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990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包括气管套管和雾化面罩,且气管套管另一侧开设有套管罩接口,所述气管套管外侧开设有卡合槽,所述雾化面罩设置于卡合槽外侧,且雾化面罩下端开设有微弧形罩口。该新型雾化接口装置,气管套管为L形结构,使得药罐能够搁放于适当的位置,对于卧床并不能主动配合雾化吸入的患者能在无他人全程陪同的情况下得以持续进行雾化治疗,雾化面罩与患者接触部分,为了使得与颈部皮肤充分贴合,设计为与颈部外观类似的弧形;将有套管罩的一端放于气管套管上,即可进行雾化治疗,因雾化面罩为底部微弧的椭圆形,可防止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轻微体位改变而导致出现出雾口与套管罩接口的对接偏移,浪费药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型雾化接口装置
,具体为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
技术介绍
肺部感染且长期卧床的患者,绝大部分都会留置有气管切开套管,此类现象多见于昏迷或无法主动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现笔者通过观察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的雾化吸入解决方式,未能发现统一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常见方案有:1.采用小儿雾化面罩盖在患者气管套管上进行雾化;2.雾化装置不接面罩或其它接头,将雾化药罐气雾出口直接套在气管套管上进行雾化吸入;3.采用100ml的小瓶子套在雾化药罐气雾出口,并在瓶身上开口,罩在气管套管上进行雾化。市场上的新型雾化接口装置,小儿雾化面罩对于气管套管来说,雾化范围过大,造成雾化吸入率低且浪费药物,并且对于雾化药罐的在卧床患者身上的放置方法并不省心,需全程由一名医务人员或陪同人员手持雾化装置进行;直接将药罐气雾出口套在气管套管上进行雾化的方案虽然能使得药物吸入率明显提高,但患者突然的呛咳反射极易将痰液直接喷进药罐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同样需要另一人全程手持陪同;在瓶身上开口的方案可以将雾化药罐搁放在患者肩膀处,解决了雾化过程需要有人全程手持操作的困扰,但开口处与气管套管并不能形成很好的吻合,经常出现雾化中途出雾口与套管口的对接偏移,造成药物浪费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现有的市场上的新型雾化接口装置,小儿雾化面罩对于气管套管来说,雾化范围过大,造成雾化吸入率低且浪费药物,并且对于雾化药罐的在卧床患者身上的放置方法并不省心,需全程由一名医务人员或陪同人员手持雾化装置进行;直接将药罐气雾出口套在气管套管上进行雾化的方案虽然能使得药物吸入率明显提高,但患者突然的呛咳反射极易将痰液直接喷进药罐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同样需要另一人全程手持陪同;在瓶身上开口的方案可以将雾化药罐搁放在患者肩膀处,解决了雾化过程需要有人全程手持操作的困扰,但开口处与气管套管并不能形成很好的吻合,经常出现雾化中途出雾口与套管口的对接偏移,造成药物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包括气管套管和雾化面罩,且气管套管另一侧开设有套管罩接口,所述气管套管外侧开设有卡合槽,所述雾化面罩设置于卡合槽外侧,且雾化面罩下端开设有微弧形罩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管套管下端外侧与雾化面罩内侧紧密贴合,且气管套管通过卡合槽与雾化面罩构成卡合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管套管为L形结构,且气管套管长管部分10cm,口径2cm,短管部分4cm,口径2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雾化面罩高2.5cm,接套管罩接口部分长1cm,口径2cm,底部为一5*2.5cm的椭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雾化面罩下端的微弧形罩口为微弧的椭圆形开口,且雾化面罩横截面为梯形结构。