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胜兰专利>正文

一种双向刻度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90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刻度引流管。它包括引流管,自引流管的两端朝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在引流管的入体端口附近的引流管内壁上设有囊腔,囊腔中充有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引流管的入体端口附近的引流管内壁上上有囊腔,医生在固定引流管的时候,先用线穿过囊腔,囊腔中的气体跑出,这样囊腔就不会阻塞引流管的,给引流造成影响,固定在囊腔上的线在缝合到皮肤上,这样可以避免脱管,从而更好的固定。

A bidirectional scale drainage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刻度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刻度引流管。
技术介绍
腹腔引流管供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一般采用硅橡胶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使用时导管的一端插入到体内或创面的引流部位,另一端在体外可与引流接管等其他体外器械连接,通过体内压力、重力或负压吸引等压力的作用向体外引流。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存在问题:1、传统的引流管只有单向刻度,引流管管体靠近端口的一段设置刻度线,所述刻度的0刻度与引流管管体的断面平齐,引流管管体由硅胶材料制成,刻度只设计到引流管一半,便于医生知晓引流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情况,但不便于护士观察术后引流管是否有脱出或深入,护士只能通过工作经验或者软尺测量来判断引流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情况和是否脱出,若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严重时引发医疗事故。2、医生固定引流管目前是在引流管管体上用线绕一周后,然后再缝到皮肤上,这样不稳定,容易脱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判断引流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情况和是否脱出,稳定的固定,不容易脱管的双向刻度引流管。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的:本技术的双向刻度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自引流管的两端朝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在引流管的入体端口附近的引流管内壁上设有囊腔,囊腔中充有气体。优选,所述的气体为空气。优选,所述的囊腔为2个,相对设置。与传统的引流管相比,设计的双向刻度引流管,便于观察引流管外露多少厘米,并且精确到毫米,是否脱出或深入,拔管后能够轻松判断是否发生引流管断裂残留的现象,操作极为安全和方便,避免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技术在引流管的入体端口附近的引流管内壁上上有囊腔,医生在固定引流管的时候,先用线穿过囊腔,囊腔中的气体跑出,这样囊腔就不会阻塞引流管的,给引流造成影响,固定在囊腔上的线在缝合到皮肤上,这样可以避免脱管,从而更好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向刻度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1、引流管;2、第一刻度线;3、第二刻度线;4、囊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向刻度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自引流管的两端朝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刻度线2和第二刻度线3,在引流管的入体端口附近的引流管内壁上设有囊腔4,囊腔中充有空气。所述的囊腔为2个,相对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刻度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自引流管的两端朝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在引流管的入体端口附近的引流管内壁上设有囊腔,囊腔中充有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刻度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自引流管的两端朝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在引流管的入体端口附近的引流管内壁上设有囊腔,囊腔中充有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胜兰梁艳玉
申请(专利权)人:黄胜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