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会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89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包括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真空表、蜂鸣器、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的吸引端固定有主吸引管,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的后侧粘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一侧的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后侧粘接有蜂鸣器,主吸引管的上端贯穿固定有真空表,主吸引管的外端通过第一接头分别与第一吸引管和第二吸引管连接,第一吸引管和第二吸引管分别与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第一引流瓶、第二引流瓶、控制器、蜂鸣器、真空表,解决了市面上缺少体积小巧的负压吸引器和负压吸引器使用时缺少负压不足提醒功能且更换引流瓶时需要中断吸引作业的问题。

A controllable button type negative pressure aspi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
技术介绍
负压引流技术作为治疗伤口的一种技术,在国内外的临床上已经得到医生的广泛认可。该技术在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感染或炎症的发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负压吸引从创面吸走渗出液,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这就保障吸脂手术的成功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而在负压引流的过程中,主要的应用便是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完成“吸引”效果的工具。负压吸引器主要依赖负压吸引泵实现负压吸引。目前,在负压吸引操作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大型的负压吸引器进行手术作业,在门诊累的治疗时,缺少相应的负压吸引设备来辅助作业,没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负压吸引器作为医疗使用,且在负压吸引作业时,无法长时间的保持负压,并且在负压不足时缺少必要的提醒,更换引流瓶时需要中断作业,使用的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包括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真空表、蜂鸣器、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所述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的吸引端固定有主吸引管,所述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的后侧粘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侧的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后侧粘接有蜂鸣器,所述主吸引管的上端贯穿固定有真空表,所述主吸引管的外端通过第一接头分别与第一吸引管和第二吸引管连接,所述第一吸引管和第二吸引管分别与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的引流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的上方皆固定有第一连管和第二连管,所述第一吸引管通过第一连管与第一引流瓶贯通连接,所述第二吸引管通过第一连管与第二引流瓶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瓶上通过第二连管与第一引流管贯通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瓶上通过第二连管与第二引流管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管上固定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引流管上固定有第二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远离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外端固定套接有主引流管。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和蜂鸣器皆通过粘胶粘接在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的后侧面,且真空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蜂鸣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第一引流瓶、第二引流瓶,本技术结构小巧,体积小,便于携带,采用市面上的通用结构进行组装,操作简单方便,实用价值高,有效的解决了市面上缺少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负压吸引器的问题,采用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作为负压吸引的驱动结构,体积小巧,易操作,表面可操控负压吸引力大小,实用便携。(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引流瓶、第二引流瓶、控制器、蜂鸣器、真空表,使本技术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负压吸引效果,保持恒定的负压状态,使负压引流工作更加的稳定高效,并且能够及时的提醒负压不足,在负压引流过程中保证不会中断吸引作业,有效的解决了负压吸引器使用时无法长时间保持恒定负压状态、缺少负压不足提醒功能且更换引流瓶时需要中断吸引作业的问题,在负压引流过程中,利用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产生吸引力,通过真空表检测主吸引管处的负压值,并实时的将负压数据传输至控制器中,在当真空表检测的负压值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器便会发出信号至蜂鸣器发出声音警报,提醒人们及时调节负压吸引力,从而维持负压恒定,当开启第一阀门时,吸取的积液通过第一引流瓶储存,当第一引流瓶存满时,关闭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此时积液通过第二引流瓶进行储存,而同时可以更换新的第一引流瓶,实现不间断的负压吸引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2、主吸引管;3、真空表;4、第一接头;5、控制器;6、粘胶;7、蜂鸣器;8、第一吸引管;9、第一阀门;10、第一连管;11、第一引流瓶;12、第二连管;13、第一引流管;14、第二接头;15、主引流管;16、第二引流瓶;17、第二引流管;18、第二吸引管;19、第二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包括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真空表3、蜂鸣器7、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的吸引端固定有主吸引管2,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为负压引流提供负压吸引力,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为市面上的通用技术,在此对其型号不做具体限定,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的后侧粘接有控制器5,控制器5的型号为MAM-KY02S,属于现有技术,控制器5作为中转控制使用,对负压值的控制提醒使用,控制器5一侧的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后侧粘接有蜂鸣器7,蜂鸣器7作为市面上的通用结构,在此对其型号不做具体限定,蜂鸣器7作为负压不足时的提醒结构使用,提醒人们及时的增加负压,以维持负压恒定,主吸引管2的上端贯穿固定有真空表3,真空表3作为检测负压值的主体结构使用,对负压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主吸引管2的外端通过第一接头4分别与第一吸引管8和第二吸引管18连接,第一吸引管8和第二吸引管18分别与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连接,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的引流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13和第二引流管17,主吸引管2有两条连接线路,其一,通过第一接头4连接贯通第一吸引管8、第一引流瓶11、第一引流管13至第二接头14连接主引流管15,其二,通过第一接头4连接贯通第二吸引管18、第二引流瓶16、第二引流管17至第二接头14连接主引流管15实现负压吸引贯通,且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皆为一次性引流瓶。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的上方皆固定有第一连管10和第二连管12,第一吸引管8通过第一连管10与第一引流瓶11贯通连接,第二吸引管18通过第一连管10与第二引流瓶16连接,采用第一连管10的设计,使第一引流瓶11和第一吸引管8贯通,使第二引流瓶16与第二吸引管18贯通,实现结构的贯通连接。第一引流瓶11上通过第二连管12与第一引流管13贯通连接,第二引流瓶16上通过第二连管12与第二引流管17贯通连接,第一引流瓶11通过第二连管12连接第一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包括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真空表(3)、蜂鸣器(7)、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的吸引端固定有主吸引管(2),所述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的后侧粘接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一侧的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后侧粘接有蜂鸣器(7),所述主吸引管(2)的上端贯穿固定有真空表(3),所述主吸引管(2)的外端通过第一接头(4)分别与第一吸引管(8)和第二吸引管(18)连接,所述第一吸引管(8)和第二吸引管(18)分别与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的引流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13)和第二引流管(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包括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真空表(3)、蜂鸣器(7)、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的吸引端固定有主吸引管(2),所述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的后侧粘接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一侧的医用小型负压吸引泵(1)后侧粘接有蜂鸣器(7),所述主吸引管(2)的上端贯穿固定有真空表(3),所述主吸引管(2)的外端通过第一接头(4)分别与第一吸引管(8)和第二吸引管(18)连接,所述第一吸引管(8)和第二吸引管(18)分别与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的引流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13)和第二引流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按键式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瓶(11)和第二引流瓶(16)的上方皆固定有第一连管(10)和第二连管(12),所述第一吸引管(8)通过第一连管(10)与第一引流瓶(11)贯通连接,所述第二吸引管(18)通过第一连管(10)与第二引流瓶(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会
申请(专利权)人:陈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