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84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所述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包括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顶端为开口;吸引孔,所述吸引孔开设在所述吸引管的一侧内壁上;钝形头,所述钝形头设置在所述吸引管的开口端;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开设在所述钝形头的顶部内壁上;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固定安装在所述观察孔内,所述透光玻璃和所述观察孔相适配;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钝形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具有安装快捷、固定效果好、且能够防止医生手部受到污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是人流手术量较大的国家,国外少有相关的同类产品的研究。国内市场主要还是以超声监视进行刮宫人流为主,此种人流管多为是盲吸操作,即在手术过程中无法观察到子宫内的具体情况,因此只能凭借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完成对宫腔组织的吸引过程。这种操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不仅导致受术者创伤面积大和增加痛苦,而且存在容易引起感染和/或并发症之虞;这种操作还存在吸引手术的不彻底隐患,进而引发大出血现象,并且需等待胚胎生长至合理大小即得以由医生通过吸引管触碰胚胎的手感明显后才进行吸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术者的焦虑心理压力和延长了痛苦时间。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技术的发展,此类手术渐渐采用具用COMS模组技术的摄像吸引管来代替传统的超声波盲吸,该类产品较传统超声监视进行刮宫的同类产品在临床使用上有较大的进步。然而因为现有的吸引管多为一次性产品,在每次使用时都需更换安装摄像头,现有吸引管上的盖帽安装稳定性差,在实际使用时一旦刮动操作容易产生盖帽送到,导致摄像头暴露,安全效果较低,且在治疗时部分患者患病处会出现少量流血,容易沾染医生手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快捷、固定效果好、且能够防止医生手部受到污染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包括: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顶端为开口;吸引孔,所述吸引孔开设在所述吸引管的一侧内壁上;钝形头,所述钝形头设置在所述吸引管的开口端;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开设在所述钝形头的顶部内壁上;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固定安装在所述观察孔内,所述透光玻璃和所述观察孔相适配;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钝形头上。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橡胶环、限位块、导引片、固定块、第一凹槽、摄像头、弹性卡环和螺栓,所述第一橡胶环设置在所述钝形头内,所述第一橡胶环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吸引管内,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橡胶环的底部,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和所述钝形头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导引片设置在所述钝形头内,所述导引片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吸引管内,所述导引片贯穿所述第一橡胶环和所述限位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引片的顶端,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所述固定块的顶端,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摄像头的摄像端延伸至所述钝形头内,所述弹性卡环卡接在所述摄像头上,所述弹性卡环位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所述螺栓设置在所述弹性卡环和所述固定块上。优选的,所述摄像头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弹性卡环和所述卡槽相适配。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导引片上。优选的,所述吸引管上套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设有密封结构。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凹槽、通孔和第二橡胶环,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所述防护罩的顶部,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内壁上,所述第二橡胶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圈套设在所述吸引管上,所述吸引管贯穿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通孔。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材质为塑料材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本装置安装较为方便,且紧密度好,能够适应一次性的吸引管经常更换工作,相比传统的盲导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弹性卡环的展示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吸引管,2、吸引孔,3、钝形头,4、观察孔,5、透光玻璃,6、第一橡胶环,7、限位块,8、导引片,9、固定块,10、第一凹槽,11、摄像头,12、弹性卡环,13、螺栓,14、防护罩,15、第二凹槽,16、通孔,17、第二橡胶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4。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包括:吸引管1,所述吸引管1的顶端为开口;吸引孔2,所述吸引孔2开设在所述吸引管1的一侧内壁上;钝形头3,所述钝形头3设置在所述吸引管1的开口端;观察孔4,所述观察孔4开设在所述钝形头3的顶部内壁上;透光玻璃5,所述透光玻璃5固定安装在所述观察孔4内,所述透光玻璃5和所述观察孔4相适配;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钝形头3上。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橡胶环6、限位块7、导引片8、固定块9、第一凹槽10、摄像头11、弹性卡环12和螺栓13,所述第一橡胶环6设置在所述钝形头3内,所述第一橡胶环6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吸引管1内,所述限位块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橡胶环6的底部,所述限位块7的顶部和所述钝形头3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导引片8设置在所述钝形头3内,所述导引片8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吸引管1内,所述导引片8贯穿所述第一橡胶环6和所述限位块7,所述固定块9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引片8的顶端,所述第一凹槽10开设在所述固定块9的顶端,所述摄像头11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0内,所述摄像头11的摄像端延伸至所述钝形头3内,所述弹性卡环12卡接在所述摄像头11上,所述弹性卡环12位于所述固定块9的顶部,所述螺栓13设置在所述弹性卡环12和所述固定块9上。所述摄像头11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弹性卡环12和所述卡槽相适配。所述限位块7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导引片8上。本实施例中:安装时,把弹性卡环12卡接在摄像头11上的卡槽内,之后把摄像头11的底部放置在固定块9上的第一凹槽10内后安装上螺栓13即可,然后把限位块7和第一橡胶环6套设在导引片8上,安装钝形头3时,首先把摄像头11和固定块9填入在钝形头3内,之后把第一橡胶环6完全塞入钝形头3内,通过观察孔4处的透光玻璃5可观察摄像头11的位置后进行轻微调整,调整完毕后首先把导引片8进入到吸引管1内后把钝形头3紧密塞在吸引管1上即可完成安装。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本装置安装较为方便,且紧密度好,能够适应一次性的吸引管1经常更换工作,相比传统的盲导效果明显。第二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5-6,摄像吸引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顶端为开口;/n吸引孔,所述吸引孔开设在所述吸引管的一侧内壁上;/n钝形头,所述钝形头设置在所述吸引管的开口端;/n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开设在所述钝形头的顶部内壁上;/n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固定安装在所述观察孔内,所述透光玻璃和所述观察孔相适配;/n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钝形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顶端为开口;
吸引孔,所述吸引孔开设在所述吸引管的一侧内壁上;
钝形头,所述钝形头设置在所述吸引管的开口端;
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开设在所述钝形头的顶部内壁上;
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固定安装在所述观察孔内,所述透光玻璃和所述观察孔相适配;
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钝形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吸引管管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橡胶环、限位块、导引片、固定块、第一凹槽、摄像头、弹性卡环和螺栓,所述第一橡胶环设置在所述钝形头内,所述第一橡胶环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吸引管内,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橡胶环的底部,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和所述钝形头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导引片设置在所述钝形头内,所述导引片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吸引管内,所述导引片贯穿所述第一橡胶环和所述限位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引片的顶端,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所述固定块的顶端,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摄像头的摄像端延伸至所述钝形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太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颐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