步地,在第一钳头块和第二钳头块外表面设置防滑槽,可增加抓力,避免滑脱现象,方便地拆卸带有孔腔的零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拆装钳的结构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拆装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图1中拆装钳上部的放大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拆装钳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拆装钳用于拆装带有孔腔的零件,该拆装钳包括第一钳体20和第二钳体30,第一钳体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该第一端201设有第一钳头块21,第二端202形成第一手柄部22;第二钳体30与第一钳体20铰接,该第二钳体30与第一钳头块21相对的端部设有与第一钳头块21相适配的第二钳头块31,第二钳头块31与第一钳头块21对贴后的外轮廓适配于与孔腔的外轮廓,如此,第一钳头块21和第二钳头块31对贴后可插入到零件的孔腔内。第二钳体30与第一手柄部22相对的端部形成第二手柄部32,且第二手柄部32与第一手柄部22间留设有调节间距220,第二钳体30和第一钳体20可绕铰接处转动从而可使得第二钳头块21和第一钳头块22相互靠近进而对贴或相互远离。调节间距220提供第一手柄部22和第二手柄部32的调节功能,拆装钳的第一手柄部22和第二手柄部32为人手提供握持功能,通过握持可对第一手柄部22和第二手柄部32施加作用力以令第一手柄部22和第二手柄部32相互靠近,进而第一钳体20和第二钳体30绕铰接处转动,第二钳头块31和第一钳头块21相互远离。在使用时,先使第一手柄部22和第二手柄部32相互远离,进而第一钳头块21和第二钳头块31向对贴,而后将第一钳头块21和第二钳头块31插入到零件的空腔内,然后在对第一手柄部22和第二手柄部32施加作用力以令第一手柄部22和第二手柄部32相互靠近,进而第一钳体20和第二钳体30绕铰接处转动,第二钳头块31和第一钳头块21相互远离而顶撑于空腔的内壁,这样利用第二钳头块31和第一钳头块21与空腔的内壁间的抓力,可对零件进行安装或拆卸。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钳体20和第二钳体30通过销轴40较佳,且该销轴40的连接位置靠近第一钳头块21和第二钳头块31设置。进一步地,第一钳体20上设有一对第一轴板23,一对第一轴板23上开设有第一轴孔;第二钳体30上设有与第一轴板23相适配的第二轴板33,第二轴板33上开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板33插入的一对第一轴板23之间且第二轴孔与两个第一轴孔相对齐;销轴40穿置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且限位于第一轴板23和第二轴板33上,从而实现了第一钳体20和第二钳体30通过销轴40铰接。较佳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拆装钳,用于拆装带有孔腔的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钳包括:/n第一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钳头块,所述第二端形成第一手柄部;以及/n与所述第一钳体铰接的第二钳体,所述第二钳体与所述第一钳头块相对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钳头块相适配的第二钳头块,所述第二钳头块与所述第一钳头块对贴后的外轮廓适配于与所述孔腔的外轮廓;所述第二钳体与所述第一手柄部相对的端部形成第二手柄部,且所述第二手柄部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间留设有调节间距,所述第二钳体和所述第一钳体可绕铰接处转动从而可使得所述第二钳头块和所述第一钳头块相互靠近而对贴或相互远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装钳,用于拆装带有孔腔的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钳包括:
第一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钳头块,所述第二端形成第一手柄部;以及
与所述第一钳体铰接的第二钳体,所述第二钳体与所述第一钳头块相对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钳头块相适配的第二钳头块,所述第二钳头块与所述第一钳头块对贴后的外轮廓适配于与所述孔腔的外轮廓;所述第二钳体与所述第一手柄部相对的端部形成第二手柄部,且所述第二手柄部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间留设有调节间距,所述第二钳体和所述第一钳体可绕铰接处转动从而可使得所述第二钳头块和所述第一钳头块相互靠近而对贴或相互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通过销轴铰接,且所述销轴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第一钳头块和所述第二钳头块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上设有一对第一轴板,所述的一对第一轴板上开设有第一轴孔;
所述第二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轴板相适配的第二轴板,所述第二轴板上开设有第二轴孔;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松蔡木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捷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