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气管套管通过卡合槽与雾化面罩卡合固定,外形符合临床气管套管整体外观设计,能够更精确牢固的对准气管套管,并且椭圆形的设计使得患者轻微的体位改变(如转头、小角度的侧卧等)不影响出雾口与套管罩接口的对接;(2)本技术气管套管为L形结构,使得药罐能够搁放于适当的位置,对于卧床并不能主动配合雾化吸入的患者能在无他人全程陪同的情况下得以持续进行雾化治疗;(3)本技术雾化面罩与患者接触部分,为了使得与颈部皮肤充分贴合,设计为与颈部外观类似的弧形;使用时可将药罐搁放在平躺患者的颈肩处,气管套管通过卡合槽与雾化面罩卡合固定,将有套管罩的一端放于气管套管上,即可进行雾化治疗,因雾化面罩为底部微弧的椭圆形,可防止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轻微体位改变而导致出现出雾口与套管罩接口的对接偏移,浪费药材。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剖析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管套管;2、药罐接口;3、套管罩接口;4、卡合槽;5、雾化面罩;6、微弧形罩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包括气管套管1、药罐接口2、套管罩接口3、卡合槽4、雾化面罩5和微弧形罩口6,气管套管1一侧开设有药罐接口2,气管套管1下端外侧与雾化面罩5内侧紧密贴合,且气管套管1通过卡合槽4与雾化面罩5构成卡合结构,气管套管1通过卡合槽4与雾化面罩5卡合固定,外形符合临床气管套管1整体外观设计,能够更精确牢固的对准气管套管1,并且椭圆形的设计使得患者轻微的体位改变(如转头、小角度的侧卧等)不影响出雾口与套管罩接口3的对接,气管套管1为L形结构,且气管套管1长管部分10cm,口径2cm,短管部分4cm,口径2cm,气管套管1为L形结构,使得药罐能够搁放于适当的位置,对于卧床并不能主动配合雾化吸入的患者能在无他人全程陪同的情况下得以持续进行雾化治疗,气管套管1另一侧开设有套管罩接口3,气管套管1外侧开设有卡合槽4,雾化面罩5设置于卡合槽4外侧,且雾化面罩5下端开设有微弧形罩口6,雾化面罩5高2.5cm,接套管罩接口3部分长1cm,口径2cm,底部为一5*2.5cm的椭圆,雾化面罩5下端的微弧形罩口6为微弧的椭圆形开口,且雾化面罩5横截面为梯形结构,雾化面罩5与患者接触部分,为了使得与颈部皮肤充分贴合,设计为与颈部外观类似的弧形;使用时可将药罐搁放在平躺患者的颈肩处,气管套管1通过卡合槽4与雾化面罩5卡合固定,将有套管罩的一端放于气管套管1上,即可进行雾化治疗,因雾化面罩5为底部微弧的椭圆形,可防止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轻微体位改变而导致出现出雾口与套管罩接口3的对接偏移,浪费药材。工作原理:对于这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首先气管套管1通过卡合槽4与雾化面罩5卡合固定,外形符合临床气管套管1整体外观设计,能够更精确牢固的对准气管套管1,并且椭圆形的设计使得患者轻微的体位改变(如转头、小角度的侧卧等)不影响出雾口与套管罩接口3的对接,气管套管1为L形结构,使得药罐能够搁放于适当的位置,对于卧床并不能主动配合雾化吸入的患者能在无他人全程陪同的情况下得以持续进行雾化治疗,且雾化面罩5与患者接触部分,为了使得与颈部皮肤充分贴合,设计为与颈部外观类似的弧形;使用时可将药罐搁放在平躺患者的颈肩处,气管套管1通过卡合槽4与雾化面罩5卡合固定,将有套管罩的一端放于气管套管1上,即可进行雾化治疗,因雾化面罩5为底部微弧的椭圆形,可防止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轻微体位改变而导致出现出雾口与套管罩接口3的对接偏移,浪费药材,就这样完成整个新型雾化接口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包括气管套管(1)和雾化面罩(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套管(1)一侧开设有药罐接口(2),且气管套管(1)另一侧开设有套管罩接口(3),所述气管套管(1)外侧开设有卡合槽(4),所述雾化面罩(5)设置于卡合槽(4)外侧,且雾化面罩(5)下端开设有微弧形罩口(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包括气管套管(1)和雾化面罩(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套管(1)一侧开设有药罐接口(2),且气管套管(1)另一侧开设有套管罩接口(3),所述气管套管(1)外侧开设有卡合槽(4),所述雾化面罩(5)设置于卡合槽(4)外侧,且雾化面罩(5)下端开设有微弧形罩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雾化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套管(1)下端外侧与雾化面罩(5)内侧紧密贴合,且气管套管(1)通过卡合槽(4)与雾化面罩(5)构成卡合结构。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威力班志娟何荷韦殷刘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