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69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一套筒的下方,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套筒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树根进行承载的兜底装置;所述第一套筒上开设有多个承载孔,承载孔沿直线两次贯穿第一套筒;所述承载孔内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套筒对树干进行限位,并设置承载孔、以及在承载孔内设置支撑杆方便工人搬运,从而能够适用于对大型乔木进行搬运,避免了将树木平放对树冠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anual tool for carrying tre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
本技术涉及树木搬运工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
技术介绍
园林施工建设工程中,经常需要对树木进行搬运、移栽,从而按照人们的需求对园林绿地进行规划布置,因此设计一种方便对树木进行搬运的工具是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943599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林业树木自动搬运车,包括车体、控制箱和牵引装置,其通过设置自动装卸装置,使用时使用者在控制箱上手控操作控制直线导轨的移动,利用折叠手臂来控制机械爪的运动,可以同时控制两组自动装卸装置来同时装卸树木,实现了机械自动化装卸树木,解决了搬运装载时麻烦,人工体能消耗过大的问题。然而上述的一种存在如下缺陷:在对大型乔木进行搬运时,由于大型乔木的树冠通常较大,所以搬运时必须保持乔木的竖立状态,而上述的新型林业树木自动搬运车通过两个折叠手臂对树木进行抓取移动,必然会使树木处于平放状态,从而对树冠造成损伤,因此它不适用于对大型乔木进行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其通过设置套筒对树干进行限位,并设置承载孔、以及在承载孔内设置支撑杆方便工人搬运,从而能够适用于对大型乔木进行搬运,避免了将树木平放对树冠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一套筒的下方,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套筒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树根进行承载的兜底装置;所述第一套筒上开设有多个承载孔,承载孔沿直线两次贯穿第一套筒;所述承载孔内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大型乔木进行搬运时,将树木的树根放置在兜底装置内,使树干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伸出,并将支撑杆穿设在承载孔内,两个工人分别抬动支撑杆的两端即能够将树木从地面上抬起,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侧壁能够对树干进行限位作用,避免树干发生侧翻,从而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对大型乔木进行搬运,避免了将树木平放对树冠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套筒的上端边缘设置有向外翻折的上折弯部,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边缘设置有向内翻折的下折弯部,上折弯部与下折弯部相互扣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通过上折弯部和下折弯部传递作用力,并实现了两者之间相对转动的功能,在工人对树木进行搬运时,工人能够将树木暂时放置在地面上,并通过支撑杆对第一套筒进行转动,使工作人员不必转动整个树木即能够将支撑杆转向不同的方向,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更加具有实用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挡环,挡环设置在所述上折弯部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环限制了第二套筒向上移动的距离,在装置不适用时,能够避免第二套筒从第一套筒内部脱出,从而使装置保持为一个整体。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筒的上边缘设置有向外扩张的锥形部,所述承载孔均开设在锥形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树木放置在两个套筒内时,锥形部能够对树根起到引导作用,有利于工作人员更迅速的将树木放置好位置。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孔开设有四组,其中两组承载孔位于另外两组承载孔的上方,且位于同一高度的两组承载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中轴线的两侧;位于上方的每组两个所述承载孔之间的连线,与位于下方的每组两个所述承载孔之间的连线相互交叉设置;每组所述承载孔内均穿设一根所述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树木进行搬运时,最多可以有八个工人对树木进行搬运,降低了每个工人的劳动力,另外所搬运的树木能够被夹在四根支撑杆之间,提高了树木在搬运时的平衡性,降低了树木在搬运的过程中发生侧翻的几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兜底装置包括多根麻绳编织而成的绳网;所述兜底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绳网上的多个挂钩,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套筒下边缘处的多个固定环,多个挂钩分别挂设在多个固定环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搬运树木时,绳网能够对树根起到牢固的支撑作用,挂钩和固定环实现了绳网的可拆卸连接,当绳网发生损坏后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将绳网取下从而更换新的绳网。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形部的上边缘处固定设置有多个绳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树木进行搬运时,将绳子穿设在绳环内能够对所搬运的树木进行绑拉固定,从而提高树木在搬运时的稳定性,降低树木发生侧翻的几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形部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提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装置进行收纳时,提手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装置进行提起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装置放置在需要收纳的场所。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需要对大型乔木进行搬运时,将树木的树根放置在兜底装置内,使树干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伸出,并将支撑杆穿设在承载孔内,两个工人分别抬动支撑杆的两端即能够将树木从地面上抬起,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侧壁能够对树干进行限位作用,避免树干发生侧翻,从而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对大型乔木进行搬运,避免了将树木平放对树冠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2.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使工作人员不必转动整个树木即能够将支撑杆转向不同的方向;挡环能够避免第二套筒从第一套筒内部脱出;锥形部能够对树根起到引导作用,有利于工作人员更迅速的将树木放置好位置;四组承载孔的设置方式降低了每个工人的劳动力,且提高了树木在搬运时的平衡性;3.绳网能够对树根起到牢固的支撑作用,当绳网发生损坏后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将绳网取下从而更换新的绳网;将绳子穿设在绳环内能够对所搬运的树木进行绑拉固定,从而提高树木在搬运时的稳定性;提手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装置进行提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第一套筒;11、承载孔;12、下折弯部;13、挡环;14、锥形部;141、绳环;142、提手;2、第二套筒;21、上折弯部;3、兜底装置;31、绳网;32、挂钩;33、固定环;4、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和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第二套筒2设置在第一套筒1的下方,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且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同轴设置;第二套筒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树根进行承载的兜底装置3;第一套筒1上开设有多个承载孔11,承载孔11沿直线两次贯穿第一套筒1,承载孔11内穿设有支撑杆4,支撑杆4可拆卸安装在承载孔11内;当需要对大型乔木进行搬运时,将树木的树根放置在兜底装置3内,使树干从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内伸出,并将支撑杆4穿设在承载孔11内,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第二套筒(2)设置在第一套筒(1)的下方,且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套筒(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树根进行承载的兜底装置(3);所述第一套筒(1)上开设有多个承载孔(11),承载孔(11)沿直线两次贯穿第一套筒(1);所述承载孔(11)内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杆(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第二套筒(2)设置在第一套筒(1)的下方,且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套筒(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树根进行承载的兜底装置(3);所述第一套筒(1)上开设有多个承载孔(11),承载孔(11)沿直线两次贯穿第一套筒(1);所述承载孔(11)内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2)的上端边缘设置有向外翻折的上折弯部(21),所述第一套筒(1)的下端边缘设置有向内翻折的下折弯部(12),上折弯部(21)与下折弯部(12)相互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挡环(13),挡环(13)设置在所述上折弯部(2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人工搬运树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的上边缘设置有向外扩张的锥形部(14),所述承载孔(11)均开设在锥形部(1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严杰何思彤李书武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鼎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