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玻璃温室防控白粉虱用的丽蚜小蜂养殖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71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玻璃温室防控白粉虱用的丽蚜小蜂养殖箱,包括箱体、导轨、温度传感器;箱体呈矩形状箱体结构,且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导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导轨的一侧,且温度传感器与导轨通过嵌合方式相连接;蜂盒设置在导轨的上部,且蜂盒与导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风扇设置在箱体的一侧,且风扇与箱体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主控器设置在箱体的一侧,且主控器与箱体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防护门设置在箱体的前部,且防护门与箱体通过铰链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能够大量运输蜂蛹、箱体内部环境适宜蜂蛹保存、使用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A kind of rearing box for controlling Whitefly in large glass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玻璃温室防控白粉虱用的丽蚜小蜂养殖箱
本技术涉及丽蚜小蜂养殖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玻璃温室防控白粉虱用的丽蚜小蜂养殖箱。
技术介绍
丽蚜小蜂是膜翅目蚜小蜂科恩蚜小蜂属的一种昆虫,是世界广泛商业化的用于控制温室作物粉虱的寄生蜂,其通过寄生及取食的方法消灭白粉虱。丽蚜小蜂寄生的粉虱若虫成为黑蛹时收集蜂蛹,其可投入田间进行使用,但是蜂蛹的存储环境要求较高,其需要在恒温环境下进行保存,使用时将其取出,在运输时,运输的工具不能有效的控制环境温度,易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形,其会影响丽蚜小蜂的孵化进度,且传统的蛹卡剂量较小,不利于丽蚜小蜂的大量运输。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大型玻璃温室防控白粉虱用的丽蚜小蜂养殖箱,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玻璃温室防控白粉虱用的丽蚜小蜂养殖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丽蚜小蜂在运输时,运输的工具不能有效的控制环境温度,易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形,其会影响丽蚜小蜂的孵化进度,且传统的蛹卡剂量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玻璃温室防控白粉虱用的丽蚜小蜂养殖箱,其特征在于:箱体(1)呈矩形状箱体结构,且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轨(2);温度传感器(3)设置在导轨(2)的一侧,且温度传感器(3)与导轨(2)通过嵌合方式相连接;蜂盒(4)设置在导轨(2)的上部,且蜂盒(4)与导轨(2)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风扇(5)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且风扇(5)与箱体(1)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主控器(6)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且主控器(6)与箱体(1)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万向轮(7)设置在箱体(1)的下部,且万向轮(7)与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防护门(8)设置在箱体(1)的前部,且防护门(8)与箱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玻璃温室防控白粉虱用的丽蚜小蜂养殖箱,其特征在于:箱体(1)呈矩形状箱体结构,且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轨(2);温度传感器(3)设置在导轨(2)的一侧,且温度传感器(3)与导轨(2)通过嵌合方式相连接;蜂盒(4)设置在导轨(2)的上部,且蜂盒(4)与导轨(2)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风扇(5)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且风扇(5)与箱体(1)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主控器(6)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且主控器(6)与箱体(1)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万向轮(7)设置在箱体(1)的下部,且万向轮(7)与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防护门(8)设置在箱体(1)的前部,且防护门(8)与箱体(1)通过铰链(9)相连接;插销(10)设置在防护门(8)的前侧,且插销(10)与防护门(8)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把手(11)设置在防护门(8)的前侧,且把手(11)与防护门(8)通过焊接固定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林霞赵晓华杨宇张碧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掖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