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及农用作业机械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及农用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如今农业机械化越来越普及,如何提高农作物(如水稻)的种植效率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目前,对于农作物土地耕整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种植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不少地区仍然采用最原始的人工种植方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且效率较低。为了解决种植环节效率低下的问题,人们逐渐开始使用种植机械代替人工作业。其中利用秧盘秧苗进行种植(如抛秧机或钵体苗移栽机械)为机械种植的主要形式之一。执行种植作业时,种植机械的输秧装置将承载秧苗的秧盘输送至取秧装置,由取秧装置将秧苗取至种植(如抛秧或插植)装置,再由种植装置完成种植过程;位于输秧装置末端的秧盘,如果残留秧田不仅影响环境、还易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因此在其中的秧苗均被取出后,需要统一回收,对于一次性的秧盘回收可以避免破坏环境或影响环境生长,对于不是一次性的秧盘还能便于重复利用。然而,现有的利用秧盘秧苗进行种植的农业机械(抛秧机或钵体苗移栽机械等)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秧盘输送组件(2),两端分别为开始端和结束端;/n秧盘回转限位组件(3),设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2)结束端的外侧;/n秧盘回转输送组件(4),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释放端,固定端位于所述秧盘回转限位组件(3)的下方,释放端位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2)的下方;/n秧盘承接组件(5),设于所述秧盘回转输送组件(4)释放端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秧盘输送组件(2),两端分别为开始端和结束端;
秧盘回转限位组件(3),设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2)结束端的外侧;
秧盘回转输送组件(4),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释放端,固定端位于所述秧盘回转限位组件(3)的下方,释放端位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2)的下方;
秧盘承接组件(5),设于所述秧盘回转输送组件(4)释放端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秧盘导向板(1),位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2)的开始端,所述秧盘导向板(1)倾斜放置且下端靠近所述秧盘输送组件(2)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盘回转输送组件(4)包括第一回转轴(41)和第二回转轴(42);第一回转轴(41)位于释放端,第二回转轴(42)位于固定端;
所述第一回转轴(41)上套设有若干个随轴转动的第一带轮(43):
所述第二回转轴(42)上套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带轮(43)对应的第二带轮(44);所述第二带轮(44)随所述第二回转轴(42)转动;
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带轮(43)和第二带轮(44)之间由回转皮带(45)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轴(41)或第二回转轴(42)的一端设有驱动带轮(4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轮(43)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带轮(43)的直径大于或小于其两侧的第一带轮(43)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回转轴(41)中心的第一带轮(43),其两侧的第一带轮(43)的直径对称性地减小或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盘回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心毅,彭洪巽,马立欣,童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