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散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971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散养系统,包括产蛋鸡舍、饮水区和饮食区,所述产蛋鸡舍与饮水区相隔20‑30米,产蛋鸡舍与饮食区相隔20‑30米,饮水区和饮食区相隔10‑30米。并进一步对鸡舍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放养系统根据放养鸡生活习性设计,各功能区之间合理设置间距,将产蛋鸡舍、饮食区、饮水区以特定分布距离分开,并对产蛋鸡舍的结构和容量进一步优化设计,高度适合鸡的生活习性并对锻炼其身体机能有帮助,产蛋窝的布局和数量合理,结构简单实用可将放养鸡产蛋率提高一倍甚至两倍,同时避免传统放养模式下寻蛋找蛋的烦恼及防止鸡蛋腐坏的问题,对于放养鸡的养殖和散养蛋的生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A free range system for raising laying rate of free range chick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散养系统
本技术属于养殖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放养鸡散养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的禽蛋需求日益高涨。相比于笼养鸡蛋,在山区或林区放养鸡产的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并且,由于放养鸡生长于自然环境,确保鸡蛋无污染,无激素,无药物残留,食用更加安全。但是,由于放养鸡运动量大,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鸡本身十分胆小,野外放养听到风吹、小鸟叫声及其它杂音容易受惊吓,产蛋鸡更容易受应击,缺乏安全感,导致产蛋率严重下降,同时也会影响鸡健康成长,免疫力下降,导致感染其它疾病。专利CN106577537A公开了一种提高鸡产蛋量的养鸡方法,该方法在雏鸡阶段对鸡进行林下放养,育鸡阶段圈养与放养结合并搭配饲料,成鸡阶段进行圈养。然而,该方法仍未脱离圈养方式,仅在雏鸡阶段放养且目的为提高雏鸡的抗病能力,在圈养阶段才达到产蛋量上升的效果,并未实现放养状态下的产蛋率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放养鸡产蛋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显著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养殖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散养系统。本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我们经过实践研究显示,放养鸡的活动量、取食量、饮水量以及取食时间与饮水时间的间隔等因素均对产蛋率有影响,基于大量的实践数据,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以显著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散养系统。即一种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散养系统,包括产蛋鸡舍、饮水区和饮食区,所述产蛋鸡舍与饮水区相隔20-30米,产蛋鸡舍与饮食区相隔20-30米,饮水区和饮食区相隔10-30米。本申请人通过长期实践研究发现,鸡的生活习惯活动范围在100米以内,产蛋时变得异常警觉,且易受外界干扰,而且放养鸡的活动量、取食量、饮水量以及取食时间与饮水时间的间隔等因素均对产蛋率有影响。因此本技术放养系统根据放养鸡的生活习惯及产蛋率影响因素设计,通过将饮食区、饮水区与产蛋鸡舍各功能区分离并合理设置间隔,使得产蛋鸡的安全感提升,并有助于产蛋鸡的活动量与营养获取(包括饮水量、饮水时间、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的均衡,显著提高了放养鸡在产蛋鸡舍产蛋的概率。进一步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散养系统内,每相隔20-30米设置3-5个产蛋鸡舍。优选地,每个产蛋鸡舍内设有1-2层产蛋床。最优选地每个产蛋鸡舍内设有1层产蛋床。优选地,每层产蛋床上设有10-20个产蛋窝。产蛋窝的布局和数量合理,最优选每层产蛋床上设有10个产蛋窝。更优选地,所述产蛋窝分为两排并列于产蛋床上。优选地,所述产蛋鸡舍下方设置有支撑架,产蛋鸡舍与支撑架之间设有向外突出的台阶。鸡舍的高度适合鸡的生活习性并对锻炼其身体机能有帮助。更优选地,所述台阶距离地面0.1-0.5米。更优选地,所述台阶距离地面0.2-0.3米。另外本技术还对产蛋鸡舍的结构和容量进一步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放养鸡的产蛋率,使得本技术的放养系统可将放养鸡产蛋率提高一倍甚至两倍,同时避免传统放养模式下寻蛋找蛋的烦恼及防止鸡蛋腐坏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的具体方案,所述产蛋鸡舍包括舍体、与舍体底部连接的支撑架,舍体与支撑架之间设有向外突出的台阶,所述舍体包括舍顶、舍墙、连接于舍顶与舍墙之间的活叶雨棚,舍体内设有产蛋床。优选地,所述活叶雨棚和所述舍墙之间活动连接。更优选地,所述活动连接的方式是滑动连接,活叶雨棚上设有滑块,舍墙上设有对应的轨道。优选地,所述舍顶和所述活叶雨棚由隔热泡沫制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放养系统根据放养鸡的生活习性及产蛋率影响因素设计,将饮水区、饮食区与产蛋产蛋鸡舍各功能区分离并合理设置间隔距离,避免外界的打扰,提高放养鸡产蛋时的安全感,并有助于产蛋鸡的活动量与营养获取(包括饮水量、饮水时间、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的均衡,有效地提高了放养鸡的产蛋率。并进一步对产蛋鸡舍的结构和容量进一步优化设计,构造简单实用,高度适合鸡的生活习性并对锻炼其身体机能有帮助,产蛋窝的布局和数量合理,而且产蛋鸡舍用隔热泡沫材料,即轻便易于安装,且具有防热防晒的作用。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养殖系统将放养鸡产蛋率提高一倍甚至两倍,同时避免了在放养区寻蛋的困扰以及鸡蛋腐坏的风险。此外,本技术所述产蛋鸡舍结构简单,生产生本低,利于工业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放养鸡养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产蛋鸡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舍体产蛋床结构示意图;图中,1-产蛋鸡舍,2-饮水区,3-饮食区,11-舍体,12-舍墙,13-舍顶,14-活页雨棚,15-台阶,16-支撑架,17-产蛋床,18-产蛋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放养鸡的放养系统,具体结构如下:如图1所示,所述放养系统包括产蛋鸡舍1、饮水区2、饮食区3,所述产蛋鸡舍1与饮水区2相隔20-30米,产蛋鸡舍1与饮食区3相隔20-30米,饮水区2和饮食区3相隔10-30米.该放养系统将产蛋鸡舍1、饮水区2与饮食区3以特定分布距离分隔开,以此保证放养鸡下单时不受惊扰,同时平衡协调放养鸡的活动量、取食量、饮水量以及取食时间与饮水时间的间隔等因素均对产蛋率的影响,显著提高了放养鸡在产蛋鸡舍产蛋的概率。其中饮食区3优选同时包括饮水区,以利于鸡的取食。进一步根据放养鸡的生活习惯,根据场地大小,每相隔20-30米设置3-5个产蛋鸡舍1。进一步地,本放养系统中的鸡舍的结构和容量经过优化设计,构造简单实用,高度适合鸡的生活习性并对锻炼其身体机能有帮助,产蛋窝的布局和数量合理,可进一步提升放养鸡的产蛋率,使得本技术的放养系统可将放养鸡产蛋率提高一倍甚至两倍,同时避免传统放养模式下寻蛋找蛋的烦恼及防止鸡蛋腐坏的问题。具体如图2所示,所述产蛋鸡舍1包括:舍体11、与舍体底部连接的支撑架16,舍体与支撑架之间设有向外突出的台阶15;所述台阶距离地面0.2-0.3米,使得鸡舍的高度适合鸡的生活习性并对锻炼其身体机能有帮助。所述舍体11包括舍墙12、舍顶13,舍体与舍墙之间设有滑动的活页雨棚14,观察发现放养鸡会排队等候下蛋,因此在阴雨天气撑开活页雨棚可帮助放养鸡避雨。整个舍体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例如泡沫,即方便装置又可避免放养鸡在舍内温度过高,具有防晒防热作用。舍体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向外突出的台阶15,方便鸡进入舍内。舍体的下端设有支撑架16,避免舍体直接与底面接触造成水灌入产蛋鸡舍。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每个舍体11内设有1层产蛋床17,产蛋床上设有10个产蛋窝18,产蛋窝分为两排并列于产蛋床上。产蛋窝的布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散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产蛋鸡舍(1)、饮水区(2)和饮食区(3);所述产蛋鸡舍(1)与所述饮水区(2)相隔20-30米,产蛋鸡舍(1)与饮食区(3)相隔20-30米,所述饮水区(2)和饮食区(3)相隔10-30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放养鸡产蛋率的散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产蛋鸡舍(1)、饮水区(2)和饮食区(3);所述产蛋鸡舍(1)与所述饮水区(2)相隔20-30米,产蛋鸡舍(1)与饮食区(3)相隔20-30米,所述饮水区(2)和饮食区(3)相隔10-30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养系统内每相隔20-30米设置3-5个产蛋鸡舍(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产蛋鸡舍(1)内设有1-2层产蛋床(17),每层产蛋床上设有10-20个产蛋窝(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养系统,其特征在于,产蛋窝(18)分为两排并列于产蛋床(1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产蛋鸡舍(1)下方设置有支撑架(16),产蛋鸡舍(1)与支撑架(16)之间设有向外突出的台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理想生物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